分享

7500年前罗马利亚印章上的“戉”字,再现浙江万年上山人的迁徙史

 紫霞照我 2022-12-02 发布于陕西

#中国浙江距今1万年前的上山文化申遗#

#罗马利亚距今7500年前印章上刻画有“戉”字#

原创不易,支持请按“关注”,和我一起发掘古文字的秘密吧!

前言:

浙江省距今1万年前的“上山人”族群,到底是一些什么人呢,族称又是什么呢?上山人,又有哪一些世界性的文字遗产呢?

2022年5月14日,为了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保护,统筹推进上山文化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浙江省成立了上山文化遗址和申遗工作专班。13日下午,工作专班在浦江县召开了首次工作例会。浦江县、嵊州市、义乌市、永康市、龙游县和仙居县等浙江6个县市在会上签约,标志着上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上图1为上山遗址,图2为罗马利亚印章文字,距今7500年前后}

距今7500年前罗马利亚印章上刻画的象形文字“”字,则可以回答以上有关“上山文化文字”学的历史谜团!

一:距今1万年前的中文字,起源于人类对石器工具的模仿绘画。上山遗址出土的石斧,诞生了“”字。

“戉”,获羌。《甲骨文合集》196、197.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浙江人,是越族人吗?

对不起,商代的《甲骨文合集》里只记载有“戉族人”,没有越族人。甲骨文记载于距今3230年之前,来自浙江的“戉族人”在甘肃省的西北高原地区和羌族人在交战,并捕获了一群羌族人战俘。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上图为上山遗址的石斧}

(1) (戉:象形。小篆字形。象大斧之形。本义:大斧。后作“钺”) 同本义 [big axe]

【周禮·夏官·大司馬】:左執律,右秉戉。

距今1万年前中文字的起源,没有什么神秘而言。

浙江“上山人”的画师,将以上这件石斧的素描图,就命名为了“戉yuè”字。

石斧,并不是金属,就不能错误地写作“钺”字。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戉」甲3181

{上图1,2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石斧,图3为甲骨文“戉”字}

(1) (戉:象形。小篆字形。象大斧之形。本义:大斧。同本义 [big axe]

给上山遗址出土的石斧装上一个木制的手柄,素描画下来,就是一个甲骨文“戉”字的外型。

作为工具,“戉”字是指石斧。

作为族称,“戉”字是指使用石斧的人,上山人的族称为“戉”族人。

上山遗址里的男人们力气大,用石斧来砍树。

那么女人呢,女人使用什么器物来从事生产呢?

二:上山遗址圆形的石瑗工具,诞生了甲骨文“爰”字。上山文化代言人袁隆平先生的“袁”字,于新石器时代写作“爰”。

文章图片8

瑗:大孔璧 [big-hole jade]

瑗,大孔璧也。人君上除陛以相引。从玉,爰声。——《说文》

上图为上山遗址出土的石瑗工具,在当时叫做“爰yuán”,是女人们{媛}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爰」乙7041反合656反賓組

{上图1,2为袁隆平先生代言的上山文化题字,图3为甲骨文“爰”字}

对不起,甲骨文里没有“袁”字,只有通假字和更为古老的“爰yuán”字。

如果在新石器时代,上山文化的代言人袁隆平先生的姓名,则应当写作“爰隆平”。

【爾雅·释古】爰:粵,于,爰日也。

(1) 粤:助词。古与“聿”、“戉”、“曰”通用,用于句首或句中。

中国广东人是新石器时代粤人的后裔,在新石器时代应当写作“戉人”。广东人所讲的粤语方言,在新石器时代是指“爰戉语”。

《尔雅》词典解释,上山遗址出土的“太阳{日}”彩陶,在当时名叫“爰日”。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田」拾6.7合24155出組

{上图1为上山遗址的石壁,图2为现代的圆盘编绳器,图3为上山文化荷花山遗址出土的陶文“田”字,图4为甲骨文“田”字}

上山遗址的大孔石壁{爰},是女人们用来编织苎麻绳子和绳索工具,现在叫做编盘器。

苎麻绳子编织的渔网和捕兽网,叫做浙江龙游县荷花山遗址距今9000年前的陶文“田”字,是指人们田猎的网类工具。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上图为商代青铜器,田告方鼎,通高15.6cm,宽15cm,重1.68kg,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铜器盖与器有对铭,各2行6字:田,告。乍{突然死了},姆,辛尊。

