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诗人虞集的这首词,杏花春雨江南,把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云端书馆 2022-12-02 发布于河北

柯敬仲,字敬仲,是元代著名诗人、书画家及文物鉴赏家。元文宗为提倡学习汉文化,特设奎章阁学士院,以翰林直学士虞集兼奎章阁侍书学士,柯九思为奎章阁鉴书博士。虞集大柯敬仲十七岁,但两人情趣相投,为忘年之交。两人同受元文宗知遇,同时也受到朝廷权贵的嫉恨。至顺三年五月,元文宗至上都避暑之前,柯敬仲忧谗畏讥,请求外调,因中谗言而落职,流寓于吴东之胭脂桥。次年三月,虞集于大都馆阁,作下这首词寄慰柯九思。

柯九思收到这首词后非常喜欢,“书《风入松》于罗帕作轴”,而且这首词因“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全词抒写了对柯敬仲的敬爱。“杏花春雨江南”乃词中名句,为历代词家所称赏。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首词。

《风入松·寄柯敬仲》

虞集 〔元代〕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译文: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的白发纷纷脱落,连簪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神往。

这首《风入松》是虞集的代表词作,其中“杏花春雨江南”脍炙人口,六个字,就把江南风光勾勒的风光如画,状物传神,令人神往。元代诗人张翥看到这首词后,非常钦佩,也赋词一首《摸鱼儿》,其中题注记述:“元夕,吴门姚子章席上,同柯敬仲赋。敬仲以虞学士书《风入松》于罗帕作轴,故末语及之。”,并且用“先生归也。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作为词的结尾。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开头两句从家里生活写起,似乎开得太远,与怀人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暗蕴怀念远方朋友的意思。作者不说自己年迈,盼望与老友相聚。而说自己没心思与姬妾周旋,姬妾清闲自在。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这一句叙述了自已在金銮殿当值的情景。在金殿里学士怎么能在那里值班歇宿呢?原来学士执掌内廷书诏,为让皇帝传呼方便,学士院便设在金銮殿侧。金殿当值是作者写自已的生活,也是写柯敬仲当年的工作。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一个停住车马的细节,暗示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在金銮殿替皇帝书写诏书,允许传呼执烛官人,允许在天热时穿轻罗朝衫,这描写的是金殿当值所做的事,所受的待遇。多么安逸的生活,但词人已是迟暮之年,归隐之心在所难免。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

这句写春之色,冰白水蓝,颜色鲜明。依旧是春天,御沟的冰渐渐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只可惜因为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暖意。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这是描写春天的气温,却不仅仅是去写春寒。柯敬仲是遭受猜忌、诽谤而不得不隐居家乡的,故此“重重帘幕寒犹在’’便一语双关,说明柯敬仲虽回乡隐居,但对他的飞短流长并没因此而消失,相反,流言蜚语仍象“重重帘幕包裹着他,让人感到寒气森森。当此之时,连柯敬仲昔日的朋友怕招惹是非,竟也不敢同柯教仲来往了。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诗人要告诉好友的真实意图也正在这里,到了杏花春雨江南的时候,我也要南归了。这里作者对老友的关心,对世态的鄙弃,都一古脑儿地表现出来了。“杏花春雨江南”。通过这六个字,仿佛看到了: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未加任何形容词,以白描笔法写成,把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妙笔天成。

这首词不仅有秀句“杏花春雨江南”闻名,今人还以此为下联,对以“骏马秋风蓟北”,成为名联,而且虞集与柯敬仲的友情也一直为人所乐道。他俩同时在朝,欢宴游乐,同奉朝事,尚有利益上的一致性,能诗酒相酬,不足为奇。当柯敬仲落职后,虞集不忧谗畏讥,不害怕被株连,仍以友情为重,并拟解职归乡,再与友人朝夕相对,这种情谊就非同一般了。前人争相赞誉此词,与其说是欣赏词的文美,不如说是赞扬他们间的情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