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6年,毛泽东为何含恨释蒋?得知蒋介石死讯,主席只说了三个字

 上官靖琪 2022-12-03 发布于江西

前言

蒋介石的一生,几乎战胜了他所有的对手,却唯一输给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毛泽东则战胜了他所有的对手,却面对无情的海岸波涛扼腕顿足……

其实早在1936年,毛泽东是有机会“提早消灭”他的这个老对手的,但面对历史形式,毛泽东却选择了放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泽东忍恨释蒋的呢?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伟大领袖是否还会有别的选择?

东北军包围蒋介石住所,委员长惜命跳窗逃跑

随着一阵清脆的枪声响起,蒋介石意料之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

1936年12月12日,住在西安风景胜地华清池的蒋介石还在梦中,东北军的一个团在旅长唐君尧的指挥下团团包围了蒋介石的行营。随后,张学良卫队营营长孙铭九率队分乘几辆汽车,迅速开到华清池,遭到蒋介石守门卫兵的阻击。孙铭九一面下令解除院外守兵的武装,一面率领几十名士兵冲进院内,直扑蒋介石的住所——五间厅。

孙铭九冲到蒋介石的卧室,只见衣架上挂着他的衣帽,桌上放着他的公文包和假牙,人却不见踪影。孙铭九伸手摸被窝,仍是温的。他断定,蒋介石肯定跑不远,于是立即命令士兵在院内四处搜寻。

蒋介石不在五间厅的消息立即报告给张学良,张学良和杨虎城极为惊恐和担心。两人怕蒋介石一时想不开,跳进院内的鱼池自杀。那将违背他们两人发动这场事变的初衷,大大有碍于全国局势。

于是张学良立即向孙铭九等下命令:你们找不到委员长就不要活着来见我!

其实蒋介石怎能不爱惜自己的性命去寻死呢?他在听到枪声后,来不及穿好衣服和鞋子便往外逃命。但院外已被层层包围,枪弹如雨,院墙通往骊山的小门,恰好又紧锁着,蒋介石只好在几位侍卫的帮助下爬上墙头,眼一闭,心一横,纵身跳下,结果腰脊骨几乎折断,脚也被刺破。但为了逃命,他顾不上疼痛,连滚带爬,挣扎着爬到骊山半山腰一块岩石裂缝中躲藏起来。当孙铭九把他抓到时,只见他穿着一件睡衣,脚上的拖鞋也掉了一只,在12月寒风里冻得直打哆嗦。

蒋介石

随后,蒋介石被披上大衣,扶到华清池住所,然后被推上汽车,送往西安城内的新城大楼,即杨虎城办公、开会和接见宾客的公馆。

与此同时,由张学良、杨虎城指挥的西安城内围捕南京高级军政大员的十七路军官兵在没有费很大力气的情况下就拿下了西京招待所。蒋系高级军政要员个个目瞪口呆,束手就擒。

在清点名单时,发现少了两个人,一个是立法院副院长邵元冲,一个是军政部次长陈诚。再查找,邵元冲在逃命时被十七路军士兵击毙,陈诚则躲到西京招待所地下室的一个空啤酒箱里。这样,陈诚、蒋鼎文、朱绍良、卫立煌、陈调元等均被扣留。

12月12日上午8时,事变按计划完成。张学良、杨虎城宣布成立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并通电全国提出了八项政治主张,意在逼蒋抗日。这就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促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实行抗日救国而发动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

隐藏在事变之下的人心涌动

“西安事变”的爆发,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全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西安事变”都表示出不同的态度。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很明确,就是为了抗日救国。

12月11日,张学良曾召集东北军高级将领开紧急会议,向他的文武要员作动员并宣布“兵谏”计划,当时他所讲的一番话,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动机。他说:

弟兄们,我们东北军为什么会从东北跑到西北来,这个缘由你们是知道的。最近,蒋委员长为什么又赶到西北,他要我们干什么,这点你们也完全知晓了。他要我们全部出动打红军,要我们自相残杀,自毁长城。我们东北军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保,有敌不能杀,却要枪口对内。5年多来,我一直背着“不抵抗将军”的黑锅,遭全国人民唾骂!如今又要我充当内战的祸首了。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难道我们还能够干下去吗?不能!决不能!蒋委员长这次来西安,我劝他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真是一而再,再而三,可他一意孤行,根本不听我们的劝告,反骂我“不要祖国”,“不要父母”。我们对他已仁至义尽,可现在他逼得我们无路可走了。没有办法,我和杨虎城将军已商定好,明晨就行动,实行兵谏,把蒋委员长扣起来,逼他抗日。

张学良

蒋介石这边呢?刚被扣押的时候他的态度很强硬,不吃饭也不说话,还装模作样地写了遗书。后来发现张杨并不想至其于死地,态度便也软了下来,但依然不接受张学良的“八项主张”。

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呢?突然组成了以何应钦为首的“讨逆”阵营,极力主张武力解决,其真实目的令人怀疑。

宋子文、宋美龄、孔祥熙、孙科等人则主张政治解决,对西安采取缓和政策,用和平方法营救蒋介石,极力反对以战争方式解决事变。他们派蒋的顾问端纳去西安,带去宋美龄分别写给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信。

给张学良的信中说:“你和委座有深交,要好好处理,不要操之过急。”

给蒋介石的信中说:“你的脾气不好,你心中的话总不能很好地对部下说明,你也不能悉心地倾听部下的意见……你应该把你的心里的话告诉他们。”