浙江荷花山遗址9000年前上山文化石器的方形陶文“田”字,一直到商代还在使用,词义是指新石器时代至于商朝石器专业从事织网的浙江女性工匠们。

文章图片18

若是商代的帝王之母,她应当身穿丝绸锦绣的衣裳,高贵地矗立于庙堂之上。

以上这个商代的文字,她袒露着胸部,赤裸无衣,地位底下,应当读作保姆和浙江河姆渡遗址的“”字,词义为在上山遗址地区织网的浙江女人们!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上图1为哥贝立克遗址雕刻有网状的石碑,图2为哥贝立克遗址石碑上刻画有“来”字}

来,至也。——《尔雅》

憧憧往来。——《易·咸》

土耳其哥贝立克的石碑上刻画有距今1.1万年前的麻绳网,就来自于中国浙江的上山遗址群地区。哥贝立克石碑上刻画有“来”字,是指浙江人的商业贸易已经到达了中亚地区,浙江人于东西方之间“憧憧往来”,所以距今7000年前后的浙江河姆渡遗址里就出土了产自中亚地区的陶“羊”。

来自中国浙江上山遗址的麻绳网工具,开启了中亚地区的家畜养殖业。

文章图片21

{上图为伊拉克乌鲁克文化时期的印章文字,距今5500年前后}

伊拉克印章文字识读:鱼,田,口{围}。

“鱼,田,口”的词义是指人们打鱼,则需要渔网和迷魂阵{鱼围子}的工具。

这块伊拉克的印章文字,属于工具商品的推销广告词。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上图1为荷花山遗址的“田”字,图2为伊拉克印章“田”字}

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于商朝时期,在中国境内外流行2种字体的中文字,即方块字和圆体字。

图1方形的“田”字,由中国北方人所书写。

图2伊拉克圆形的“田”字,则由中国南方人所书写。

三:上山遗址距今1万年前的稻米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白”字的历史联系,中国上山文化时期“黑人”族群与“白人”族群绰号的由来。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上图1为敖汉旗距今8000年前的黑黍,图2为黑黍}

2015年12月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植物考古专家赵志军才对外表示,经过近10年的考古研究,学界终于确定,世界上分布的所有种植黍都来自中国北方,且主要位于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内。这粒记录中国8000年农作物遗传秘密的小米,最早进入世人眼中是源于2002年的一次考古发现。

于上山文化时期,在中国北方地区旱田种植黑黍的北方人,自称为“黑人”族群。

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尔雅》

【說文】黑:火所熏之色也。韓康伯曰:北方隂色。

祖籍中国北方的“黑人”们后期移民在伊拉克和东欧地区种植黑黍,则号称为“乌人”族群。伊拉克距今5500的乌尔古城,乌鲁克遗址,以及产粮大国乌克兰国家的“乌”字,词义皆是指来自中国敖汉旗北方的黑黍和种植黑黍的“黑人”。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上图为甘肃省白草坡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距今3060年前后}

青铜器铭文识读:爰,白,乍。宝隔彝。

文章图片28

金文“爰”字,象形为一根由麻绳编织的网孔。

“爰{媛}”字,是浙江上山文化时期女人们的自称,处于母系氏族的“上山人”,统一的族称为“爰戉族人”。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上图1为上山遗址出土的万年稻谷,图2为稻米,图3为甲骨文“白”字}

于距今1万年前的上山文化时期,在中国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吃稻米的南方人,自称和绰号为“白人”族群。

上山遗址出土距今1万年前的一颗稻谷为籼米,稻米的头部尖,尾部圆润。

甲骨文和金文“白”字,是对上山遗址这颗籼米外型的写实。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上图1为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图2为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博物馆展出的石雕女性人像,距今6000年前后}

中国浙江“上山人”的女性们后期往西亚地区迁徙,号称为“阿拉,白”人。

“阿拉”,在浙江上山遗址地区的方言,词义是指“我”和“我们”。

“白”字,词义为稻米。

中国最早的稻谷稻米遗迹,考古发现于湖南省道县的蛤蟆洞遗址,距今1.6万年前后。

新石器时代湖南人对“白”字的发音为“伯”字音,“阿拉,伯”人于新石器时代的词义是指:我们是来自中国的稻作民族,我们吃白米。

三:浙江“上山爰戉”族女性后裔“大壬”,则是后期西周王朝的老祖母!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壬」前3.19.3合24868出組

