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监狱志

 李平东方明珠 2022-12-02 发布于上海

   一、司法系统监狱

上海地方监狱 宣统三年十一月(1911年12月),上海光复后,执政当局在前清上海县衙成立沪军都督府,以原县典史署改设司法署。次年1月,司法署改制为上海地方审判厅和上海地方检察厅。原司法署所辖监狱,即上海县监狱改为“上海地方检察厅监狱”。址在今上海老城厢昼锦路南,傅家街西。民国2年(1913年)1月改称“上海地方检察厅模范监狱”。次年9月,地检厅第二看守所撤销,监舍划归模范监狱。监狱将后街截断改建监舍,两块连通,地盘扩大近一倍,计有平房监舍200余间。同年11月改建工程竣工,改称“上海监狱”。民国5年12月,又改称“上海模范监狱”。民国6年5月,由于前清上海县署(包括监所)基址因规划辟路兴市,加上监所人满为患,决定在西郊漕河泾镇购地组建江苏第二监狱。民国8年7月启用,上海模范监狱撤销,押犯移押江苏第二监狱,老监舍由兴市公司拆除,兴建民房。民国2年12月开始,上海地方监狱附设陆军监狱,典狱官兼任陆军监狱典狱官,民国8年随迁漕河泾。

上海地方监狱典狱官、典狱长任职表

姓名

别号

籍贯

职务

任职年月

吴家振

确生

安徽泾县

典狱官

1912.1~1913.8

周寄湄

渭南

江苏无锡

典狱官

1913.9~1914.2

吴鸿瀚

浙江绍兴

代典狱长

1914.3~1914.4

鄢传薪

湖北武昌

典狱长

1914.4~1914.8

李法

湖北天门

典狱长

1914.9~1916.9

敖振翔

云亭

河南光山

典狱长

1916.10~1919.5

    说明:上海地方监狱最高行政管理人员,初称典狱官,从民国3年(1914年)起改称典狱长。

    罪犯习艺所 位于上海城厢北门内“九亩地”,址在今露香园路大境路开明里南,原系前清“改过局”遗屋,民国2年(1913年)3月建,同年6月撤销,遗屋由兴市公司拆建民居。

    上海地方分监(男监) 位于今上海老城厢蓬莱路303弄,后围墙紧贴文庙路。原系上海慈善团体老普育堂,民国2年(1913年)6月租赁该遗屋,而改建,初称上海地方分监,专押男犯。次年9月,编为上海地检厅第一分监。民国4年1月,改称“上海监狱烟犯执行处”,9月,复称“上海分监”。民国9年8月,改称“江苏第二监狱分监”,简称“江苏二分监”。上海地方分监地势低洼潮湿,全为平房旧屋,坐南朝北。布局为前后左右四排监房,分东监、东后监、西监、西后监,共计监房20间。以“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20字(语出《千字文》)为序,各为1监代号。知过必改,得能莫忘为西监8间代号;“罔谈彼短靡”为东监5间代号;“恃己长信”为东后监4间代号;“使可覆”为西后监3间代号。各监容额除“可监”5人外,其余均为关押15~35人的大间,共计容额446人,但实际容额常在500人以上。民国10年,将东监各号分别改为工场、教诲室、病监、浴室等,20间监房调整为13间。其中西监8间及其代号未动,西后监3间改代号为“新、为、民”,专用于少年监房。民国13年3月,江苏二分监建制撤销,押犯移押江苏第二监狱。分监遗基改建为民房,称“普育里”。

