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位极人臣,为何晚年竟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静逸阅读 2022-12-02 发布于北京

李善长,字百室,1314年生,濠州定远人。《明史》记载,他“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程万军在《大明帝局》中评价这段话说,“'习法家言’是一个关键词。说明李善长不是一位传统的儒家士人,而是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一般师从法家的人主张严刑酷法,善为帝王'杀人刀’,大都能受到政治强人——君主的欣赏。”

李善长

朱元璋起兵后不久,李善长就投靠朱元璋。《明史·李善长传》载,“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当时李善长已经42岁,朱元璋以长者之礼对待他,让他留在身边掌管文书。

很快,李善长就显现出了他的过人才能。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攻占滁州,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负责军队的物资供应,很受朱元璋的信任。

诸将前来投靠,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能,禀告朱元璋;替朱元璋对投诚者表达情意,使他们安心;有人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设法从中调解。

郭子兴听信流言怀疑朱元璋,剥夺他的兵权。又想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长夺过来,李善长坚决拒绝。朱元璋对他十分倚重。

朱元璋进攻鸡笼山寨,只留少量兵力给李善长留守和阳。李善长设下埋伏,打败了前来偷袭的元军,显示了优秀的军事才能。

朱元璋获得巢湖水师后,李善长极力赞成渡江。攻克采石后,朱元璋率军直趋太平,李善长事先写下榜文,严禁士兵违反军纪。太平城被攻下,李善长马上将榜文贴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军中秩序井然,秋毫无犯。

影视作品中的李善长

《大明帝局》中列举了随着朱元璋的发展,李善长的职务不断得到升迁的过程。“朱元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其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李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

李善长通晓典故,裁决事务迅速,善于辞令。朱元璋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

李善长提出专卖两淮之盐,设立茶法。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鱼税,国家财富日益增长,百姓也不再贫困。

吴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论平吴之功,封李善长为宣国公。改官制,以左为大,以李善长为左相国,居百官之首。

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帝局》中说,“李善长和朱元璋的关系可谓相当亲密,在朱元璋打天下还没有建立明朝之时,李善长一直在其左右。”“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在封官之时还特别强调,虽然李善长没有前线战场上的赫赫战功,但坐镇大后方,功绩卓著,在诸功臣中独一无二。可以说,李善长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的登基,居功至伟。”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对李善长高度评价:“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李善长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当时被封公者六人,李善长位居首位,诏书中将他比作萧何,对他褒奖备至。

然而时间仅仅过了一年,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态度就大为不同。

《大明帝局》中说,“这与李善长的作派也有一定关系。史书描述李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成了群臣之首后,他日益自专,只要有人稍微冒犯他的权威,就定罪贬黜。这就跟朱元璋的专治意志相冲突了。”

影视作品中的胡惟庸

在朱元璋的授意下,胡惟庸劝李善长退位回家养病。于是在洪武四年,李善长辞相归居。洪武六年七月,朱元璋封胡惟庸为右相,胡惟庸逐渐取代了李善长的地位。

李善长的功劳太大,朱元璋时常感到他功高盖主,多疑的性格使朱元璋无论如何不放心李善长留在自己身边。加上李善长和胡惟庸都属于淮西党,靠胡惟庸挤走李善长,也可以防止淮西一党独大。

李善长陪伴朱元璋多年,不管怎样,两人之间的感情还在。朱元璋对李善长时而启用,时而打压,李善长苦不堪言。

洪武四年李善长辞官后,朱元璋赐给他田地若干顷,设置守坟户一百五十家,赐给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士二十家。

一年后,朱元璋又命李善长负责修建临濠宫殿,将江南富民十四万迁徙濠州耕种,让李善长管理他们,留在濠州数年。

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提升李善长之弟李存义为太仆寺丞,李存义之子李伸、李佑都被提拔做官。

影视作品中的临安公主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把临安公主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授驸马都尉。李家再次受宠,显赫一时,好多人都极为羡慕。

然而李祺与公主结婚刚过一个月,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上疏说:“李善长恃宠自纵,陛下因病几乎十日不能上朝,他不来问候。驸马都尉李祺也六日不来朝见,召他至殿前,又不认罪,这是对陛下极大的不敬。”李善长因此获罪,被削年禄一千八百石。

影视作品中的汪广洋

朱元璋真可谓翻脸比翻书还快,高兴了就赏一下,不高兴了说治罪就治罪。

《大明帝局》还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一次李善长奉旨到北平办事,完事后回瓜州歇息。不料,皇帝宣使来说,圣旨教你回凤阳住。须知瓜洲位于甘肃,而凤阳远在安徽,两地相隔遥远。朱元璋连李善长在什么地方休息都要指定,不管你鞍马劳顿。这说明朱元璋一定要对大臣百般控制才肯安心。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为胡惟庸同党。《大明帝局》中说朱元璋杀了李存义。也有说法是朱元璋下诏免死,将他们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长没有表示感谢,朱元璋因而怀恨在心,埋下了最终杀死李善长的种子。

洪武二十三年,又有人告发李善长参与胡惟庸谋反,朱元璋令人对李善长详加审问,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证据。后来李善长的家奴被审问,交代听李善长说过“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的话。根据这句话,朱元璋下令以谋反罪处置李善长。

影视作品中的李善长

当时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大家都认为朱元璋不会忍心下手。但朱元璋还是下令将李善长赐死,罪状是“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段,大逆不道”,李善长全家妻儿老小七十余人,也一同被处死。

就这样,对大明功勋卓著的李善长,因为被朱元璋猜忌,也因为朱元璋不愿意朝中有位高权重者影响他掌控权力,以一个模棱两可的知情不报的罪名,被朱元璋杀了全家。

对于李善长一生沉浮的命运朱元璋对大臣的百般猜忌,《大明帝局》这本书做了详细的阐述。《大明帝局》讲述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通过对整个朝廷的布局,实现了给大明官场立规矩的目的。明朝“君尊臣卑”的政治格局,奇异士大夫之形成,以及近代中国士人之不堪,都与大明二祖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解开“奇异的明朝士大夫”成因的谜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