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治疗肝病,必调大肠,有道理吗?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2-12-02 发布于河南

导读:早些年参加中医治疗肝胆脾胃疾病的会议,一位老中医讲到“治疗肝病,必调大肠”,与明朝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讲的“肝脏通于大肠”的观念相一致。治疗肝病,必调大肠,这个观点有道理吗?对于临床有指导意义吗?本篇文章,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文章图片1

简介:明朝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提到了“五脏穿凿论”的新观点,也有人称是《黄帝内经》的核心遗失篇章,该理念被后世医家广为使用,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指导针灸治疗。

         笔者把“五脏穿凿论”与医圣仲景讲的“脏腑会通”相结合,形成了“穿凿会通理论”以此来解读伤寒六经,无论是在理论系统,还是在临床实践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突破,于是著成《经方三十六讲》一书。

评述

      1、在笔者的理念中,五脏穿凿论是神圣和伟大的,是毋庸置疑的,但昨天和朋友讨论“肝脏与大肠”的关系时,突然意识到,要让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得到正确发展,甚至是辉煌,还需要脚踏实地,全方位、深度化的去进行不断总结及提升。人生来是平凡的,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和更快的积累知识,有所认知及突破。

文章图片2

       2、肺与膀胱相通,脾与小肠相通,心与胆相通 ,  肾与三焦相通,心包与胃相通,                        肝与大肠相通,这是《五脏穿凿论》的基本观点

  •        3、从整体上来看,五脏六腑之间的这种关系,不是简单意义的解剖相通,而是一种功能相互协助、病理相互影响的相通。五脏穿凿论,主要源于中医的脏腑气机的“开合枢”理论,太阳与太阴为开,少阳与少阴为枢纽,阳明与厥阴为合,配入脏腑,形成了脏腑相通的“穿凿会通”关系。

  •        4、以“肝脏与大肠相通”为例,

  •           A 从解剖关系,二者的最紧密联系,是肝与大肠通过门静脉系统而发生各种病理性关系,至于其它的解剖关系,可以作为“肝与大肠”功能相互影响的辅助解读。

  •           B 从功能上讲,可以通过调整肠道菌群,通过中药灌肠来治疗肝脏疾病中的肝性脑病,或者来改善肝功能异常,尤其是高胆红素血症,这凸显出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治疗肠道疾病,尤其是大肠系统的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从肝脏用药,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如经典中药方剂白头翁汤、痛泻药方、柴胡疏肝散、四逆汤等。

       5、在临床中,认为脑血管中风与肝脏阳气的逆行上扰有很大关系,而便秘则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或者说警示符号,于是要求适量使用泻下药物,保持大便通畅,从而预防及治疗脑血管疾病。肝脏病人,大便通畅,或者说大便稀,往往对病情有利,这可能与“肝寄腑于大肠”“肝移毒于大肠”有关,即肝脏通过大肠排毒。

             临床中,大便不畅易出现肝病加重及病情反复的例子较多,曾经遇到一位女性肝病患者,长期便秘,在30多岁的年龄,就出现了肝硬化,原因就可能是肝脏的移毒通道被阻断有关。

             临床中,肝病的气鼓,乃是肝脏与大肠的联合问题,大肠问题导致的左侧腹痛,则是大肠与肝脏的联合问题,均可以通过柴胡舒肝散治疗,亦就体现出肝与大肠的密切关系。

       6、了解肝脏与大肠的穿凿会通关系,

          A 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在治疗疾病时,思维更加的全面,如肝病肠治、肠病肝治、肝肠同治,提高临床用药效果。

          B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来发现潜藏的疾病风险,如通过大肠腹泻来发现肝脏功能失常问题,通过便秘来发现肝脏阳气上亢的脑血管风险,通过肝脏功能异常来发现大肠内部的问题等。

       7、治疗肝病、必调大肠,从“穿凿会通”理论体系的角度看,这个说法是正确的;然而医学永远存在着未知和变化,故从更高维度去看“穿凿会通”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就需要医学同道共同努力去验证及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