上海地方分监、江苏第二监狱分监分监长任职表

姓名

别号

籍贯

职务

任职年月

吴家振

确生

安徽泾县

分监长

1913.8~1914.3

周公鼎

铭初

江苏无锡

分监长

1914.4~1914.9

李绍颜

允文

分监长

1914.9~1920.7

吴曾善

伯寅、慈堪

江苏吴县

分监长

1920.7~1920.12

黄馥

浙江吴兴

分监长

1920.12~1921.11

杨宣猷

止园

湖南长沙

分监长

1921.11~1924.3

    江苏第二监狱 位于上海县二十六保十五图,即漕河泾镇东首弼教路上(今习勤路东、康健路北),俗称漕河泾监狱,又称漕河泾模范监狱。民国6年(1917年)5月17日兴建,民国8年5月落成,7月启用。监狱初建时,占地88亩,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行政办公区域,后部为男监区,以扇面形分布,仁、义、礼、智、信五字为各监代号。监狱的西南角设女监,为一独立小院,监舍分三翼,以“戒、定、慧”三个字命名,共有3人杂居间21间。民国13年扩建,增加东南和西南二翼,重新以甲、乙、丙、丁、戊、己、庚七个字为序命名。全监狱有监舍234间。民国15年增建可容500人的教诲堂一座,位于“丁”监的北部,全为平房。30年代经扩建达120亩。主要增建北部50人大杂居监10间。以新甲、新乙、新丙、新丁、新戊、新已、新庚、新辛、新壬、新癸为序命名各监监号,合称为后新监。至此形成中央监、女监和后新监三大监区。民国12年底押犯为550余人,民国22年底2300余人,民国24年底达3000余人。民国26年八一三抗战爆发,江苏第二监狱奉令撤销。刑期5年以下犯人一律交保释放;部分刑期在5~10年的罪犯“调服军役”,为国民党军队当运夫;刑期10年以上的送其他监狱服刑。不久江苏第二监狱毁于日军炮火中,成为一片废墟。

20世纪20、30年代江苏第二监狱关押过许多志士仁人,其中有张炽、杜重远、李初梨、黄鼎臣、张维祯、何成湘、李逸民、刘锡五、王新元、桂蓬、匡亚明、陈一诚、孙海光、徐迈进、张恺帆、张曙、冯宪章、左洪涛、涂国林、林李明、李干成、熊宇忠、邢子陶、骆何民、方毅、林肖硖等。

[江苏第二监狱平面示意图]

[江苏第二监狱办公房]

江苏第二监狱组织系统表

江苏第二监狱典狱长任职表

姓名

别号

籍贯

职务

任职年月

敖振翔

石早

河南光山

代典狱长

1919.5~1920.4

窦家桢

孟翰

江苏无锡

典狱长

1920.5~1920.12

吴曾善

慈堪

江苏吴县

典狱长

1921.1~1921.3

吴棠

直喃

江苏江阴

典狱长

1921.4~1927.12

邵振玑

韵笙

湖南浏阳

代典狱长

1928.1~1928.4

吴魁

樨亭

江苏吴县

典狱长

1928.4~1929.9

邵松林

江西九江

代典狱长

1929.9~1929.12

梅光辅

江西

代典狱长

1929.12~1930.7

董长民

直诚

河北南皮

代典狱长

1930.7~1932.6

田立勋

修之

湖南沅陵

代典狱长

1932.6~1932.10

田荆华

种夫

湖南桃源

典狱长

1932.11~1933.9

吴峙沅

代典狱长

1933.10~1933.11

任峄

叔泰

四川华阳

典狱长

1933.12~1935.3

胡仁清

叔珊

浙江吴兴

典狱长

1935.3~1936.3

丁磊

落生

江苏镇江

典狱长

1936.4~1937.8

    江苏第二监狱分监(女监) 又称上海第一特区女监。位于北浙江路(今浙江北路)191号,该处原为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女监。民国19年(1930年)12月组建为江苏第二监狱分监,收押上海第一特区法院判决的女犯。由于女犯过分拥挤,民国24年4月租赁七浦路裕庆里几幢民宅,作为临时监房,收禁短刑犯和拘役犯。民国25年7月,司法行政部直辖第二监狱启用后,女犯全部移押北新泾,江苏第二监狱分监撤销。民国28年6月江苏第二监狱分监在北浙江路原址恢复。民国32年8月,部辖上海监狱设女监收押女犯。江苏第二监狱分监第二次撤销,改为上海地方检察署看守所。民国35年9月,改为上海地方检察处看守所。民国37年改为上海地方法院第三看守所。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政务接管委员会法院接收处(以下简称为市军管会法院接收处)接收。

