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三章现场管理推进要素与过程控制16
2022-12-02 | 阅:  转:  |  分享 
  
第三章 现场管理推进要素与过程控制主讲人:xxx(一)知识目标(1)了解现场管理的推进要素。(2)掌握现场管理的过程控制。(3)了解现场管理
体系的主要内容。(二)能力目标(1)具备运用所学进行现场过程控制的能力(三)素养目标通过对现场管理各推进要素的了解和过程控制的掌握
,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学习目标第一节 现场管理推进要素(1)明确现场管理的目标、指标,这些目标应涵盖质量、安全、环保等
现场管理的所有环节,指标如不合格率、一次合格率、交货时间、员工满意度等。(2)对现场管理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承诺实现,承诺方式可
通过公开向社会承诺、签订目标责任书等。 (1)在现场的人力资源方面进行必要投入,包括人岗匹配、员工教育培训、员工激励等方面的投入等
。(2)为现场配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如设备、工作场所、安全防护设施、信息系统等。(3)为实现现场管理改进提供相应资源的投入,如对管理
流程的优化、现场空间布局的优化、设备设施的升级改造等。(1)通过学习、培训、会议、网络、刊物、看板、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员工传达顾客
和现场管理的重要性。(2)通过企业文化引领和绩效激励机制,增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现场管理活动。(3)通过主动深入现
场,解决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员工共同提出改进建议,推动现场管理改善。(三)营造氛围(二)提供资源(一)明确目标一、领导作用战略
秉承应考虑以下内容: 现场可采用目标管理等方法,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现场管理的流程和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确定现场关键绩效指标,
并确保指标能够涵盖现场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质量、效率、履约、成本、员工素质、安全、环保和资源利用等。现场应用多种方法与员工进行沟
通,确保现场的员工对组织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充分了解,增强员工工作的使命感。二、战略秉承1.设立现场管理组织机构2.构建现场管
理运行机制3.建立现场管理授权机制4.确定现场管理激励机制三、组织保证(1)采用与管理实际相协调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合
理化建议、民主管理、“五小”活动、5S 活动、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等适当的方法和形式,增强员工的现场意识,让员工认识到
自身的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现场服务的质量,激励员工主动参与现场管理工作。 (2)通过工作例会、专题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发布会、看板管
理等各种形式和激励机制,增强现场员工参与现场管理改进的热情,激励员工不断改进自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使员工
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1)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岗位具体要求(2)合理使用和不断完善培训系统(3)加强培训流程体系建设(4)设立员工职业
发展通道四、员工素质第二节 现场管理过程控制一、过程设计过程设计的输入要素是对过程要求的确定,包括产品设计开发的技术参数、图纸等输
出结果,以及企业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水平等。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制造工艺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生产组织方式,如流水线生产模式、单元化生产模式
、混合生产模式等;针对现场涉及的各项管理活动,对实现各项现场管理目标所涉及的管理流程和所需资源进行识别。采用适当的方法,设计出完整
的现场作业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作业标准、现场布局和信息管理系统,保证过程运行的稳定、高效、协调和灵活。在现场管理过程的设计中,可采
用适当的方法,如价值流分析等方法,识别并减少流程中的各种浪费。识别过程存在潜在风险时,可使用防错法(Poka-Yoke)、失效模式
与影响分析(FMEA)等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预防性管理。1324(一)5S管理与目视化管理将5S管理和目视化管理工作融入现场
管理的各项活动中,通过5S管理和目视化管理的推进营造安全、明朗、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二)现场作业人员管理
现场作业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系统的培训、实践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上岗后通过轮岗等方式,增强员工的作业能力,提高现场多能工的比例,为
实现现场作业的灵活性奠定基础。(三)现场文件管理企业应制定系统的现场文件管理流程,包括制定、发布、培训、保存和更新环节。现场文件包
括生产图样、生产组织文件、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等内容。(四)设备管理企业应结合现场作业的特点,系统地开展设备全面生产维护(TPM)
活动,提升设备综合利用效率。二、过程实施5768(五)过程质量控制企业应制定产品质量检查方案,包括成品、半成品质量检查方案,不合格
品处理方案,部件监控方案。(六)现场原材料和在制品管理企业应建立作业现场原材料及在制品的管理机制,确保现场的库存合理。(七)生产计
划管理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自身的生产能力、供应商的供给能力和企业内部的需求,确定生产计划制订的原则,并制订均衡的生产计划。(
八)安全与环境管理企业应按照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4500
1)的要求,实施现场安全与环境管理。二、过程实施企业应结合作业过程的特点,不断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以减少资源损耗。 企业应采
用适宜的方法对现场管理整体过程进行监控,并进行测量,确保实现有效的过程控制。企业应建立异常情况处理程序,规定异常情况控制以及处置的
有关职责和权限,确保过程异常情况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以防止非预期结果的产生。(十一)过程异常处理(十)过程测量与监控(九)资
源利用二、过程实施三、过程改进与创新过程改进是提高现场管理活动和过程效率的措施。通过对现场管理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成本、交货期和人员
技能、设备、效率、过程能力等因素的评价,考量现场管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然后制订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合理化建议、标杆
对比、QC小组、六西格玛等,对存在差异的指标进行改善,将改进结果及时纳入相应的现场管理体系。过程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突破原有模式
,对现场管理过程和活动进行革新。就一个企业而言,员工的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员工的创新精神是需要管理者精心培养的,鼓励员工在工作中
创新,同时也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员工工作的成就感。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社会,不进行创新就会被
市场淘汰。第三节 现场管理体系构建1.基础体系生产现场管理方法主要有定置管理、目视管理、5S管理和看板管理等。虽然每种方法的侧重点
不同、实施步骤不同,但实施结果和目标都是相同的,即为了改善现场管理。过程体系主要由生产系统、物流系统、作业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等组成
。过程体系是管理的主体。考核体系是对过程体系实施过程和结果的量度,是对现场管理各个方面的监督和考核评估,它包括考核计划、监督控制、
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和管理改善五个测度。这一层是企业现场管理的基石,由基础组织建设、基础管理体系建立、组织机构、全员参与、标准化规范
、高素质员工、管理层支持、人性化管理体制、制度保证组成。2.方法体系3.过程体系4.考核体系5.目标体系现场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杜绝一切浪费行为来获得更高的利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持续改善、品质保证、人性化管理和高执行力等举措为目标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现场管理体系谢谢聆听
献花(0)
+1
(本文系籽油荃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