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38岁写下的行书美帖,集禅意与意趣于一体,率真恬淡更胜于苏轼!

 墨品书法网 2022-12-02 发布于北京

苏黄米蔡“宋四家”要最终一较高下,谁的成就最高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但若是论勤奋,米芾绝对是第一。他的书法中苦苦求索之后展现出的率真恬淡,我想更胜于苏轼。

米芾的母亲是宋神宗的乳母,因为与皇室的这层特殊关系,米芾的一生相对于苏黄等人显得平淡而恬静,他将人生的大部分精力都交付给了书法。

元祐三年(1088年),米芾受人之邀请游玩太湖附近的苕溪,这是一场不平凡的旅行。中华书法史上的“中华第一美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天下第八大行书”《蜀素帖》就诞生于这场旅途之中。

三十八岁的米芾对书法已经有了相当的领悟。对米芾一生的书法发展情况做整体的研判,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他的书法是在五十岁之后才真正成熟。

这件《蜀素帖》我想是驳斥这一论断最好的证据,这件行书的成功绝非偶然,它将书法中的自然的禅意与意趣融为一体,其率真活泼丝毫不亚于东坡那些为人称道的天才书法作品。

米芾在自己的著作《海岳名言》当中说:“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

这件《蜀素帖》落笔皆随心而动,任意出之,用八面出锋的方式来展现文字的开合、转折、向背,种种皆是随意而就,不带一丝一毫刻意的安排。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题跋于后:“米元章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从书法的角度上来说,狮子捉象展现的是一种文字极富张力,随势而起的状态,用人们评价米芾专署词汇来说就是“风樯阵马”。在战马列阵而动的背后,这件行书向我们展示的是昂扬活泼的生命状态,哪怕是经历了近千年的时空流逝,依然郁郁勃勃,令人心向往之。

这件行书名为《蜀素帖》,是因为它作于一件极为珍贵的蜀锦之上。而蜀锦之所以称蜀素,是因为它不假装饰,表面粗糙,笔墨在其上滞涩难行。米芾却用豪逸超迈的气度征服了它,至此纸墨交融相得益彰,黑白两色之间散发着纯素的禅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