江苏第二监狱分监分监长任职表

姓名

别号

籍贯

职务

任职年月

赵凤贤

分监长

1930.12~1931.12

黄培汴

分监长

1931.12~1932.11

陆绍训

广西

分监长

1932.11~1932.12

孙雄

拥谋

湖南平江

分监长

1933.4~1933.7

蒋凤仪

棲梧

安徽天长

分监长

1933.8~1934.1

邱怀问

代分监长

1934.1~1934.5

王宝山

宝珊

分监长

1934.9~1936.7

王宝山

宝珊

分监长

1939.7~1943.8

    上海第二特区监狱 位于马斯南路285号(今思南路99号),紧靠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原为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监狱,俗称马斯南路监狱、薛华立路监狱。民国20年(1931年)8月,司法行政部派谢福慈率员接管,改制为上海第二特区监狱。收押第二特区法院判决的罪犯。男犯、女犯、幼年犯、外国籍犯和未决犯兼收,收押人数最高达3000人。该监狱的建筑结构为:普通男监系4层楼房,病监、女监、外国籍犯监、办公楼等系2层楼房。四周有围墙,一道围墙内有巡逻道,围墙东西隅各有瞭望楼一所。各监房分布情况为:男监居南,病监、女监居北,办公室居东北,外国籍犯监居西,中有教诲堂,全监成四方形。民国22年2月,上海第二特区监狱奉令附设“上海第二特区法院临时罪犯戒烟所”,租用拉都路(今襄阳南路)拉都坊8幢民宅,同年9月移入狱内新监房续办。同年8月在该狱北部建造二层楼“北新监”(戒烟所)。民国24年在印刷工场与甲监之间空地建造二层楼10人杂居监,上下各四间,专押拘役犯。民国32年8月,第二特区监狱撤销,改为上海地方检察署看守所。

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第二特区监狱关押过许多志士仁人,其中有熊瑾玎、邓中夏、刘晓、刘季平、李士英、江丰、艾青、邹韬奋、章乃器、史良等。

[上海第二特区监狱]

上海第二特区监狱典狱长任职表

姓名

别号

籍贯

职务

任职年月

谢福慈

叔履

广西桂林

典狱长

1931.8~1933.6

孙雄

拥谋

湖南平江

典狱长

1933.7~1939.12

邵振玑

韵笙

湖南浏阳

代典狱长

1939.12~1940.2

赵新宇

德载

湖北荆门

典狱长

1940 2~1940.4

黄亚强

伟治

江苏宜兴

典狱长

1940.12~1943.7

说明:自民国22年(1933年)6月始,第二特区监狱典狱长兼任第二特区法院看守所所长。

上海第二特区监狱行政机构示意图

    各科、所的主要职能:

    第一科,又称总务科,分管罪犯的统计、名籍、文书、会计和罪犯的物品保管、收发、罪犯刑满释放等。

    第二科,又称戒护科,分管对罪犯的狱政管理、戒护、警备,狱内的安全、消防等。

    第三科,又称作业科,分管罪犯的生产劳动、劳动器械、劳动成品的管理、核算等。

    教务所,分管教诲,包括对罪犯个人的教诲、类别教诲、集合教诲;分管教育,包括对犯人的文化补习教育、小学教育、识字等。

    医务所,分管罪犯的卫生、诊疗、戒烟等。

    司法行政部直辖第二监狱 位于上海北新泾碑坊路(今绥宁路)100号。大门开向西南,占地168亩。民国24年(1935年)2月建造,次年5月完成第一期工程,7月启用。

民国21年(1932年)前后,租界监狱、看守所人犯暴满。地处上海的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以下简称高二分院)发起建设上海特区新型大监狱。民国22年9月由高二分院出资在北新泾购地圈笆,拟建“江苏第七监狱”。此计划与司法行政部欲在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六城市建六座直辖监狱的计划相符合。民国24年2月经司法行政部核准、高二分院主办,组成“部辖第二监狱建筑委员会”,计划三年,从建筑到管理采用美俄新法,经招标选定陈裕兴营造厂承建第一期工程。民国25年5月建成部分设施,计监房4幢,及大礼堂、教诲堂、炊场、工场、医务室、办公室等用房十几幢。监房为一字形2层楼,每层两排各14间,计监室224间,每间20平方米。另有罪犯体育运动场,占地10多亩。大门为二层宫殿式四开间门楼,高3丈,飞檐斗拱。司法行政部拟建的6座直辖监狱中,位于上海的部辖第二监狱为唯一建成并启用的一座。其余五座均未建成。部辖第二监狱典狱长为苏克友(福建人)。是年底,监狱在押男犯438人,女犯179人,计617人。民国26年8月上海时局危急,罪犯移押他处,职员遣散,监狱撤销。经过炮火战乱,监狱成为一片废墟。

