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首10年路(第二期) 环保技术文献

 朱工原创 2022-12-02 发布于江苏

      关于玉米浸泡水的研究(系统研究时间从2008年开始,14年来我通过市场调研、现场考察、实验分析、细分实践,优化设计、科学球证、规模投产,不断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丰富、完善,再提升、响应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废水资源化号召。

2.工作原理,

2.1,尾气来源(从何而来?)

按照肌醇生产工艺原理,目前水解尾气主要来源于水解过程中的排气,以及水解结束放料至中和罐的过程。水解产生的高温混合废气是通过自身压力以及外部引风作用而进入处理设施的。

2.2,尾气性质(成分如何?)

肌醇水解尾气是在高温下间隙排出,排出气体带有大量水蒸汽,按照水解原理,菲丁加压水解过程会产生甲硫醇,乙硫醇类的有机废气,还有硫化氢等无机气体,另外蛋白在高温状态糊化味道也属于难闻气体。因此需要严格治理。

2.3,尾气排放量(排量如何?)

按照生产工艺过程,粗略计算,满负荷时,在原料质量最差时,平均每4分钟水解锅排一次,排放气量约80kg/min·次,水解放料应尽量避免3只同时排放,

2.5,治理步骤

车间尾气经缓冲罐,经输气不锈钢管道进入冷却管,进入列管式换热器经过热交换后的废气,然后在引风机作用下,进入四级喷淋吸收装置,然后进入净水器出水后,再经过活性炭吸附过滤后排空。

这里重点介绍四级喷淋装置的原理;

1号塔,加入次氯酸钠进行氧化处理,主要目的去除甲硫醇,乙硫醇类的有机气体,甲硫醇被氧化成甲基磺酸钠,尚未被吸收的甲硫醇等有机气体再次经过氢氧化钠中和后(2号塔),经过第二次次氯酸钠进行氧化处理(4号塔),大部分有机气体被氧化,然后经硫酸中和部分含氨尾气后(5号塔)排放。这里我们保留活性炭吸附处理工序(6号塔),看检测结果再做处理。

2号塔加水量约5吨,加入片碱12.5kg,排放周期4小时每次,5号塔加水量2.1吨,加入93%硫酸,15~20公斤,更换周期12小时/次。

1号塔与4号塔,暂定24小时更换一次。

甲硫醇是一种恶臭气体,具有沸点低(5.69)、臭阈值低(0lPPb)、易挥发的特点。微溶于水,溶于醇、醚和石脑油。易燃,有较大的危险性,爆炸极限3.921.8%。空气中的容许浓度美国为0.5ppm(1mg/m)氧化吸收甲硫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极易与次氯酸钠反应。以泵为动力,用水射器负压吸气,使气液充分混合,利用氧化塔进行两级处理,达到较好的氧化效果,甲硫醇的去除率达到96%。甲硫醇与次氯酸钠的反应式如下:   

    3. 工艺控制

3,工艺控制要求如下;

1号塔控制

按照要求,每天24小时对1号塔PH进行控制,早班8点取样送化验室进行有效分析,当含量低于1%应进行更换。

2号塔,每天24小时对其PH进行控制,

PH达到或接近9时就可以更换。

3号塔,无需操作与控制。

4号塔与1号塔相同。

5号塔是硫酸喷淋塔,主要投加水与硫酸,一定记住,先加入水后加入酸,投加过程要佩戴口罩与防酸手套,倾倒硫酸与投加硫酸要轻而慢,控制PH4以下。通常12小时换一次(暂定)。

净水器,按照要求,在没有其他塔排污的情况下,排放23分钟,通常每班2次。

烟囱排水视情况,每班一次。

每次排水都需要去污水收集池观测水位,及时启动按钮提升水位,以防止污水溢流。排放废液结束一定记住关好排污阀门。

5.操作细则

5,1,接班前后的工作;

按照要求,提前15分钟到达公司,并换好工作服,带好防护用品(手套,口罩等)接班。

接班时弄清车间生产装置运行状况,四个喷淋塔的状态,是否在换药中,检查各个阀门是否正确控制。废水收集池以及废水提升什么状态?

六台电机是否正常运转?

地面卫生以及设备表面卫生工作是否满意?

上一班次的操作记录是否清晰,有无遗漏风力,风向,PH,是否忘记签名等等。

达到接班班条件后,签字交接班。

交接班完毕后,检查料液的储备工作,白班准备取样送样。

观测风向,风力。及时准确记录。

超级链接:

回首十年路(第一期环保技术文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