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秦国又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天下?(转)

 残缺De羽翼 2022-12-02 发布于重庆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当时天下尚未安宁,周武王作为“小邦”之君无法统治商王朝如此大的区域,还要防止诸侯叛乱,可以说周王朝初期所面临的政治形势相当严峻。周武王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便决定按功行赏,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以此来调整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从而巩固周王室的政权。

在这次分封中,主要有三大群体,一是古代帝王的后裔,比如陈国(帝舜后裔)、杞国(大禹后裔)、宋国(商朝后裔)等;二是周王室子弟,比如鲁国(周公旦之子伯禽)、蔡国(周武王之弟叔度)、燕国(周武王同辈,周王室宗室子弟)、毕国(周武王之弟毕公高)等;三是有功之臣,比如姜姓齐国(周武王之师吕尚)、楚国(周文王的火师之后)等。

西周初期先后分封共计约71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15个,同姓之国40余个,其余为先代贵族和异姓功臣。不过近百个封国中并没有我们熟知的秦国,那么秦国是怎么来的?最后又是如何统一中国的呢?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不仅没有分封秦国,还杀死了秦国的先祖恶来,可以说周王室和秦国之间是有世仇的。

秦国先祖世代辅佐殷商,周武王伐纣,杀秦国先祖恶来

秦国的先祖是颛顼帝的后代孙女“女修”,她的后代伯益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帝赐“嬴姓”。帝舜禅位于大禹后,伯益被禹任命为执政官,总理朝政,伯益家族也成为夏朝的贵族。

《史记》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大费与禹平水土。舜赐姓嬴氏。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后来到了夏桀当政时,由于朝臣大都荒淫无度、奢侈腐朽,伯益的后代费昌十分担忧夏王朝的前途,为此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向夏王桀进谏。但荒淫无道的夏桀不仅没有听从劝告,反而认为费昌是在收买人心,图谋不轨,于是下令入狱,而费昌因事先得到了消息,便举家投奔了正处于旭日东升之势的商国。

费昌为商汤驾车,最终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打败夏桀,商汤定国号为“商”,而费昌也为嬴姓在商朝奠定了根基。其后代由于世代辅佐殷商有功,因此嬴姓多显,成为商朝诸侯,其中一支嬴姓住在西戎,替商朝镇守西垂,其后飞廉又是商王帝辛时期的大臣,飞廉的长子恶来也凭借勇力侍奉于商王。

《史记》记载:“蜚廉生恶来。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

后来周武王伐纣,率领诸侯联军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商王帝辛听闻战败消息后,最终在鹿台自焚而亡。之后周武王率军赶到商都后,虽然见帝辛已死,但还是砍下其首级挂杆示众。之后周武王对商王的宠臣展开了清洗,其中就包括了恶来,也就是秦国始封君秦非子的先祖,而恶来之父飞廉此时正在北方办事,因此逃过了一劫(飞廉还有一次子季胜为赵国先祖)。

恶来死后,其整个家庭沦为周王室的奴仆,流迁至宗周地区被管制和役使,恶来的五世孙非子便是为周王室养马的奴仆,因此在一些影视剧中,周天子说秦国曾是周王室养马的家奴是对的。

恶来后代嬴非子始建秦国

非子居住在西北边陲的犬丘,从小就喜欢马和各种牲畜,很擅长养殖它们,只要是经过他养的马匹,个个又肥又俊,人见人爱。而此时的周王室由于经常受到北方戎狄的侵扰,便需要大量优良健壮的良马来抵御戎狄,因此周孝王很重视养马业,为此开辟了专门的牧场,以此保证周王朝马匹供应。

《史记》记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周孝王听闻非子善于养马后,便命其前往汧渭之间,担任主管畜牧的官员,专门为周王室养马。非子任职没几年,就使马匹数量大增,而且每匹马都养得雄峻无比,周孝王每年来视察都非常满意。因为非子不仅为西周王室提供了可靠的军事保证,还创造了一笔很大的财富,于是周孝王就将留住这个人才,为此赐封秦地,接续嬴氏祭祀,号称“秦赢”,秦国自此立国。

不过此时的秦国还不是诸侯,也不在上卿大夫之列,只是周王室的附庸国,封地不足五十里。

秦国之后的目标便是扩张土地,增强实力,为正式成为诸侯做准备,在五代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契机。

周幽王为博爱妃褒姒一笑,不惜多次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

秦国建国后不仅要继续为周王室养马,同时还要承担起对抗西戎,为周太子镇守疆土的职责义务。后经过数代努力,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秦非子三世孙秦仲被周宣王任命为大夫,秦仲长子秦庄公因击败西戎,被封为西陲大夫,不过此时秦国依然不是诸侯。秦庄公之次子秦襄公继位后,秦国终于迎来了一个契机:西周灭亡。

当时处于周幽王在位时期,周幽王因攻打褒国,得到了一位冷美人褒姒,对其非常宠爱,为此还废了原王后和太子姬宜臼(周平王),改立褒姒为王后,其子为太子。不过褒姒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怎么爱笑,即便周幽王用了各种办法,还是无法让褒姒一笑。

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台,诸侯见周天子预警,便各自率军赶来,结果却没有发现敌人入侵,而褒姒看到诸侯皆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终于笑了出来。周幽王见爱妃终于笑了,感到非常高兴,之后为博爱妃褒姒一笑,竟然不惜多次点燃烽火,以至于失去信用,诸侯们不再应召而来。

