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式的雅致:俱为修身养性之法门

 瑯琊居士 2022-12-02 发布于安徽
何谓“中国式雅致生活”?
是“闲爱孤云净爱僧”
是“洗墨鱼吞砚,烹茶鹤避烟”;
是“笑看风轻云淡,闲听花静鸟喧”;
是“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
是“春有鲜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是“琴拨幽静处,茶煮溪桥边,书约黄昏后,剑拔不平时”;
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是“高卧丘壑中,逃名尘世外”……


知音一曲百年经,荡尽红尘留世名。
落雁平沙歌士志,鱼樵山水问心宁。
轻弹旋律三分醉,揉断琴弦几处醒?
纵是真情千万缕,子期不在有谁听?
琴,弦底松风诉古今。红尘里,难觅一知音。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无声无息起硝烟,黑白参差云雨颠。
凝目搜囊巧谋略,全神贯注暗周旋。
山穷水尽无舟舸,路转峰回别样天。
方寸之间人世梦,三思落子亦欣然。
棋,颠倒苍生亦是奇。黑白子,何必论高低。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博弈是东方文化生活的重经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还影响和陶冶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态。“弈”中的恬淡、豁达、风雅、机智和军事、哲学、诗词、艺术共聚一堂。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成为中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无芳无草也飘香,石砚研飞墨染塘。
笔走龙蛇盘九曲,鸾翔凤翥舞三江。
庐山峻岭隐深处,人面桃花映满墙。
铁画银钩书万古,春秋雅事一毫藏。
书,沉醉东风月下读。柴门闭,莫管客来无。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浓厚的“文字情结”和“书写情结”,这充分地体现在殷商时期大量的龟甲、兽骨上,也体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还体现在春秋战国以来的缣帛、竹木简牍、符节、石刻、兵器、货币、纸张上,各种各样的载体,都留下了我们祖先精美的书迹。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情结,先贤才逐渐将汉字的书写升华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如果按一般所说,书法艺术是从汉末开始进入自觉状态的,那么,书法艺术至今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两千年的历史里,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虽历经战乱浩劫、天灾人祸,以致大量的经典之作我们已无缘得见,但侥幸存留至今者仍令我们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让我们对古人仰慕不已。


云雨山川素纸装,晓风残月入华章。
一毫漫卷千秋韵,七彩融开几度芳。
山路松声和涧响,雪溪阁畔画船徉。
谁人留得春常在,唯有丹青花永香。
画,纤手松烟染素纱。盈盈写,茅舍两三家。我们的国画,一支毛笔,一张宣纸,纵横恣肆,写意流畅。中国人很早就在自已的生活环境中发现了美,并按照自已的审美习惯用画笔描绘出来,古人从表现神、描绘宗教故事发展到画山水、花鸟。士大夫们以虚无的胸襟、玄学的意识体会自然,表现自然,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就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而不是客观自然的再现,在中国山水画家的眼中,山水的美不在山水本身,而在于它体现了“道”,宗炳在《画山水序》中一开始就写道:“圣人含道映物,贤人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这是对“自然”、“道”与山水基本关系的论述。核心理念在于“天人合一”。


推敲平仄著新篇,酷爱诗魂已近癫。
朝赋别离悲又怨,暮吟相聚笑还怜。
春花秋雨尽成韵,晓月寒霜皆入联。
偶得佳词忘所以,唐风一揽不知年。
诗,漱玉含芳锦绣辞。堪吟咏,佳句费寻思。“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其中一个,就是唐诗。”——余秋雨。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与人心不是隔绝不通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也。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人性的照面。心与心之间,被巧语、算计、利害、物欲等隔开,都是不诚。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


淡淡馨香微透光,杏花村外送芬芳。
别君执手情无限,会友斟杯醉亦狂。
常伴骚人对月饮,又随墨客绕诗徉。
天涯万里情归路,唯我金樽最爱乡。
酒,青梅合煮杯中溢。醉心扉,浓淡总相宜。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温馨提示:古人认为,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饮用。身体不适、过分忧愁或盛怒之时部不能饮酒。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选择合适的时间:如凉月好风,袂雨时雪;花开满庭,新酿初熟;旧地故友,久别重逢时饮酒,可达到宾主皆欢的愿望;而在日灸风燥,渡阴恶雨;近暮恩归,心情烦躁,不速客至,而有他期之时,则不宜饮酒。选择合适的场合:无论在花前月下,泛舟中流的露天场合,还是在宅舍酒楼,只要使人感到幽雅、舒畅,便是饮酒的最佳场合。