[司法行政部直辖第二监狱监房]

    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  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启用的华德路监狱,又称上海监狱、提篮桥监狱。在民国32年(1943年)8月至民国34年7月,又称上海第一特区监狱,位于长阳路147号。太平洋战争后,日本侵占租界地区,民国32年,名义上把租界地区交汪伪政府管理,8月汪伪政府派邢原堂接管华德路刑务所。9月成立“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以下简称部辖上海监狱)。监狱狱务受汪伪上海高等法院监督,行政经费由上海特别市第一特区区公所供给。此时全狱职员、看守、监丁共585人,绝大多数为华人,少数为日、俄、印等外国籍人。民国33年1月起监狱辞退全部外籍人员;日常办公行文簿册等原用英文改为中文;将原英文字母命名的8幢监房改称为忠监、孝监、仁监、爱监、信监、义监、和监、平监。民国34年9月26日,国民政府上海高等法院派徐砥平率员接收汪伪政权管理下的上海监狱,仍沿用原名称“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狱务由上海高等法院代管。监狱规模如前,监狱主要建筑物仍为5层楼监房9幢,4层、6层楼监房各1幢,8层楼医院1幢。民国36年7月,狱内机构改设总务课、警卫课、作业课、教化课、卫生课,人事室、会计室、统计室,以及少年感化院和监狱医院,直到1949年5月28日被市军管会法院接收处接收。

    民国34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监狱关押过许多汉奸犯:梁鸿志、温宗尧、江亢虎、潘毓桂、倪道烺、蔡培、卢英、潘达、钱大槐、苏成德、陈春圃、汪曼云、吴颂皋、罗君强、郭秀峰、周隆庠、顾宝衡、周学昌、王荫泰、严家炽、傅式说、汪时璟、邹泉荪、夏奇峰、陈济成、常玉清等。其中梁鸿志、傅式说、苏成德、常玉清等被枪决于狱中。民国34年底起,监狱还先后关押过许多日本战犯,其中有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日本驻台湾地区总督、司令官安藤利吉,日本驻香港地区总督田中久一,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等。民国35年1~9月盟军美军军事法庭曾在狱中审判47名日本战犯,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境内最早审判日本战犯的场所。民国35年4月至民国37年8月年间,先后有19名日本战犯在监狱刑场枪决。

40年代,部辖上海监狱关押过不少志士仁人,如刘鹤孔、李时雨、王中一、杨光明、余敬仁、虞天石、许士林、王兰亭等。民国37年(1948年)3月,上海高等特种刑事审判庭(简称特刑庭)成立,设于部辖上海监狱内(次年2月撤销)。同年9月30日,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工会常务理事、中共党员王孝和就义于狱中刑场。

[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围墙和监房]

[1948年时的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示意图]

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组织系统示意图(1948年)

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典狱长任职表

姓名

别号

籍贯

职务

任职年月

邢源堂

松庐

江苏江阴

典狱长

1943.8~1944.4

钱恂九

江苏无锡

代典狱长

1944.5~1944.10

沈关泉

上海

代典狱长

1944.10~1945.2

盛圣休

安徽望江

代典狱长

1945.2~1945.4

沈关泉

上海

典狱长

1945.4~1945.8

徐砥平

江苏南通

代典狱长

1945.9~1946.3

江公亮

奇吾

安徽旌德

代典狱长

1946.3~1946.6

徐崇文

省盦

湖北汉阳

典狱长

1946.6~1947.10

孔祥霖

迂僧

江苏仪征

典狱长

1947.10~1949.4

王慕曾

浙江新登

代典狱长

1949.4~1949.5

上海地方法院第一看守所 位于思南路285号(今思南路99号),原系上海第二特区监狱。民国32年(1943年)8月改为上海地方检察署看守所,民国34年2月改为上海地方法院看守所,民国36年11月,改名上海地方法院第一看守所。1949年5月上海解放,被上海市军管会派员接收。

