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收藏界骗局与防骗之道

 淡淡的茶香_ 2022-12-02 发布于河南

收藏界一夜暴富并不少见,一夜返贫也屡见不鲜。有人一时失策,把半生积蓄都交了学费,有人谨慎机敏,辗转间远离骗局。收藏者与诈骗者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一起来看看那些花样翻新的收藏骗局。

流程化“套路鉴”

目标人群:  缺乏专业知识、追求暴富。

刘先生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藏品信息,想要变现,几天后有一家收藏品鉴定公司与他联系,通过查看照片,称藏品是辽代三彩瓶,价值数千万元,公司可帮出售,只要刘先生将瓷器在他们公司进行“专业”的鉴定确保为真品即可。

刘先生大喜,立即按照工作人员的引导,交纳5000元鉴定费,并将瓷器邮寄至公司鉴定,等待后续藏品“出售”。但5天后,对方告诉刘先生瓷器是假的,不能帮助出售,仅将瓷器寄还给刘先生。刘先生察觉自己被骗,第一时间向警方求助。
图片

这一类型多是“合法”公司,“正规”行骗,他们手续完备,还经常打广告,公司业务员统一培训,无论是公司情况还是藏品咨询,都有对应的话术,让藏家认为很专业。

他们首先忽悠藏品价值高达几百万上千万,仅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对藏品进行鉴定,公司就会把藏品免费送拍,只从拍卖所得中抽成获利。且公司保证,若藏品鉴定价值高于X万元,鉴定费将退还。

图片

被骗的收藏者觉得和即将“变现”的预想相比,鉴定费都是小钱。而且送拍成功,还返还鉴定费,觉得稳赚不赔。在等待“卖出”的过程要么石沉大海,要么被骗鉴定费。

大数据“定制”诈骗

目标人群:  急用钱,知音难觅。

李总遭遇了这样一起“定制化”骗局,由于环境不景气,李总的一家小型代工厂未能顺利从银行拿到贷款,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救厂心切的李总只能将自己一直以来积累的收藏品挂在某家收藏品交易平台上出售,没过多久,李总便接到了一位买家打来的电话,称有意购买其中三件总价值约为300万的藏品,但要求见面详谈。

图片

李总和这位买主初步交流后,惊讶的发现两人不但是同乡,更有着相似的经历与收藏爱好,正处于事业低谷的李总顿觉“他乡遇故知”,对新认识的陌生人放松了警惕。由于交易金额较大,对方提出了进行专业鉴定的要求,并声称自己与一位收藏品鉴定专家私交甚好,可以在鉴定费用上打折扣,正逢资金紧缺,又对同乡无比信任的李总便答应下来,于是一步步陷入了对方根据大数据精心设计的骗局。

以虚拟身份

兜售伪造收藏品

目标人群:  广撒网、泛人群。

收藏骗局常见的一种,诈骗人通常假借各大银行、中国收藏家协会与知名收藏公司的名义,通过电话推销专题邮票、纪念金币、绝版紫砂等不易鉴别真伪的收藏品,并许诺在购买后以高价回购,由于诈骗者多采用网络虚拟电话进行广撒网式诈骗,受害者与警方事后追回受骗款的难度较大。

  • 以假乱真

在一些APP、交易网上也有一些黑心的买家,当你的藏品发货的时候,他会以各种理由说藏品不好,降低藏品的价值,有些时候退货会用一些仿品凑数。

  • 讲故事

在一些当地的市场三五成群的抛售一件什么古物,利用可怜的事迹博取同情,以假货卖高价。

  • 碰瓷

以一些高仿的古董来撞人,而且一撞就碎,随后吹嘘其是什么家传宝物,很值钱,团伙也出来帮腔,恐吓,让受害者防不胜防。

图片

其实,各类骗局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受骗者鉴别知识的缺失、市场行情掌握的缺乏,以及突如其来的巨额财富面前丧失理性的判断。

贪婪,才是收藏者永远的死敌。

想成功摆脱多变的收藏骗局,也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具体分为四个关键步骤:

第一、明确的收藏目的

我们发现有些藏友不幸被骗,绝大多数是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对自己涉足收藏的目的不明确,这直接导致了因兴趣收藏的藏友在金钱的诱惑下步入深渊,因投资收藏的藏友在情怀的引导下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二、了解藏品价值

对所持收藏品的价值不清楚,也是收藏骗局横行的重要原因。许多藏友购买收藏品是以收藏理论与自己的判断作为依据,但由于鉴定市场鱼龙混杂,而专业鉴定所需的费用较多,他们往往不愿意花钱为藏品进行准确估价,这便给了诈骗者可乘之机。当我们清楚的掌握了手中藏品的价值后,就不容易被那些假借高价行骗的不法分子诱骗。

第三、坚持自己的判断

在对收藏目的与藏品价格有明确的认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判断,不要轻易为他人的言语动摇,并非每个收藏者都能有好运,骗子往往会事先串通好“专家”,让藏友产生一夜暴富的错觉,这时就需要我们保持清醒,要么坚持判断不为所动,要么在多方求证后再做决定。

第四、学会借助互联网资讯不断学习

绝大多数收藏骗局发生在中老年藏者身上,一方面是因为该群体具备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在思想观念上较为保守,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与接受欲望都不强,给了互联网诈骗可乘之机。

收藏艺术品,切忌相信一家之言,首先自己要不断学习关于收藏品的相关知识,多听听权威专家的讲座,不要人云亦云。藏友们应理论先行修炼自己的历史、文化内功,其次要广交好的藏友,再次是利用展览、拍卖的机会多接触实物,仔细观察。

图片

如果想把收藏品当作投资理财的工具,那么切勿贪财,毕竟捡漏暴富的概率跟中彩票差不了多少,只要不贪心,平时谨慎一些,就可以杜绝大部分骗局,收藏其实最讲究的是乐趣,而不是追求暴富。

以前的骗局多半是在谈话中套取受骗者的个人信息,通过随机应变来博取信任。现在,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如今的诈骗者可以清楚地掌握猎物的所有资料,即便那些不喜言谈,小心谨慎的藏友,有时也难以分辨。

— 关注湾藏 —

 关注湾藏  大湾区古董古玩艺术品收藏政策、展会信息、咨询一手信息传播平台。

图片

↑↑↑ 点击上图 了解湾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