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中才子李调元(4)

 书柜茶室 2022-12-02 发布于上海

李调元生在书香世家,父亲便曾高中过进士并为官一方,他自幼便在父亲的严格教授下学习,5岁即读《四书》《尔雅》等经文、书载其记忆力过人,凡经眼之文即能过目不忘。

“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

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

这是李调元7岁时所作,同那骆宾王所作之“鹅鹅鹅”当有一拼,写成后,“一时传抄乡里,被誉为"神童”;他18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30岁中进士,更为难得的是,他一家皆文学豪士,以“一门四进士,父子三翰林”享誉蜀中。他还是“川剧”之父。

他一生喜好戏曲,可以说是超级票友,我是不知道他在为政期间是否因此而误事,至少他是很沉湎于此的,特别是他在广东当学政时,接触了“昆曲昆腔”,更是让他心醉不已。

他在广东任上呆了三年,据说是足迹遍步广东各州府,视察书院,严肃考场,奖励优学之士,广东学风为之一振;因我没看见出处,权信之。

后来的他又因弹劾和坤的亲信而遭致不满,最后是惨遭诬陷,被充军伊犁,九死一生。

李调元晚年聘请昆曲教师,在当地挑选一批有戏剧才能的少年,组织“家班”,进行严格训练,“自敲檀板课歌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后来排练出了《比目鱼》《红梅记》《十五贯》等曲目,遂带着家班到各地流动演出,“日挈伶人,逾州越县”,乐在其中,名震一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