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地图出现以前,世界是无限的。”

 雨萌小站 2022-12-03 发布于辽宁

Dec.

03.2022

最近和各种动物的联系有点多,因为孩子开始读绘本了,而那些书里大部分都是以小动物的形象启蒙教诲的,于是陪他看书也成了我们和一群小动物们的交流。他喜欢听小动物的叫声,于是我常抱他在腿上,一边翻书一边让小爱同学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每到这时他才会安静一点,小脑袋停留在我的胸前,像一颗浑圆饱满的猕猴桃长出了耳朵。

他真的很喜欢小动物,尤其喜欢给动物们喂食,这种兴趣起源于儿童商业街,那些有头脑的小贩们用围栏圈起一小片地方,里面养着兔子、荷兰猪、小鸡、小鸭还有小仓鼠,然后卖票入场,孩子们在那里可以喂动物吃的。我们第一次带孩子去喂兔子的时候,他就展现了惊人的“喂食天赋”,知道用手拿着小胡萝卜的根部,小心翼翼地喂给兔子吃。后来,这种天赋又运用在了喂鸽子的方面,广场上追着鸽子疯跑的是他;趁鸽子吃米一把抓住鸽子头的是他;冲进鸽群里惊起漫天鸽羽的也是他,因为他喜欢鸽子,我们也买过两只给他在自家厕所里喂了个够。面对宝宝对动物的喜爱,我们想象着童话世界里那些与动物们对话的王子和公主,觉得很富童趣与生机。

上次带他去动物园的时候,在喂食区也是久久不舍离去。我们站在羚羊和矮马的笼网边,一次次将胡萝卜条递进去,也是那一次,我突然注意到原来小动物的眼睛是宝石般通透的,很大一颗透着很多内容。单说羚羊的眼睛吧,深棕色的外圈轮廓向内扩散着零星雨光,蓝绿色的瞳孔边缘如镶嵌的天然翡翠。与人类的眼珠不同的是,它们的瞳孔不是圆形的,而是一道短粗的横线,远看时像老奶奶笑眯眯的眼角,怪不得羊类都看着很温柔慈祥呢。同样透亮的还有孩子的眼睛,一汪清泉般通透明亮,毫无杂质的眼白泛着淡蓝的天光,像白陶釉面淋过雪花,遇风自凉。

其实也常有人说我的眼白干净,透着蓝光,可那天晚上我站在镜前细细揣摩自己眼里的光,却觉得黯淡异常。想来也是,羊在吃草时只看着眼前的草,孩子在喂动物时只看着动物,可我看羊的时候担心孩子被咬伤,看草的时候想着天凉给宝宝戴帽子,一路看着小家伙跑跑停停,视线环绕着他四周可能会出现的危险,专注力散在茶米油盐的琐事之间,又怎会像从前那样聚光明媚呢?

想来小动物的心思和小朋友一样,单纯无瑕,目光也只停留在自己关注的一件事情上,如此简单的付出,收获也很直观。如果说他们的纯粹是因为无拘无束,我想这也不准确,因为小朋友好奇心很重,很多危险的动作都被大人们勒令,而小动物们被关在笼子里,更谈不上无限的自由了。所以我想,这份纯粹只能是源于无忧无虑了,也可以说,他们的忧愁是脱离了俗世本身的,是清高且奢侈的,因为这份高远的忧愁,造就了他们红尘里清澈明朗的眼眸。

不知道为什么,生命总会带我们走向混沌的尽头,就像新生儿的眼睛会因年华老去而昏黄浑浊一样,所有新的事物在走向老旧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腐蚀与打磨,说是锤炼,可为何物品在淬火、淘洗、冶炼、捶打过后是宛若新生的纯粹与明亮,而人类对世界的摸索却只会带来自身的困颓呢?

或许只能说:“在地图出现以前,世界是无限的。”我们在不断被规范的成长历程中,一点点看清了自己的边缘,认识到了世界的有限,相比一个人历尽千辛终成正果的故事发展,更多人的经历则是走走停停,终觉无用。

这个世界的阻力有时候不是一座山、一条河、一道峡谷、一片汪洋,而是一种路已至尽的幻觉,是无形中的风阻。当我们渐渐因为外在的填充而自以为知道了远方的样貌时,探索本身就失去了吸引力,我们也终究无法专注于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精力发散给这片喧嚣的土壤,反射回的一道浑浊的晶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