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7年南京沦陷,一渔夫舍命救了廖耀湘,抗战后两人的结局如何?

 贵而全之 2022-12-02 发布于湖南

自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以来,南京作为首都已然暴露在日军侵华野心日益高涨的炮火之下。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接连失利,以国军为主要战场的抗日战线几乎被打得全线崩溃。

民族危亡之际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也涌现出无数舍身取义、结草衔环的佳话。

中校参谋廖耀湘不忍见南京陷落,毅然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廖耀湘

然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国民党军队组成的防线因为种种原因还是被日军攻破,廖耀湘身经数战被围困在南京城内。

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性命攸关之际,廖耀湘遇到了一位渔夫,成为了他的救命恩人,却与之失去了联系,直到1945年。

结草衔环 千里寻恩

1945年秋天,日本天皇签下投降书后,国民党新六军军长廖耀湘在黄埔路的中央陆军大学礼堂接受日军投降,并奉命接受战争物资和敌伪财产。

此时的廖耀湘已经不再是南京保卫战时那个被日寇围剿追查的中校参谋了。

在接受日军冈村宁次大将等人的投降之后,手中握敌人亲自奉上的指挥刀的廖耀湘心中牵念着的却是当年那个舍命救他的恩人。

那位恩人是一个渔夫,当初廖耀湘躲避日寇追查之时,就是在五塘村得到这位姓和的渔夫掩护,最终逃出生天。

寻恩人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当载着廖耀湘的美式吉普开进五塘村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破败萧条的迹象。

日寇的残暴致使百姓们战战兢兢求生于侵略者的淫威之下,廖耀湘他们拿出公文包里的地图仔细对照,终于在绕了好几条山路之后才找到他心心念念的和家村。

这座依靠坟地的小村落抬眼望去尽是茅屋瓦舍、杂草丛生。萧条之景让廖耀湘心中百感交集,那浸透在血和泪的中国人民,是何等坚强的毅力支撑他们熬过这一段艰难的岁月。

就像当初自己历经艰险才回到部队那样,唯有保存实力才得以拥有反击的机会,就像这个村庄,还有村子里那些正在恢复生产的民众们一样,几年艰辛终于等来了和平机会得以喘息。

廖耀湘心里翻腾着,他叮嘱自己的卫兵们原地待命不要惊吓到百姓们。只让自己的副官和参谋陪同走进了村子。

缘分真的玄妙,一进村拦下的保长便正好是救命恩人的侄子和永昌。

和永昌知会了廖耀湘此番来意,急忙派遣自己的孩子们前去叫叔父和广丰过来。

那老人颤颤巍巍地走来,宽松且缀满补丁的土布裤褂更映衬着单薄的身形,满头白发,眼神却还挺犀利,廖耀湘很快就认出了他。

一时激动,廖耀湘哽咽着说不出话,只得上前两步敬了个军礼又欠身三鞠躬。二人久别重逢,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廖耀湘此时就像是老人的子侄,恭敬谦卑搀着老人走进低矮的草屋,二人把酒畅谈。

军务繁忙的廖耀湘也想多和这位恩人多聊几句,但是重任在身只得留下500银洋留作给和广丰一家盖房添置财物之用。

回城后,廖耀湘又托人给和广丰一家在城中盘下一间店铺,用来给和家做日后生计保障之用。

和家村中的村民们也知道廖耀湘是知恩图报的人,毕竟当初可是举村上下帮廖耀湘与和广丰一家做掩护的。

廖耀湘受和家村民如此大恩,在交付和广丰店铺的时候还特意搀扶着和广丰前去村口,向所有村民三鞠躬致谢,并给每位村民发放了银钱作为报答。

廖耀湘言出必行,一个星期之内就将店铺的事情安排妥当。

南京城中繁华的地段买下来一个门面房,和广丰一家可以在这里开设米铺。

开业那天,廖耀湘和诸位有头有脸的同僚还有业界内的大人物都前来捧场,如此阵仗想必和家米铺的生意在日后的经营中肯定会是红红火火。

在解决和家人日后的生计问题之后,廖耀湘还前往栖霞镇寻觅另一恩人,没成想这位名叫黄知南的亲属在当地却是杳无音信。

没有得到此人的下落,廖耀湘只得带着遗憾回城。当初他们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让他如此念念不忘?黄知南又是谁呢?

