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更新说 | | 冯正功:延续文脉,创造城市新空间

 anywherexxx 2022-12-02 发布于江苏

冯正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任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总建筑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江苏省设计大师、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苏州市杰出人才、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冯正功大师长期致力于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与本土地域文化相结合的设计探索与实践,全程参与了中国与新加坡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园区、新城规划和设计经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世界华人建筑师设计大奖学术奖优秀设计奖等省级以上荣誉100余项。近日,由东南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以人文本的城市设计国际会议上,冯正功大师以《基于文脉延续的城市新空间》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探讨如何通过城市设计梳理城市文脉,打造基于当代生活的活力空间。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参考。


图片

冯正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从2010年开始,冯正功在他的故乡徐州,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更新的项目,在城市更新与古城保护中如何重塑城市秩序,延续城市文脉,坚守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守住已经淡忘的城市记忆。

图片

第一个项目是徐州回龙窝的历史地段。徐州是我们中华民族华夏九州之一,古代又称彭城,有2600余年的建城史。上个世纪80年代前,徐州还基本保持着古城的面貌和格局,左边的这张图片是青砖、灰瓦,院落重重,古井、古树的景象,它是一个丘陵地形,随波起伏的青石板道路充满了整个城市,很多城市的路名也透露着浓浓的历史定位,比如说王陵路,它就是以汉代的名将—王陵命名。

过去的30年是徐州旧貌换新颜,右边的图片表现了徐州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越来越新,道路也越来越广,徐州和中国很多的古城一样,它也面临着如何延续城市文脉的困惑。

图片

市中心回龙窝地段

如上图所示,它是徐州市中心的一块地,名叫回龙窝,传说乾隆到徐州时,在这个地方迷路了,故得名叫回龙窝。2010年,徐州市政府对历史和文化十分重视,他们希望在城市变新、变广、变大的同时,能保留徐州的文化和历史,所以希望找一个对徐州历史和文化比较了解的建筑师,来担当这一块地的更新设计。因为冯正功出生于徐州,所以当时就邀请他到徐州担纲设计。

图片

上图是冯正功团队在介入之前已批准的规划,经过认真研究,建议重新编制规划,所以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这个规划存在很多问题,忽视原生的传统街巷机理,忽视徐州2600多年的历史文脉资源,也忽视了新建建筑的尺度等等。

图片

设计策略一:古城变迁研究

所以在这基础上,冯正功团队就决定开展一个超越这个地块的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地块的更大范围的城市设计,首先,对徐州的城市变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可以看到这块地正好在古城的南城墙边上,一条护城河也流经此处,但很遗憾的是,今天古城墙早已不存在,护城河也因为工业发展的污染被封存在地下。

图片

历史地图与现代地图对位:城市结构及文脉节点分布。图片来源:演讲PPT

图片

设计策略二 :城市架构分析与重构

同时也对徐州城市发展脉络、空间格局、核心区的架构及轴线也进行了重点研究,可以看到回龙窝地段,它和整个城市的很多重要景观,如南部的云龙山等,都有机会建立起很好的视廊轴线。同时也对传统的历史民居肌理,现代建筑的肌理,开放空间,建筑使用功能做了深入的分析,当走进这个历史地段的时,我们会发现会有很多历史价值的遗存,比如100多年的教堂,经典的徐州传统院落,民国时期的学校,城门的遗址,以及著名画家李可染的故乡。

图片

设计策略三 :空间及肌理分析

图片

设计策略四:文脉拾遗

往南看,会发现南部山顶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民居群,对当地居民的日常活动进行了分析,希望这片历史地段能够恢复传统地段的一个肌理,于是就进一步加大了研究的力度,分别召开了原住民的研讨会,邀请当地有很多名城保护的专家一起研讨,也请到一些对历史文化非常热爱的老住民进行了回忆,手绘了当时街区的地图,希望通过新的设计能够将城市的历史遗存保留下来,并把它们链接起来,形成一些新的富有记忆的特色城市空间。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冯正功团队希望把南部的护城河打开,从而形成一个城市的滨河公园,通过景观设计予以老城墙、城门,现代建筑的设计进行展现和显示,更重要的是通过景观或者步道把散落在周边的一些重要历史遗迹串联起来,形成一些非常好的景观视廊。