[上海地方法院第一看守所示意图(1947年)]

上海地方法院第二看守所 位于今南车站路192号,民国6年(1917年)12月建,次年7月竣工启用,为上海地方审判厅看守所。当时大门门牌为厅西路45号,40年代末改开大门南车站路152号(后改为192号)。起初,建筑物为新式丁字型二层楼一幢。楼上押室6间,重犯独居监8间,华侨、外人犯监2间。楼下左翼为民事被告号舍6间,后翼为女押舍3间。右翼为洗衣房、浴室各1间,男犯接见室2间,女犯接见室1间,共30间。民国11年增购邻地1亩余,次年6月增建号舍数间。又次年筑围墙和东西大门。至此,共占地约10亩。民国15年4月,将旧屋改建,改善通风和采光;又新建监舍20间,暗室2间,浴室2间。经此改扩建,押舍增至50间。民国16年地方厅改制地方法院。该看守所随称地方法院看守所。民国22年下半年又作改扩建:将二层楼男监改成钢筋水泥新式三层楼,一、二层分别有杂居监24间和28间。三层楼有杂居监17间和单人监8间。新建女监小院二层楼一座,计有监舍12间。以上合计共有监舍102间,定额700人,时实押861人。此后又有增建,至民国32年7月共有监舍139间。抗战期间,该所曾为国民党“中统”上海办事处借用。民国36年11月改为上海地方法院第二看守所。1949年5月,上海解放,被上海市军管会派员接收。

[上海地方法院第二看守所示意图(1947年)]

    上海地方法院第三看守所 位于今浙江北路191号,民国37年(1948年)建,分部设在长阳路147号。1949年5月上海解放,被上海市军管会派员接收。

    上海市高等法院临时看守所  位于长阳路147号内,民国36年(1947年)3月建,即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的6层楼监楼(今称十字楼),原系华德路监狱的西人监,抗战胜利后,被美军军事法庭所借用,关押、审判过日本战犯。民国37年上海高等法院临时看守所改为上海地方法院第三看守所分部。1949年5月上海解放,被上海市军管会法院接收处接收。

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第一分监 位于长阳路117号(今111号),是一座独立建制的女子监狱。该处原是华德路监狱专押外国籍女犯的监楼。民国32年(1943年)7月被日本驻沪领事馆借用。民国34年8月,日本投降后归还。12月组建为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第一分监。下设一、二、三科(课)及人事、统计、会计室,教务、医务所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全部为女性。第一分监建筑面积810平方米,一楼为办公室、犯人教诲室、接见室;2、3层为监舍,共12间,另有防暴监(橡皮牢房)1间,4层为生产工场和炊场,房顶(平台)为运动场。1949年5月28日,由上海市军管会法院接收处接收。

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第一分监分监长任职表

姓名

性别

籍贯

职务

任职年月

陈咏声

湖南长沙

分监长

1945.12~1946.1

狄润君

代理分监长

1946.2~1948.1

柯俊杰

江西瑞昌

代理分监长

1948.1~1949.5

上海监狱第一分监组织系统表

1911年~1949年5月上海司法系统主要监狱基本情况一览表

区域

正式名称

又名

启用年月

地址

上海地方监狱

上海监狱

1912年

昼锦路南、傅家街西

罪犯习艺所

1913年3月

今露香园路、大境路一带

上海地方分监

江苏第二分监

1913年6月

今蓬莱路303弄

江苏第二监狱分监

江苏第二监狱

漕河泾监狱

1919年7月

弼教路(今康健路)

华界

江苏第二监狱分监

第一特区女监

1927年

北浙江路191号(今浙江北路)

上海第二特区监狱

马斯南路监狱

1931年8月

马斯南路285号(今思南路99号)

司法行政部直辖第二监狱

1936年8月

碑坊路(今绥宁路)

