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教60周年俞丽拿与68名弟子同拉《梁祝》,不变小提琴民族化初心

 虎晟 2022-12-02 发布于山东

以下内容引自11月24日《文汇报》文化专题版面

Image

熟悉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响起,台上的演奏者则相当特别——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与68名弟子共同奏响了这首对中国小提琴民族化意义非凡的作品。昨晚,“辛勤耕耘六十载,桃李芬芳满天下——俞丽拿和她的学生们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上演。从18岁第一次拉响《梁祝》到如今从教一甲子、收获满门桃李,俞丽拿初心未改:“让中国人喜欢小提琴,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小提琴演奏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终生目标。”

与学生教学相长,一生为热爱耕耘

从小学、初中直至副教授、教授,68名学生的年龄分布横跨多个世代,演出中,小提琴家王之炅与黄蒙拉分别用不同的选曲,以不同的视角向恩师致敬。王之炅选择了勃拉姆斯的《谐谑曲》,而黄蒙拉选择用埃尔加与帕格尼尼的作品为老师献上的“爱的致意”。

Image

“我很幸运,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有时都忘了自己的年龄。”上月,俞丽拿刚刚度过了自己82岁的生日,已是耄耋之年的她依旧在教育一线耕耘。上海音乐学院808教室总是热热闹闹,这一学年,她一共带了七个本科生、两个硕士生、两个博士生、两个上音附中的学生,这还是近些年来学生数量相对少的一年。“每天跟年轻人在一起,他们给了我不少正能量。”

1962年本科毕业后就留校任教,俞丽拿坦言曾有过“不会”教课的日子,“一开始学生拉得有问题,我就直接上手做示范,但效果并不好,后来才慢慢地学会如何把要领和重点传递给他们。”教学相长的日子里,俞丽拿与学生相互学习,她也从国际名家身上学习一流理念,并将此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民族的即世界的,音乐初心代代相传

演出中,硕士研究生李秉璋与吴喜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国乐曲,践行了俞丽拿上世纪50年代参与“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让小提琴说中国话”的初心。杨宝智/王洛宾组曲——《西部民歌五首》分别代表西部不同地方人民性格的特点,旋律脍炙人口。《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则应用了新疆塔吉克族的音乐素材,吸收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手法,增二度和装饰半音的进行、模仿冬不拉的四音和弦的拨奏和感情奔放的华彩乐段,构成特殊风格。

Image

白衬衫、蓝裙子、黑皮鞋,俞丽拿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拉响《梁祝》时她身上穿的演出服。1959年,在当时的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上,由上音青年学子何占豪、陈钢作曲,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次“发声”便震动中国乐坛,可以说,她用弓弦揭开了中国音乐史的崭新一页。《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发行量突破300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

Image

用民族的音乐语言讲民族的故事,让中国的传统艺术融入世界。“《梁祝》从中国传统戏曲汲取灵感,讲述的是全人类共通的爱情主题,优美的旋律飞向了全球。”如今,俞丽拿要求学生考试曲目中必须包含一首中国乐曲,“只有多说中国话,才能越说越顺”。

一生都与小提琴作伴,俞丽拿自认没有一天休息的日子,当被问及何时会退休,她爽朗地说道:“生命不止,教学不息。”


作者:王筱丽

图片:上海音乐学院供图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宣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