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8年2月,9个连的国军突进济宁城,战斗一天,无一投降无一生还

 金华303 2022-12-02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发生于1938年2月下旬的济宁收复战,是徐州会战的先声,就其规模来说,在徐州会战中是一次不太起眼的战斗。战斗的目的,是威胁沿津浦铁路南下的日军后方交通线,牵制鲁西一带日军,但实际作用甚微。

没有悬念,这场战斗打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就失败了。事后报刊曾大肆宣扬济宁收复,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十二军军长孙桐萱为此还得到奖赏。但事实是怎么回事,当事人清楚,五战区长官部、军委会也都清楚。

如果一定要说出济宁收复战的意义,就是它表现了一种勇气,在日军凶焰高张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向一座坚城主动发起了进攻,这一点不仅在八年抗战初期罕见,就是以后也不多见。

但是它本来是极有希望获胜的。战斗之初,有足够多的条件在支持国军这一乐观看法。

就攻防力量对比来说,国军直接投入攻城的,仅北门就有十二军二十二师六十四旅的两个团,而据侦察城内的日军数量不算大,大概是一千三四百人,大部分布在南关,因为南关是济宁政治经济中心。还是据侦察,北门守卫薄弱。六十四旅副旅长刘青浦回忆,当时发现北关守敌薄弱,门口只有两名守兵,检查也不算严密,行个礼就可以自由出入。北门城楼有日军一个班防守,机枪两挺。

配合北门进攻的,还有五十五军的部队,负责进攻南关,以牵制日军力量。除此以外,第三集团军还在西南门部署了六十六旅的一部分兵力,作用也是佯攻,六十六旅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全军攻城后援。从兵力上来看,国军是日军的数倍之多,攻击力量是充足的。

准备时间也不算仓促。2月上旬,第三集团军就接到了收复济宁的命令,不久,部队从曹县出发,昼伏夜行,到达济宁城西运河西岸地区集结。21日进入进攻准备位置。据六十四旅参谋处工作人员杨连德回忆,部队在济宁城郊驻扎了5、6天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对于主攻部队六十四旅做好战前准备是不成问题的,赶制攻城云梯,挑选敢死队,侦察日军动向等等工作,也都有条不紊展开。

需要提及的一点是,第三集团军长期驻扎山东,有浓厚的山东地方部队味道,六十四旅曾于1932年在济宁驻过防,人情地理两熟,对战场环境适应性很强。

还有很有利的是士气。杨连德举了两个例子说明这一点。一是挑选敢死队时,士兵举手报名踊跃参加,部队中激荡着一股强烈与日军决一死战的凛然豪气,刚入伍的新兵也不例外;二是到济宁后不久,一位团长还命令迫炮连长向日军开炮示威。这种高涨的士气为攻击济宁城提供了强大的力量保证。

不利条件也有。北边的汶上县驻扎有日军一个营,有坦克和炮兵,机动性较好,六十四旅针对性安排了一个团进行了阻击;东边兖州有铁路与济宁相通,可以随时救援,但如果进攻顺利,战斗能在一天内结束,这方面的威胁将失去作用。只要能快攻猛进,战斗如期展开,就能避免陷入日军围攻的的不利局面。

还有一个不利的地方,就是济宁城西与运河之间是一片沼泽,部队撤退只能通过城北二十里铺的一座小木桥,退路是个严重问题。但如果战斗胜利,这些当然都不是问题。

然而,不幸的是,收复战无可奈何地失败了,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部队像火焰一样烧尽、熄灭,死伤殆尽。

21日北门突然紧闭不开,原定的内应外合计划失效。部队不得不采取强攻策略,在23日晚十点左右,敢死队从北门两侧一举攀援入城。进城部队,刘青浦回忆是9个连,杨连德说是5到6个连,这些部队进城后就与日军一直激战,一直战斗到24日黄昏,城内枪声减弱,直至消失,所有攻进城内的士兵无一生还。

到24日午后四五点钟,汶上日军倾力来援,二十里铺的小木桥被炸毁,负责阻击的一个团死伤惨重。六十四旅已腹背受敌,进退无路。后来在十二军军长孙桐萱的命令下,六十四旅在老农帮助下,历尽艰辛才从沼泽中开辟一条生路逃过运河。但在后续的掩护中,六十六旅付出了重大伤亡。六十六旅黄志中团长赤膊上阵,率部用手榴弹与日军坦克、战车拼死决斗,勇气惊天动地,但收效不佳。六十六旅旅长薛明亮中弹身受重伤。

一出好戏为什么唱出了这样令人唏嘘的结局?

友军不配合是首要原因。刘青浦说,同为第三集团军的兄弟部队,五十五军曹福林部没有执行集团军命令,陈兵不攻,致使南关日军可以抽调大部分兵力反击入城的国军。

第二点,北门一直未能拿下,城内的部队撤不出来,外面的援军进不去,战况急转直下,城内部队终于陷入绝境,这是此次战斗失败最直接的原因。

为什么部队都进城了,北门却始终拿不下?指挥失当难辞其咎。北门守卫力量不大,起初只有日军一个班,指挥者以为一个简单的内应外合就可以拿下,谁知日军突然封城,大出意料,应变仓促。这时对北门的利害还等闲视之,一边登城一边攻击北门城楼。岂料一二七团傅营长带一排人强攻楼上据点失败,傅营长也壮烈殉国。接着用大炮轰击。但炮是西北军时代的旧榴弹炮,没有瞄准具,有的炮弹年久潮湿还不能用,炮后来还是打响了,晴天霹雳一样炸响,声音好大啊,效果有限,都不能准确打到城门楼。

等到天明,日军增加城楼兵力,爬城已不可能,进攻城楼只是徒有伤亡。六十四旅时同然旅长满眼热泪,坐困济宁城西,却毫无办法,只能听着城内的枪声由密变疏由疏变无,城北二十里铺的枪声由疏变密由远而近。

为什么北门情况一夜之间会有如此巨变?行动不密。前述有团长贸然下令开炮就是一个例子。团长都不知保守军机,这场战事还有什么秘密可言。没有这么几声炮响,日军对国军动向也一清二楚。第三集团军几万人马集结在运河西岸这么多天,日军眼里就是顶不济,也看得出来这些国军想要干什么。

城门被封,形势突然生变,军事主官们还在鲁莽地要求部队一拥而上扑向济宁城。

于是,一场利在奇袭速战的夺城战,第三集团军硬生生打成了攻坚强攻战,伤亡2000多人。凡是牺牲都是有意义的,逝者的忠勇显示了一个孱弱民族威武不屈的志气。

但为什么不能少一点无谓牺牲呢,为这个本就虚弱不堪的国家节省一点民力,为那些卑微的生命多一点珍惜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