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

提篮桥监狱

1943年8月

今长阳路 147号

上海监狱

司法行政部直辖

上海监狱女监

1945年12月

长阳路117号(今111号)

上海监狱第一分监

公共租界

厦门路监狱

厦门路西牢

1870年

厦门路4号(今180号)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

华德路监狱

1903年5月

华德路(今长阳路)

处监狱

华德路西牢

法租界

法租界会审公廨监狱

薛华立路监狱

马斯南路监狱

1911年10月

马斯南路285号

(今思南路99号)

    松江县监狱 清宣统三年(1911年)建,次年1月,松江府监狱、华亭县监狱、娄县监狱以及待质所、自新所、习艺所合并成立华亭县检察厅地方监狱,设于原华亭县袜子弄。民国3年(1914年)改称松江县地方监狱。民国19年间,押犯六七百名,其中约十分之一为女犯。民国24年1月,松江县监狱有监房10多间,有教诲堂1间,禁闭室1间,女监1间。小间约一丈见方,关押八九个犯人,大间关押十七八人。监房三面为泥墙,一面为粗圆木栅。民国26年8月以后监狱被日军飞机炸毁。

    松江县看守所 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松江县地方审判厅看守所,设于原娄县的待质所基址。民国26年8月以后被日军飞机炸毁。民国34年9月在原袜子弄监狱基址建松江县看守所。1949年5月13日松江解放,看守所被接管。

    嘉定县监狱 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建,其前身为清末嘉定县衙监狱,次年1月改称嘉定县地方检察厅监狱。民国19年(1930年)5月扩建,8月竣工启用,计监舍32间,各监舍以阿拉伯数字为序编号。民国26年被日军飞机炸毁。

    嘉定县看守所 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建。其前身系清末嘉定县衙,次年1月改称嘉定县地方审判厅看守所,民国26年(1937年)被日军飞机炸毁,民国28年在孔庙东面重建看守所,其建筑为一“口”字形院落,北屋为7间监室,东为教诲室、浴室、看守室和病监;西屋为女监4间,南为炊场、厕所,中间是天井。民国34年9月以后,在北大街设看守所,以“改、过、自、新”为监号,1949年5月,嘉定解放,看守所被县人民政府公安局接管。

    宝山县监狱 清宣统三年(1911年)建,其前身系清末宝山县衙监狱,次年11月改制为宝山县地方监狱。民国15年(1926年)监狱旧屋拆除,改建监房14间,教诲室3间,病室2间,看守室、接见室、浴室、门道各1间,并修缮工场头门、二门等,次年6月竣工。1937年以后为日伪政权管理,民国34年9月后撤销。

    宝山县看守所  民国元年(1912年)监狱附设看守所。民国13年在县公署左侧建新看守所,计平房32间,围墙高2丈,占地1.4亩,呈正方形状。5月动工,次年8月竣工。民国26年淞沪战争后为日伪政权管理。民国34年后隶属于县司法处。1949年5月宝山县解放,看守所被上海市军管会派员接管。

    上海县监狱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县将老县衙旧监狱推倒重建,连同监狱后的自新所基地,一并扩建成仿西式平房,有监舍115间。宣统三年称上海司法署监狱,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上海地方监狱,民国2年称上海地方检察厅模范监狱,民国3年改称上海监狱,民国5年12月改称上海模范监狱,民国8年9月撤销。

    上海县看守所 民国4年(1915年)12月,上海县在杨家桥造警察所押所(看守所)。民国22年随县署迁北桥镇,仅为小型看守所,临时寄押人犯。民国35年10月县署迁闵行镇,看守所停办。1948年6月,县政府迁返北桥,北桥设小型看守所。1949年5月15日上海县解放,19日北桥看守所被县人民政府接管。

    青浦县监狱 民国元年(1912年),青浦县将前清监狱改为地方监狱。民国21年时,青浦县监狱位于青浦城南门内。

    青浦县看守所 民国元年(1912年)起,青浦县设看守所,民国26年11月,日军入侵,看守所被毁。抗战胜利后青浦县复设看守所,直至1949年5月14日青浦县解放,17日看守所被县人民政府公安局接管。