{上图1,2为上山遗址的陶器,图3为甲骨文“壬”字}

(1) (饪:形声。从食,壬( rén)声。本义:做饭做菜) 同本义 [completely boil]

上山遗址的陶器,属于做饭的烹器,在当时叫做“”。

在上山遗址里具有专利技术并制作陶器的女人们,世袭的名字叫做“壬”。

“壬”,在上山文化遗址里是指女人们的人名。

文章图片37

祖籍浙江省浦江县上山文化遗址地区的任正非先生,在甲骨文里则可以称之为“壬正非”。

【詩经】:仲氏任{壬}只,其心塞渊。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箎。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壬」甲2260

{上图1为甘肃省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尊器形硕大的青铜大圆鼎,格外引人注目。此鼎形制宏伟,纹饰华美,是迄今甘肃省灵台县出土鼎类器物中规格最大、品位最高的一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图2为甲骨文“壬”字}

青铜器铭文识读:周,壬。

商代末期的女性“大任”,在《诗经》里写作“人,壬”。

《诗经,大明》:大任{壬}有身,生此文王。

浙江上山人的后裔“壬”,她是西周王朝开创者周文王的母亲。

甘肃省灵台白草坡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周”字,是指周族人。“壬”字,则是指上山遗址里最早制陶女性的后裔们!

文章图片41

甲骨文“壬”字,随着中国距今1万年前的制陶技术往西方传播,后期就成为了英文字母里大写的“I”字。

文章图片42

《诗经,大雅,绵》记载: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始爰谋,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上山遗址出土的石瑗,在商代末期称之为“爰{媛}”。

《诗经,绵》记载来自浙江上山人的女性后裔们{爰,媛},于商代末期居住在陕西省岐山的周原遗址地区,与周族人的男性们联姻,建筑房屋居住。

四:距今1万年前的上山石斧,是浙江原始地名为“折”字的源头。上山人的后裔们移民东欧地区,于距今7500年前在罗马利亚的印章上写有“戉”字。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上图1,2为上山遗址出土半圆形的石斧。图2为二里头三官庙遗址出土的青铜钺,距今3800年前后}

上山遗址出土的石斧是砍树的工具,人们手持石斧砍树在古代叫做“”。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钺,其外型则出自上山文化时期的半月形石斧,由浙江“爰戉族”人的后裔们所铸造。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折」前4.8.6合7923賓組

{上图1为欧洲人用斧头在砍树,图2为甲骨文“折”字。}

(1) (折: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2) 同本义 [break;snap]

新石器时代浙江的原始地名为“折”字,源于上山人使用的石斧,其功用可以砍断树木。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戉」粹1120合6375

{上图为罗马利亚特尔特里亚图章上的“”字,距今7500年前后。图2为甲骨文“戉”字}

特尔特里亚图章英语:Tărtăria tablets)是19世纪晚期在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挖掘出土的古代标记,共三块,均为陶片。

以上的这枚印章,是特尔特里亚图章其中的一块,陶片右手边的起始文字,描绘一个有手柄的斧头,属于来自中国浙江“上山遗址”的象形文字,读作“戉”字。

后期,中国甲骨文“戉”字就成为了英文字母里大写的“P”字。

文章图片51
文章图片52

在这枚罗马利亚印章的上部,是上山遗址里一块石磨盘的样子。

在印章的下部,则有一块圆形的“瑗”。

这枚印章,体现出了华夏文明“天方地圆”的哲学思想。

后记:

由英国拍摄的历史纪录片《远古启示录》近期上映了!

文章图片53

英国近期拍摄的历史纪录片《远古启示录》展示:距今1万年之后的欧洲西方人在突然之间就莫名其妙地就学会了农业种植,从蒙昧的狩猎时代跨越式的走进了农耕时代。西方的某些历史学家们认为,有高等文明的神秘人类将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播到了西方!

什么是距今1万年前的高等文明呢?

当然,会写字的中国人,就是高等文明的历史标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