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wyk1014 2022-12-02 发布于新疆

81年的北京秋天,窗外的树叶簌簌地落下,北京301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一名疾病缠身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望向窗外,他就是毛主席口中“最会打仗”的将领粟裕。

此刻的粟裕将军感到自己的生命如同这落下的秋叶一样,就快要消失殆尽了,落叶尚能归根,而自己,也想回家乡看一看。

文章图片1

他转头拉住堂弟粟多瑛的手,颤巍巍地询问他已经问了无数遍的话题,“弟,叔伯们还好吗?乡亲们生活怎么样?后山的那枫叶林,也像窗外这枫树这样生长吗?”

众人都觉得奇怪,晚年,粟多瑛接受采访时就被问到:“粟将军既然思念故乡如此,为什么不回去看看?”

粟多瑛叹了口气“其实他想回去很久了,有三次这样的机会,但都没能如愿。”

后来,粟裕不断向中央提出了想要回家乡看看的请求。

文章图片2

中央深知他的不易,也知晓他战功赫赫,勤勤恳恳,但在集中讨论开会以后,仍然再一次拒绝了他的请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年少求学

1907年,粟裕出生在湘西会同县的枫木树脚村。

粟裕的家庭是当地的一个地主家庭,家中有良田一百多亩,可是由于粟裕兄弟姐妹众多,父亲粟会嘉又是落第秀才,分到他父亲的时日子变得相对拮据。

由于父亲在仕途上的不得志,于是粟会嘉便把希望寄托在粟裕身上,希望他学有所成,完成他未完成的愿望。

于是粟裕从小被教导学习算术、国语还有管理,父亲想让他成为家里产业的接班人和继承人,粟裕学得很好,功课也很优秀,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侠客的梦想。

文章图片3

当时在会同县里,军阀官兵们常常狐假虎威,滥用职权欺压当地百姓。粟裕对他们尤其看不惯,但奈何还是个孩子,就算在路上被欺负,也只能忍气吞声给他们让路。

这让粟裕憋着一口气,有了组织反抗队伍的念头,他想成为一个跟这些军阀兵痞不一样的人,建立一支属于民众的军队,改变这个乌烟瘴气的世界。

就在这时,到了县里每年推举两名优秀学生去常德第二师范读书的时机,粟裕的优秀表现让他顺理成章成为其中一员。

他想去外面看看世界,也想走和父亲规划的不一样的道路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梦想。

文章图片4

他知道父亲不会支持自己的决定,而是让自己留在会同继承家里的事业,于是,1924年,他在没有告诉父亲的情况下离家出走了。

当时的粟裕还是个16岁的孩子,身上又没有钱,撑到码头的时候实在别无他法,只能往家里写信,表示自己就是要去常德上学,不同意就一路乞讨过去。

父亲没有办法,只能把他叫回家里,请来所有的亲朋好友,并郑重地告诉他们,自己的儿子即将远游去了,还给了粟裕路上该有的花费。

粟裕此时反而有些感动,也明白了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那时年少的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一走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家乡,这一别,竟然是他和父亲的永别。

文章图片5

求知若渴

粟裕来到了湖南省常德第二师范大学,创始人熊希龄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当时学校里已经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青团支部。

学校里的自由学术氛围和进步的思想深深吸引了粟裕。他在学校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而且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

当时任教的仓愧吾先生回忆起粟裕上学的时光,也多加称赞,称粟裕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粟裕在学校多次参加进步活动的消息传到了他父亲的耳朵里,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担忧,他因为担心粟裕的生命安全,偷偷给他定了亲,想让他回来完婚,不要继续读书了。

文章图片6

这件事让本来心存感动的粟裕一下爆发了,他对于父亲的举动完全不能理解,且又在成为进步青年的势头上他认为,现在正是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怎可为了自身的安危而撇下心中的大业?

大家不安,小家何居?他发现自己和父亲的心中大义相差甚远,从这件事后,他和父亲的关系便再次变得疏远了。

1925年,他加入了叶挺任师长的24师,准备参加武装起义,从此,他投笔从戎,开启了从军的道路。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学校组织大家紧急撤离,粟裕带领同学们逃脱了出来,后离开了常德,而此去,他征战一生,再也未曾回过家乡。

文章图片7

他也不会想到,他从一个普通的小镇青年,可以蜕变成一名指挥万马千军的将军,连党中央在他去世后,都给出了“尤其擅长指挥大规模作战”这一相当高的评价,这一评价仅粟裕一人获得。

戎马一生

很快,粟裕入选了共产党员,1927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

粟裕对军事很有天赋,一入军队便崭露头角,总能抓住战争的关键问题,他从此得到了器重,成长为军区司令员。

此后,粟裕优秀地完成了很多大兵团作战的任务,他凭借着灵活的战术、过人的胆识,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再大、再难的战役在他面前,都能有几分胜算。

文章图片8

诸如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等经典大兵团战役,都是堪称教科书式的范例战役。

而孟良崮战役是粟裕一生中经历过的最惊险的一场。

那时,我军仅仅有十多万的兵力,而对面蒋介石的七十四师是手下的精锐王牌,粟裕通过巧妙的战术反包围,先割裂后歼灭,

从敌人作战的中央切断中路,这次战役不眠不休进行了三天三夜,最终,七十四师被我军合围,仅仅三天,粟裕便彻底将号称御林军的七十四师歼灭。

文章图片9

在妻子的印象里,粟裕在军中从班长到总参谋长,担任过几乎所有的大小职位,他曾在后来的回忆里提起,自己虽然没有上过正规的军校,可是自己的战争知识完全是通过实战得来的。

他从基层开始,一步一步走到最顶尖的位置,总有人夸赞粟裕是身经百战、百战百胜,粟裕总是笑着说,哪是百战,都好几百战了。

1961年,毛主席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还提起粟裕的名字,他当面夸赞道:“我的战友中,就数粟裕最会打仗。”

粟裕将军的一生对得起国家,却对小家亏欠了太多,陈毅曾问过粟裕,“离家都快20年了,想家吗?”