枯枝叶底待欣阳,终是情开暗透芳。
红颊含羞窥蝶舞,朱唇轻启唱蜂忙。
邀来春色满园秀,撷取清风一地香。
流落尘埃无怨悔,新生由此看兴昌。
花,难觅归鸿暮霭霞。蒹葭白,绮梦飞天涯。中国花文化源远流长,在众多艺术作品中,花是重要的题材。古曲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玉树后庭花》等。民乐有《茉莉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以花为题材的诗歌、绘画更是不胜枚举,就连刺绣、陶瓷等传统工艺品,花卉图案也是重要的装饰物。
时至今日,人们对花仍旧情有独钟,各地的花展、花市、花节人潮涌动,盛况依然,我认为,国人好花,不仅仅好其花形,更缘于花文化的精髓:花韵。
人们欣赏花,不仅仅欣赏它的色、香、姿等自然美,更是综合自己对花的感受,赋予它一种风度、品格。自古就有“不清花韵,难入高雅境界”之说,人们现在赏花,更是神重于形。好兰者,好其高雅脱俗;好菊者,好其独立寒秋;爱荷者,好其出淤泥而不染;好梅者,好其临寒斗雪。


枯枝叶底待欣阳,终是情开暗透芳。
日月精华叶底藏,静心洗浴不张扬。
悄融四海千河色,暗润千年四季香。
窗外闲风随冷暖,壶中清友自芬芳。
茶,绿意萦心暂忘忧。芬芳冽,千里望清秋。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


铁铸小香炉,壁环平口铺。
麝焚葵叶大,兽啮竹根趺。
净几群书外,闲堂一物无。
中间任灰烬,终与蕙兰俱。
香,“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究其实,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熏香还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蒙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雨,是一种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聆听点点滴滴洒落大地的雨声。仿佛淅沥淅沥的雨滴,是雨精灵所奏的催眠曲,让大地生物都能安然入睡,获得一种心灵的惬意。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欣赏雪花的晶莹剔透,冰清玉洁,银妆素裹,美不胜收。让人想到在这凡尘世界也要保持一种像雪花一样的纯洁无瑕,保持一份超凡脱俗、高洁的心境。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幽,寻幽探微,寻一处僻静通幽之所,放松心境。多去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享受“ 午鸠鸣春阴, 独卧林壑静”的悠闲自得。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揽胜,可以开阔人的胸襟和气魄,登高空气使人舒畅,既陶冶情操又锻炼体魄。


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向来喜欢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斋生活,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也要居有竹,他说"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现代人吃饱穿暖不是问题,于是闲暇时光在翠竹掩映的雁湖木屋以画竹为乐,画竹自赏,题曰:"食有肉,居有竹,事丹青,心自足。"身处雅居幽静处,该是怎样的一种惬意。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鹤,仙鹤羽色素朴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超凡不俗,在《涛经?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精彩描述。仙鹤,或借以寄托高洁的抱负。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鱼,“莫道池塘鱼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春日亭上观鱼, 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于闲庭散步,驻足观赏,看鱼儿嬉戏,悠闲自得。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挂画的讲究:以书画点缀居室,本是雅事。也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学识和高雅的象征。装饰画是一种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帛画艺术,并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但非常讲究与环境的协调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艺术类型作品。一般分为具象题材、意象题材、抽象题材和综合题材等等。
更确切的起源是战国时期的帛画艺术。洞窟壁画、墓室壁画、宫殿装饰壁画艺术对当今装饰画的影响也非常大。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在清溪中行舟,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如李白的“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古代的文人雅士都比较流行黑夜泛舟,一边高谈阔论,一边饮酒高歌...


古人九大雅事,俱为修身养性之举。身处喧嚣尘世,我们多么希望自己能慢下来,过一种艺术的、诗意的“中国式的雅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我们需要“中国式的雅致”,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