战场失利,死里逃生

廖耀湘久经沙场,即便是出身白衣也凭借自身的努力步入军旅,逐渐得到上级的赏识。

起初,廖耀湘一直对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心向往之,奈何家贫无法前往求学,心有不甘的廖耀湘便投军进入湘军第三师当学兵,后来升任了班长。

但是后来湘军第四师的师长唐生智率部队投靠了北伐军,廖耀湘不愿意跟着部队抗击北伐军,又不能不顾及对自己有提携之恩的团长,只能回乡。

半年后,廖耀湘心心念念的黄埔军校终于在长沙创办了分校,廖耀湘凭借自己在私塾和当地中学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和学习能力,成功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

黄埔军校

军校的学习生涯使得廖耀湘的学习潜能被激发出来,他的成绩出色被上级赏识派往法国深造。

回国后,这位军人的好苗子被蒋百里介绍给蒋介石,蒋介石又属意他可以到南京中央军官教导总队担任少校衔骑兵连长。

总队队长也看中了廖耀湘的才能,将他提升为中校参谋主任。

就在这时,日寇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民族抗日战争由此全面打响,廖耀湘身怀壮志,更不会容忍日寇为祸中华而自己空无建树。

由此,廖耀湘便上了战场参加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

在会战之中,廖耀湘面对日寇枪林弹雨从不退缩,每每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两次负伤也不下火线。然则淞沪会战失败,不得已国军只能向南撤退。

作为正规军的国军部队在战场上频频失利,廖耀湘所在的部队也遭遇了大量减员,可谓是损失惨重。

军人何惧马革裹尸?廖耀湘早就写好了遗书决心以身许国。

淞沪会战的失利逼得国军退守南京,廖耀湘所在的部队被派遣前往守住紫金山一带。

日寇的战火何其猛烈,坦克、大炮、飞机的多重攻击战队将南京团团围住,廖耀湘已经和主力部队失联只得拼死搏杀。

在廖耀湘的组织之下日寇没有讨得什么便宜,便开始释放毒气,逼迫廖耀湘所部就范。

此时的廖耀湘已经被毒气逼困在山顶上,无法等待救援也无法突围出去。

早已立下杀身成仁之志的廖耀湘不甘被俘,心一横,便于自己麾下的七八名士兵滚下山北坡,好在山坡不是特别险峻,他才得以死里逃生。

廖耀湘再醒来时,已经是天黑时分,寒风呼啸夹杂着远处猛烈的炮火声。

南京已经陷落,国军到底还是没有守住自己的首都。廖耀湘心中凄苦,且四下里没有战友可以聊慰衷肠,只有孤零零一个人在黑暗中。

南京陷落

他带着死去的战友们抗击日寇的信念和南京城陷落的悲慨,摸着黑、沿着河走到煤炭港附近想要寻找机会渡河。

可惜日寇早已经将这条江层层围困,有偷摸着过河的百姓也是遭到日寇无情的屠戮。

纵然廖耀湘难掩悲愤,也不得不放弃渡河的念头转而另寻他法。

日寇丧心病狂早已抄了可以藏匿伤员的地点,寺庙也不得幸免,满目疮痍尽是同胞的尸首。廖耀湘将自己的衣服与死者的衣服交换,定了定心神继续赶路。

在栖霞镇,他遇到了在法国结识的黄知南,这两人可谓是患难之交了。

栖霞镇

此时黄知南还生着病,高烧不退,廖耀湘在领受了黄知南分给他的一些吃食之后,二人商议要结伴而行,总归是有个照应。

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二人行至和家村,渔夫和广丰在村口发现了潦倒不堪的二人。

和广丰心生同情却又担忧二人的来历会招致灾祸,犹豫之下还是心软了。他将廖耀湘二人藏匿在自家屋后的窑洞里,上面用一些杂物来做伪装。

和广丰从廖耀湘的举止做派和受伤的情况料定此人来头不小,但家国之情大过恐惧。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军,和广丰没有走露风声,每天向这两个神秘来客供应稀饭茶食,还找来草药替廖耀湘疗伤。

和广丰一家对这二人照顾无微不至,没过多久,日寇前来扫荡。

和广丰联合和家村的村民们一起守口如瓶,没有引起日寇的怀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终究还是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深明大义的和家人还帮助廖耀湘二人探查可以出逃的路线。