图片

设计策略五:链接城市遗迹

通过以上策略,发现彭城·织补彭城的一个重要目标。彭城是徐州的古称,了解了2600年前的徐州位置,城墙、护城河所在的位置,徐州的历史和沧桑,让当代的徐州人能够了解这2600年的建城史,让历史遗存融入到当代徐州的城市空间之中,在沧桑中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图片

设计目标:发现彭城·织补彭城

当时做了一些城市设计的研究,可以看到地块和远处的南部云龙山形成了非常好的视廊,由于它跟当代城市周边的关系,也希望和南边这个很重要的历史地段建立联系,另外它东侧有一个遗存的花园,也希望这个地段跟花园、护城河城墙的遗址产生有机的联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鸟瞰图

一个城市的传统建筑工艺与工匠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能够较为原真地传承这部分内容,在徐州发现了一个200多年的清代民居的样本,实测以后成为设计的重要基础资料。

图片

中枢街百年老宅样本研究

完成后,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景象,一个有历史记忆自然生长的街区,融合了新建筑和老建筑,同时和远处的山脉形成良好的一个视觉通廊,内部是一个尺度宜人的街巷,部分老建筑、古井、古树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图片

图片

回龙窝实景图

因为徐州的历史建筑保存得相对较少,冯正功团队通过认真地研究,对传统的技艺进行了梳理,把它保存在新的建筑中,建成后也成为市民非常喜爱的场所。

图片

传统经典细部的研究与应用

刚提到古城墙,就在这个地段的南部,古城墙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徐州2600年历史的一个最重要元素,历史上的徐州是黄河边的城市,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叠城,表示黄河泛滥会将城市淹没下去,等黄河水退下去后,又在原址上继续建城,所以徐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城下城、街下街、府下府、井下井,在研究的过程中推测,明代的古城墙应该在这个原址的地下,所以建议对地下的古城墙进行考古和发掘。

图片

城墙博物馆实景图

希望在这个地块里形成两个和古城墙结合的新建筑。第一,在入口形成一个游客中心,开挖后的场景和预测得很准确,400多年前明代的古城墙还完整地保留在地下,游客中心与古城墙结合,冯正功团队做了一个下沉广场和一个台地,古城墙边上也成为老百姓的活动场所。

图片

博物馆地块平面图

第二,建设在地块的中心位置。建设城墙博物馆的出发点是期望通过博物馆让当代人了解徐州古城的建造史,同时创造一个有历史的当代空间,博物馆北入口的整体造型采用清水混凝土,和老建筑形成对比,南入口建筑的比例也借鉴了传统建筑,基座采用传统的徐州建筑的老石材,东西两侧也形成和老建筑比较吻合的新建筑。

图片

城墙遗址

图片

博物馆入口实景图

整个建筑的参观流线做了特殊的设计,进到入口后,下到地下4米,逐步回到明代,了解整个徐州的建城史,再看到老城墙,最后回到现代。

在行进的过程中,冯正功团队采用了一些特殊光线的设计来增强历史感,展廊也是先抑后扬,先通过一系列的展厅了解徐州2600年的建城史,因为展厅在地下,也采用了一些特殊的采光窗,比如沙漏的造型,从而能进一步强化时间的概念,展厅和古城墙形成时隐时现的关系,最后通过下沉广场形成豁然开朗的感觉,将整座400多年前明代的城墙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图片

博物馆内部“沙漏”形采光窗

图片

图片

博物馆内部实景图

图片

下沉广场实景图

在下沉广场,冯正功团队设计了瀑布和流水,隐喻川流不息的黄河与徐州历史的关系,下层花园形成寂静的氛围,和时空之间产生了关联,材料采用青砖相对协调的清水混凝土和老的砖瓦,和老城墙形成材料上的对比。

图片

图片

博物馆实景图

最后从地下4米的明代场景,通过一个台阶回到当代的徐州,还设计了一个回望的平台,也是对历史的回望。

整个设计可以看到古代、当代、今天、明天的概念,希望形成一种时间的切片,古今和未来的对比也形成人们对时空的思索、对天地人的遐思。

图片

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实景图

项目结束后,市政府认为徐州地下有城下城的特点,能不能够设计一个城下城遗址博物馆?通过博物馆来探索徐州的地域文化,进而保护城市历史的根脉。

徐州城下城有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地下10米是徐州汉代的古城,6~7米是唐宋时期的古城,地下4米是明代的古城,不同年代的城都建在同样的原址上,在新建的时有很多城下城古迹被挖掘出来,但都是考古完后再迁到博物馆保留。