    南汇县监狱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南汇县将前清县监狱改称地方监狱。民国29年4月,汪伪政权将旧监狱拆除,迁惠南镇箭弄,计有男监5间,女监2间,可容50名人犯。民国34年9月,县政府将监狱迁中山弄,改称南汇县地方法院看守所。

    南汇县看守所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南汇县将前清习艺所、待质所合并,成立县看守所,与惠南镇县署毗邻,有监舍32间。民国29年4月拆除。民国34年9月在中山弄设看守所,分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8个监舍,其中平监为女监。1949年5月14日南汇解放,16日看守所被县人民政府公安局接管。

    金山县监狱 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金山军政分府接收前清监狱,次年改称地方监狱。民国26年(1937年)11月7日,监舍毁于战火。

    金山县看守所 民国元年(1912年),金山地方监狱附设看守所,民国26年11月7日与监狱一同毁于战火。民国34年9月复设看守所,1949年5月15日金山解放后,看守所被县人民政府公安局接管。

    奉贤县监狱 民国元年(1912年)6月,奉贤县监狱改制为地检厅奉贤地方监狱,狱址仍在奉城原处。民国19年,奉贤县政府拨款,组织“奉城监狱修理委员会”,要求商家富户募捐,并拆卸西门月城墙砖用于建造监狱,当年12月25日开工,建造监舍12间,整修旧监舍6间,添建高2丈、厚2尺的围墙23丈。民国26年11月监狱遭日军炮毁。

    奉贤县看守所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奉贤县在民政长公署东侧建平房6间,作奉贤县看守所。民国20年,在奉城监狱东面修建看守所,有监舍5间。民国25年又在南桥镇小云台附近设立“烟犯分禁所”。民国26年看守所毁于炮火。民国30年12月,汪伪奉贤军法处设军事看守所。民国34年8月,看守所设于南桥镇王家弄,奉城设看守分所。次年4月,又在南桥协和弄设军事看守所,同年9月改制为地方法院看守所。1949年5月13日南桥解放,17日看守所被县人民政府公安局接管。

    崇明县监狱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崇明县将前清监狱改为地方检察厅监狱。民国12年时,崇明县监狱有内监房21间,外监房10间。

    崇明县看守所 民国元年(1912年),崇明地检厅监狱附设看守所。民国27年3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崇明,发现看守所里还有6名人犯,当即把他们押至城门外用大刀斩杀。民国35年县法院检察处管理看守所。1949年6月崇明解放,看守所被县军管会接管。

    川沙县监狱 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成立,其前身为抚民厅监狱,次年称川沙地方监狱。民国17年(1928年)5月,川沙监狱有押犯45人。民国27年4月,日军占领川沙,组成伪政府设司法处管理监狱。抗战胜利后不再设监狱。

    川沙县看守所 民国17年(1928年)5月时,川沙县看守所有押犯9人。民国27年4月后,伪政府司法处管理看守所。川沙看守所为2层楼房,容额百人以上。抗战胜利后,看守所只押未决犯。1949年5月15日川沙解放后,看守所被人民解放军265团接管。

    松江等郊县在民国年间属江苏省管辖。解放后1958年划入上海市,松江等县监狱、看守所按地方现行行政区为记述范围。

   二、非司法系统监狱

   上海陆军监狱  民国2年(1913年)12月,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指令上海地方检察厅模范监狱辟一块区域附没陆军监狱,称“上海模范监狱附设陆军监狱”,并指定地方监狱典狱官兼任陆军监狱典狱官。此后,陆军监狱主要收押军法处判决的盗匪等。在押人数一般百余人。民国8年(1919年)9月,陆军监狱随地方监狱拆迁至漕河泾弼教路。新监狱称江苏第二监狱,仍附设陆军监狱。民国26年,该狱连同江苏二监一并毁于日军炮火。