最终廖耀湘决定从一个野渡口出逃。12月,廖耀湘在和广丰的儿子和永强的带领下安全到达了江北游击区。

他几经辗转到了武汉回到了自己的原部队,而与他同行的黄知南因病停滞在去武汉的路上。

廖耀湘重返部队之后被任命为机械化师少将参谋长。

带着这一路以来对国家危亡的愤懑和死难同胞的哀恸,廖耀湘在参加广西昆仑关争夺战等战役的时候英勇异常,重击日寇屡建战功,1943年便升为第五军22师师长,廖耀湘的名字也逐渐闻名于海内外。

君子之风 享誉全军

“廖将军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君子,他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近女色,他是一个以国家民族为生命的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这是女作家谢婉莹评价廖耀湘的话,其实不止这位女作家对其有如此评价。

廖耀湘在军中素以治军严谨、作风优良著称,连杜聿明对他的君子作风都赞不绝口。

抗日战争时期所向披靡的廖耀湘,在与共军作战时却败得一塌糊涂,逃跑的过程试图行贿路口盘查的检察员而被认出来,进入了功德林学习。

在功德林中,廖耀湘积极接受改造,脏活累活不仅抢着干还成为劳动高手;在学习方面更是勤勉好学,把《哥达纲领批判》背得一字不差。

1951年,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成立,学院教员的职位出缺,刘伯承从各个大学分拨了很多教员也没有办法填补所有教员职位的空缺。

共产党向来是唯才是举,刘伯承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计划实施。他设想能否将这一批正在接受改造的国民党军官中挑选出一些有知识文化素养的人才来,帮助军事学院完成教职工建设。

正所谓自古英雄惜英雄,刘伯承很快便从一众改造人员中看到了出色的廖耀湘。

此时军事学院中的一部分学员们听说要请廖耀湘来做教员,个个心中不平,认为手下败将是不配来做他们的教员的。

刘伯承闻言,考虑到军事学院的授课任务必须尽快展开,便急忙下去做工作。

刘伯承引用了毛主席的一番话:

“革命不分早晚,不分先后,站到革命队伍中的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志。”

何况这些被选中的教员是经毛主席、周总理批准同意,才由刘伯承请来的。

刘伯承对那些不平的学员们说:

“他们积极为我们传授军事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就要尊敬他们。”

众人听后,也便不再有异议。

廖耀湘也听说解放军军事学院要聘请他前去讲课,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此刻倒是显得局促不安

“啊! 这怎么行?一个战犯,一个败军之将,怎么能给胜利之师讲课啊?不行,不行!”

工作人员见他有意推辞,便安慰说这是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廖耀湘扭捏地答应了,说是试着讲一讲,不行再回来。

廖耀湘哪知,在自己上任教员的第一天,在校门口迎接他的竟然是威名响彻中外的“常胜将军”刘伯承,这份殊荣让廖耀湘倍感荣幸。

刘伯承为了缓解廖耀湘的局促和紧张,宽慰他说请他来讲讲他在缅甸抗日时期运用的“小部队战术”、“森林作战法”和“城镇村落战斗”,再讲讲他在辽沈战役中的体会心得。

廖耀湘听言,还是觉得诚惶诚恐,刘伯承大手一挥:

“放心讲吧!这三个问题只有你能讲,我们只能当你的学生。”

登上讲台的廖耀湘看着台下坐着的胜利之师,心中不得不感慨万千,既感动又钦佩。

一番演讲下来,廖耀湘出色的军事、文化才能使得在场的学员们心悦诚服。刘伯承慧眼识人才,果然是没有看错这个廖耀湘。

教室里响起的阵阵掌声,不仅传达了学员们廖耀湘的认可,也传达了共产党对于知错就改的同志所抱以真诚的信任和支持。

有了廖耀湘的加入,再加上刘伯承的多项举措,军事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后来,鉴于廖耀湘积极接受改造和任教期间的出色表现,廖耀湘很快得到了特赦,并当上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和全国政协委员。

这位在御敌战场上屡建奇功的将军最终还是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廖耀湘知恩图报,以君子之风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支持,而共产党更是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位“敌军”将领。

成长是双向的,廖耀湘帮助解放军学院掌握了文化知识,而廖耀湘也从解放军学员的身上和他们的事迹中,更加清楚明白共产党为什么会胜利而装备精良的国军为何会失败的原因。

国军上峰的举棋不定不仅贻误战机更是将大好形势亲手葬送,此外国军政府不敢与人民为友,而共军却从人民的立场出发,为人民谋幸福,才有了如今这人心所向的江山。

1980年,廖耀湘的骨灰被安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政协组织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肯定了他在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承认了他最终是站在与人民一边的立场。

他被人民接纳,此后自然也会被人民永世缅怀。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