《史记》记载:“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适,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

公元前771年,申国君主因为女儿和外孙被废,便联合缯国和犬戎攻打周都镐京,周幽王点燃烽火却无一诸侯率兵前来救援,最终被联军打败,周幽王也被犬戎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因此灭亡。

西周的灭亡便是秦国的契机,如果秦国能把握好这个机会,便有望正式成为诸侯。

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因功正式被封为诸侯

周幽王死后,申侯联合多位诸侯在犬戎仍占据的宗周拥立原太子宜臼于申为周天子,以奉周祀。不过由于都城镐京已经变得残破不堪,加上此时的周王室也没有实力对抗戎狄的侵袭,于是周平王继位后,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都城东迁到洛邑,东周历史自此开始。

《史记》记载:“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秦襄公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因出兵护送周平王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国这才正式成为周朝境内的诸侯国,享有与齐、晋、燕等国一样的地位,可以与其他诸侯互通使节,互致聘问献纳之礼。并且秦国还得到了周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土地,拥有合法的占有权和扩张权。

想当初秦国常年对抗西戎,为此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就连秦国第四位君主秦仲都战死于西戎战场,但依然没有被封为诸侯,其子秦庄公也不过只是被封为西陲大夫,地位并没有多大提升。如今只是出兵护送一下,就能被封为诸侯,可见一个契机是多么重要!

秦穆公称霸西戎,奠定秦国作为强国基础

虽然秦国正式成为了诸侯,也获得了在关中地区自由发展的机会,但实力并没有直接提升,也算不上强国,并且还面临的生存问题。因为周平王赐给岐山以西的土地本就是周王室无力控制的土地,而这片土地上布满了戎狄部落,秦国要想立足就必须要消灭吞并这些部落,或是将其驱赶。

之后经历数代秦君近百年的努力,秦国才将岐山以西之地皆纳其下,并将版图推进至关中平原东部,迁都至雍城,成为西方的新兴强国。

《史记》记载:“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

到了秦穆公时代,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但由于东进之路被晋国所阻,秦穆公只好改变东进战略,向西发展,逐渐消灭西戎人所建的12个国家,为秦国开辟国土千余里,终于称霸西戎。秦穆公在位时期稳定了秦国的大后方,也奠定了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秦献公挽回秦国逐渐衰败之势,为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不过秦穆公死后,由于人才被殉葬,加之继承者大多没有太大作为,导致秦国逐渐衰落,终春秋之世再未有过上乘表演。并且由于晋国乃至三晋的压制,秦国在春秋末期已经沦为偏安于一隅的老弱小国,当然比起秦国初建时要强大很多。

《史记》记载:“献公元年,止从死。二年,城栎阳。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

直到秦献公回国即位,力行改革,如:废除人殉制度、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推广县制等,在国内实行一系列改革后,秦国这才拉住了衰落之势。并且在对外战争中击败了魏国、韩国,仅石门一战就斩首了六万魏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利,连周天子也派人前来祝贺。秦国自此改变了摆动该打的局面,重新提高了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秦人也恢复了往昔的自信与开疆拓土的热情,秦国逐渐有了崛起之势。

秦献公进行的改革和举动为其子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秦国东进与列国争雄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秦献公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商鞅变法就不会那么顺利,遇到的阻力和难题会更多。

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为秦国再次崛起、富强奠定基础

秦孝公每想起先君收复失地的遗愿,就深感痛心,为此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不惜列土封疆,高官厚禄也要寻求让秦国强大的奇策。

之后卫国人公孙鞅(也称卫鞅)入秦献策,以“富国强兵”之策打动了秦孝公,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变更法制,在秦国实行变法改革,主要内容围绕着“富国”、“强兵”、“集权”展开。

《史记》记载:“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变法推行十余年后,秦国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家变得富裕充足,百姓勇于为国家打仗,不再为私利而争斗,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社会秩序安定。秦国自此日益增强,逐渐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国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时代,秦国经过八位君主的积累,最终统一六国

虽然《过秦论》中所述,秦始皇是“奋六世之余烈”,用强大的武力攻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但秦孝公之父秦献公在位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活动,同样为秦国的统一大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他初步改变了秦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为秦国东进与列国争雄奠定了基础。

秦献公在国内实行一系列改革,军事上打败魏韩两国,改变了秦国逐渐衰败的局面,使秦国重新焕发生机,有了崛起之势。

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惠文王西平巴蜀,使秦国从此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在位时期开疆拓土,进一步壮大秦国实力,为秦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秦武王攻占中原重镇宜阳,解决了阻挡秦国东进途中最为重要的屏障,使秦国完全控制了崤、函险要,疆域拓展至中原。秦得宜阳,可以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下伐楚,实施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可以说宜阳之战在秦统一六国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秦昭襄王在军事当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尤其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使赵国元气大伤,为秦国奠定了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孝文王虽然只正式在位三天,但也做出一定贡献,比如嘉奖先王功臣,厚待宗室亲属等,稳定了秦国朝政,奈何在位时间如昙花一现,成为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

秦庄襄王攻灭东周公国,彻底铲除周王朝最后的残余势力。之后继续惨死三晋土地,设置三川郡、太原郡,进一步增强秦国实力。

秦王政历时十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结语:

秦国之所以最终能统一六国,主要在于秦国在战国时代从未出过无能之君,自秦献公开始,秦国历代国君皆是明君雄主,他们带领着秦国不断壮大变强,最终统一了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