龙华看守所  龙华看守所,正式名称“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坐落今龙华路2591号大门内北侧。建筑物始建于民国5年(1916年)2月。民国16年四一二政变后,白崇禧占领龙华,组建淞沪警备司令部,将原建筑改为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坐落于司令部东南处,呈长方形,占地约5亩,周边围丈高大墙。所内立腰墙,将看守所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为门卫室、驻兵营房、炊场等管理部分;东院除所长室、就诊室外,主要是男、女监房。男监房为东西向,呈“川”字形并排三栋平房,由南而北编为天、地、人三监,也称一二三弄(一说连女监一起以天、地、玄、黄四字编四监)。男监建筑物特点是三栋制式相同,每栋西山头中间开设铁栅门为全监出入。入门为直走廊(弄),尽头靠墙设一简易厕所。弄两边各置囚室5间,三栋共30间,每囚室以圆木作栅门,室内三面墙,后墙上方沿檐下开一小窗,整栋监房侧视剖面似“介卯”二字上下相接,呈“凸”形状。即房顶分两层,上下层之间以气窗相连。东院西南角近围墙设女监一排3间平房。出大门西侧便道通司令部军法处,向北过小河木桥至刑场。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撤销,建筑物受到破坏。日军占领后,该处一度成为关押英美侨民的集中营。

    民国16~26年间,龙华看守所关押过大批志士仁人,其中有杨殷、彭湃、杨匏安、田汉、陈延年、林育南、何孟雄、陈为人、李初梨、赵世炎、颜昌颐、龙大道、朱镜我、罗亦农、陈乔年、汪道涵、夏征农、温济泽、周而复、关向应、李求实、胡也频、柔石、邢士贞、殷夫、阳翰笙、张爱萍、郑覆他等。并有许多人士在龙华遇害,其中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罗亦农、政治局候补委员彭湃、杨殷、陈延年,有中共中央委员赵世炎、陈乔年,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林育南,中共中央监察委员杨匏安、许白昊、张佐臣,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颜昌颐,还有中共青岛市委书记罗石冰等。

今上海烈士陵园中的原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系1990年11月重造。其建筑坐北朝南,东西长50米,南北宽26米,占地1.97亩。周围有5米高的围墙,靠北墙并排南北向三栋男监房,每栋10间,每间13平方米,男监东、南为女监一排3间平房,每间14平方米。重建后的监狱,与原建筑物相比,在总面积、朝向、监房间距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

[龙华看守所女监房]

    “76号”汪伪特工总部看守所 位于极司非尔路76号(今万航渡路435号),其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看守所”。汪伪特工总部原设于大西路(今延安西路)67号,民国28年(1939年)初,迁至忆定盘路(今江苏路)95弄(诸安浜)10号“叶公馆”。不久,选定原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住宅,并加以改建、扩建,8月迁入。特工总部设审讯处和看守所。看守所原为院中大花棚改建,内有天牢(高大房间内把人绑吊悬于空中)、地牢、水牢和软禁室等。女监设在主建筑物二楼,有牢房2间。三楼设有“犯人优待室”2间。该所于民国34年8月撤销。

    淞沪警备司令部侦查大队看守所 位于今西林后路100弄8号白云观的邱祖殿。民国16年(1927年)淞沪警备司令部侦查大队(又称侦稽队)占用,在相对独立的一幢二层小楼院内设牢房3间和刑讯室。民国24年春划归军统系统,民国26年“八一三”后被日本侵略军烧毁。

    大桥监狱 位于四川北路85号(边门崇明路6号)大桥大楼内。日本军部于民国26年(1937年)8月设立,大楼底层以原商场改设看守所,关押中国人,英、美、俄等外国人,也关有“危险思想”的日本人。该狱原有牢房6间,民国30年12月,增开4间,后来又建新牢房数间,总共约15间。每间面积大多为20平方米,个别为15平方米左右。各牢房均用碗口粗圆木作栅隔成。民国31年时,每间常常关押三四十人。抗战胜利后大桥大楼为国民党军队接收。

    国防部战犯监狱 位于江湾高境庙车站后面(今殷高路上)。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于民国36年(1947年)8月设立,次年1月又进行改建,占地数十亩。陆续收押北平、汉口、上海、台湾、徐州等军事法庭审判的侵华日军战犯。民国38年1月撤销。首任典狱长系邹政之少将。

    其他看守所 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看守所,位于北四川路801号;上海警备司令部看守所,位于东江湾路1号;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大队看守所,位于威海卫路14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局)上海办事处看守所,位于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2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