文章图片10

粟裕的内心当然是想的,因为粟裕的特殊身份,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粟裕的父亲因病去世,而他的亲戚兄弟,也因为这样的原因被迫离开家乡。

父亲已经去世了,可是家里还有自己的老母亲,此时的粟裕对家里的心情,再没有当初的疏远,只有愧疚。

只是此时,渡江战役即将打响,国家尚未解放,革命尚未成功,这时候回去,合适吗?

上海解放的那一天,粟裕的侄子意外找到了他,多年不见,侄子早已长大成人,他带来了粟裕母亲生病的消息,离家都这么久了,侄子也希望粟裕回去看看。

文章图片11

粟裕听到母亲生病了,自己本就从小离家,没有尽到孝顺的本分,心里当然着急,但此时上海刚刚解放,还残留下很多潜在的地方势力没有完全清除,大业未竟,如何走得开?

无可奈何之下,粟裕决定留下来继续坚守岗位。陈毅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劝说粟裕回家看看。

陈毅是粟裕一生的莫逆之交,他深深地知道粟裕心里对家乡有多思念,于是粟裕问他:“我如果回去,中央会派多少人随我一起?”

“可能有一个排。”陈毅说,得知答案的粟裕又犹豫了,此时正是需要人的时候,就因为自己回家一趟,抽调了这么多人手,眼下的任务还要几时才能完成,于是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文章图片12

粟裕和陈毅

由于长期征战的缘故,导致粟裕的身体越来越差,他开始担心自己能不能撑到回家的那一天,可是,他还是因为担心浪费人力、战争未结束等原因放弃了回家的机会。

终于,后来粟裕虽然没有回家,但是最终取得了联系。

不巧的是,取得联系没多久,皖南事变就爆发了,国民党袭击了我军的队伍,国共关系变得再度紧张。

期间粟裕成婚,他因为担任新四军师长,实在抽不开身,也无法将妻子带回家与母亲和亲朋好友见面,这些最普通的希望,都成了奢望。

文章图片13

而后,国共内战爆发,中国再次陷入动荡之中,一波接着一波的动乱,让粟裕没有办法抽开身去回到家乡,他深知,想要回到家乡见母亲,只有等到革命胜利、天下太平的那一天。

于是,他更加投入到战争中去,征战无数、戎马一生,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心心念念几十载的家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动荡的局势基本稳定了下来,粟裕终于可以考虑回乡的事了,直到这时候,他已经有23年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

粟裕的战友去到母亲的家中,告诉粟裕的母亲,她的儿子还活着,现在当上了司令员,立下了赫赫战功,母亲终于也等不住了,决定起身去看看儿子。

文章图片14

粟裕的母亲在战友的陪同下,前往南京看粟裕,一路花了很长的时间,在南京,老母亲终于见到了23年未曾见到的儿子,但粟裕对于回家的愿望,却再次选择了搁置。

此时中国对于台湾的问题还未解决,正在关键的时刻,新中国正处于建设时期,粟裕认为还有未完成的事业等着自己去做。

他生活简朴,又恪尽职守,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原因动用太多资源,也希望在革命完成以后再安心回家。

所以粟裕只选择了让堂弟替他回乡探望,中央知道他思乡心切,便派王震代替粟裕回去,王震带回了照片和乡亲给的特产,讲了所见所闻,粟裕认真的听他讲,看着故乡的照片来缓解思乡之情。

文章图片15

一生的遗憾

到了终于可以回乡探望的时候了,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新中国也一步步走入正轨。

粟裕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回家看看了,可是此时,他却病倒在北京301总医院的病床上,无法再行走了。

多年的伤病和征战,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在所有事业完成之后终于崩溃。

他躺在病床上,看着手里故乡的照片和窗前的枫树,不禁潸然泪下,他深知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自己长途跋涉回去了,可是心里的缺憾是看照片无法弥补的。

文章图片16

他日复一日地询问堂弟家乡的情况、变化,他听说家乡这么久过去了焕发了新的生机,他多么渴望自己亲眼去看一看啊。

于是他反复向中央申请,可是中央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担心他的病情太重了,必须在医院好好休养,因此拒绝了他。

最终,1984年2月,粟裕怀着对家乡的渴望和巨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粟裕生前简朴,中央按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骨灰分成两份,一份安葬在他出生入死的战友们身边,另一份则葬回了他的家乡。

在这片他一生都在渴望再见一面的土地上,葬礼一切从简,但来吊唁的人却很多。

文章图片17

乡亲们都知道他们的故乡出了一位鼎鼎有名的大将军,他征战一生,因为在外保家卫国,一辈子没有回过自己的家乡。

游子回乡,落叶归根。粟裕将军在身后以这样的形式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土地,在他辉煌的一生里,曾有许多机会回到这里看一看,他都为了大义放弃了。

半生戎马,只愿归附青山,这位白发将军有最赤忱的心,历经苦难初心不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都献给了祖国的事业。

而他离家后的第一次返回故乡,也是最后一次,他终于如愿,可以长长久久地和故乡在一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