图片

城下城 地下遗迹剖切示意图

图片

徐州古城地下遗址示意图

还有一个很好的机遇,就是徐州的市中心广场,把老建筑拆完后就做了广场,同时也完整地保留了这个区域,冯正功团队就决定在这选址博物馆。

图片

彭城广场 历代城市中心

因为面临考古的问题,所以博物馆的建设过程非常困难,一边要考古,一边要修改设计,但还是克服重重困难,设计的目标是能够把整个城下城的特征进行完整地保留,通过精心的流线设计,让观众感受到2600年间不同朝代的城市文化,形成“一眼阅千年,一馆览万象”的设计目标。

图片

城市中心广场效果图

图片

博物馆参观流线图

博物馆建成后,在南部做了博物馆一期,因为地下4米就是明代的古城,需要一个比较高的层高,所以我们把建筑微微隆起,入口掀起来,也隐喻了掀起历史的一页。人们从入口缓缓而下,在这个过程可以回望当代的城市。

图片

博物馆入口实景图

图片

地下4米的入口处设计了一个古城门的意象,意味着打开城下城之门,清水混凝土和传统大门形成对比。

进入博物馆,通过若干个曲折的展厅来介绍徐州的历史,同时把其他地方的徐州城下城的文物在这个区域做集中展览,通过展览,人们对这2600年间徐州发生过的历史有了清晰的了解。

图片

图片

博物馆展厅实景图

最后回到一个开挖出的明代古城墙,这是一个保存非常好的原址,里边有院落、古井、铁匠铺,还有当时的城市道路和一些防洪措施。在行进的流线中,我们通过一个垂直的切面,把汉明清等不同历史展现在完整的历史基层上。同时还有一些没有考古的区域,把它进行了一个完整的保留,希望人们在参观考古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实景的考古区域来学习考古、支持考古。

博物馆的设计中也融入了很多下沉式花园,为展厅引入自然光和休息空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创造一些时空交换的意境,去感受历史与未来。博物馆缓缓开启的屋面也掀起了历史的一页,又融到今天的繁华之中。

图片

博物馆实景图

通过这些项目,冯正功团队建议进一步系统、分析、研究徐州古城文脉,确定相关的历史街区、重要建筑、历史遗迹等,把自然特征和历史要素进行整合和链接。

图片

徐州南北历史文脉规划

徐州老城很有意思,黄河的故道沿着北部和东部流经城市,而南部是山体,从南到北就形成了很好的历史轴线,把它分成了4个大区域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城市设计。

图片

每一段都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项目—有保护的项目、有挖掘的项目、有与老的历史遗迹结合的新项目,这个过程中,冯正功团队提出了未来实施的不同策略,通过打造三级的慢行步道体系把整个城市的历史遗迹串联起来。

希望在未来的5年10年或者20年以后,这样的古城变成一个更有历史感、当代建筑气息、当代生活气息的新城市,让当代的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城市千年的历史。

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延续城市的文脉,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记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能够融为一体。

图片

徐州古城区奎河综合整治景观设计示意图

在2010年,冯正功团队就建议地块边上的护城河打开,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城市景观,但实际操作上有难度,虽然做了设计,但是最终没有实施,非常高兴的是在前年护城河经过市政府的决定,现在终于打开了。

图片

城市架构和历史记忆的保护

通过梳理城市的文脉,可以逐步看到从街区到城市博物馆到护城河再到城下城遗址的足迹,历史文脉对一个城市来说,它保护了一个城市的架构和历史记忆。

所以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的很多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存,科学地分析、研究、整理城市文脉,并基于文脉的基础创造城市新的活力空间,是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方法,更是让建筑讲述城市历史的重要的途径。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使得城市问题也集中式地爆发,城市的很多原生价值湮没于碎片式的城市格局中,我们能不能通过关注、探索并研究隐匿在城市之中的原生价值,如山水格局、旧城肌理、历史遗存、特色空间、建筑布局、街巷脉络及自然地点等,把价值建立在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和链接,从而重塑城市秩序。

有机的城市空间均有其独特和潜在的秩序,这种秩序将城市的人文、历史、地脉与城市中的人的各类活动有机结合,城市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发现和重塑这种有机的秩序,并经由这些价值要素间的有序链接以及相互作用,滋补生态环境,滋补城市空间,引导良性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以激发城市活力,创造新的基于文脉的城市空间。


图片来源:演讲PPT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