蒋介石见信后禁不住咧开嘴哭了,一旁的顾问端纳见状,也乘机劝蒋接受张杨将军的条件。

蒋介石

国内各地方实力派反应也不一致,两广方面派代表到西安支持张学良;西南方面的云南、贵州军阀把西安事变看成是摆脱南京对他们影响的机会,也对张、杨表示友好。此外,也有采取观望态度、有的则向蒋介石讨好,还有明里暗里不一样,脚踩两只船的。

国际上,英、美对事变深感遗憾,希望事变能和平解决。日本则污蔑事变是苏联和共产党所策划,扬言对事变决不能置之不理,并策动亲日派头目汪精卫从欧洲回国,乘机夺取南京政权。苏联当时的态度是令人遗憾的,但也主张和平解决。

国共两党的武装斗争已经进行了十年,特别是蒋介石占领各苏区后,进行血腥屠杀,用两党之间有血海深仇来形容并不过分。但毛泽东等人从民族大义出发,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宽阔胸怀。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事变前并没有与闻这件事。事变一发生,张学良立即拍电报给驻保安的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

当天深夜,毛泽东、周恩来复电张学良:“恩来拟来兄处,协商大计。”

随即,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毛泽东首先发言。他指岀:这次事变是有革命意义的,他的行动,他的纲领都有积极的意义,是应该拥护的。我们的口号是召集救国大会,其他口号都是附属在这一口号下,这是中心的一环。

周恩来作了长篇发言,其他领导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毛泽东

毛泽东在这次会上最后说: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历史事变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前途上摆着许多通路,同时也有很多困难。敌人要争取很多人到他们方面去,我们也要争取很多人到我们方面来。毛泽东着重强调:应该把抗日援绥的旗帜举得更明显,在军事上采取防御的方针,不把反蒋与抗日并列。

当天中午,毛泽东、周恩来再电张学良:“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拟请派飞机赴延安来接。”

张学良复电:“现此间诸事顺利,一切恩来兄到后详谈。”

周恩来是处理紧急复杂问题的大师,毛泽东派他到西安,这是最合适的人选。周恩来于12月17日赶到西安,当天,就与张学良谈到深夜。

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谈道:要力争说服蒋介石,只要他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就释放他回去。蒋介石实际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地区,迫使他走上抗日的道路,还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有利于发动全面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周恩来提出这样明确的意见,加强了张学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心。

周恩来当晚给毛泽东并中共中央发了电报,报告了他到西安后所了解的情况,并说对蒋介石的处置问题,准备“答应保蒋安全是可以的,但声明如南京兵挑起内战,则蒋安全无望。”

这个处置办法当即得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可。

毛泽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却翻脸无情

12月18日,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五项条件。

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

同一天,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联名向南京、西安当局发表通电,重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心。

蒋介石对毛泽东的态度不知到底如何想,但他此时深刻地感到了,再打内战是不行了。

由于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是为了逼蒋抗日才发动了西安事变,由于蒋介石也改变了原来顽固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更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从民族大义出发,希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于是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出现了希望。

12月22日,南京方面谈判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23日,张学良、杨虎城同宋子文、宋美龄进行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参加谈判。

经过两天谈判,同宋子文、宋美龄最后达成了六项协议,同意抗日救国。

周恩来

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宋美龄当场说了好话,保证以后肯定不会再“剿共”。蒋介石也终于同意协议,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自己不在协议书上签字,只用人格进行担保,会履行条约。

张学良将军是个有爱国热忱的人,也是一个坦率、直爽的人,而且又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但缺少政治斗争经验。蒋介石、宋子文要求马上动身离开西安,张学良同意,并表示愿意亲自送蒋。周恩来也同意。但周恩来认为在蒋宋走之前还需有一个政治文件来表示,并且不赞成蒋在25日走,也不赞成由张去送。

可事情还是发生了波动,12月25日一早,宋子文就收到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一些高级将领的来信,大致内容是说,如果不签字,就不放蒋介石,就算张学良、杨虎城答应,他们也不答应。

蒋介石看信后大吃一惊,立即要宋子文去见张学良,恳求他尽早放蒋。

25日下午3点多钟,张学良拉着杨虎城陪同蒋氏夫妇及宋子文等悄悄离开驻地,乘车直奔西郊机场。行动非常秘密,连周恩来也没有通知。

蒋介石

蒋介石离别时,对张、杨说保证说,自己的错误自己负责,以后再发生内战也不关张学良他们的事,今后自己肯定不会“剿共”。言情恳切,让张学良深信不疑。

那张学良的一番真情,蒋介石是怎样报答的呢?他们的飞机一到洛阳,蒋介石就命令张学良让杨虎城立即释放陈诚、卫立煌等人,张学良电告杨虎城照办,后又让西安放回被扣的50架军用飞机。飞机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了张学良。

此时,西安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内战危机: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的王以哲军长被东北军中一部分过激分子杀害。

在这种危机情况下,周恩来审时度势,及时又细致地解决了一系列的棘手问题,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成果。

周恩来

结语

积郁了十年的血海深仇,毛泽东并非没有杀蒋的心,但为了团结抗日的大义,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毛泽东还是选择放了蒋介石一马。从此,蒋介石和毛泽东将近10年的军事较量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位巨人合作,共赴国难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

一晃几十年过去,两位巨人都成立耄耋之人,但仍为不能最终打败对手而耿耿于怀。一位留下遗言,要反攻大陆、光复民国,其顽固程度举世罕见。另一位则在病重时,在几乎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想着要收回那几个海岛,统一中国……

1975年4月5日午夜,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因心脏病在台北士林寓所去世。工作人员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告诉了毛主席。他本以为毛主席会为此感到激动高兴,没想到毛泽东只说了三个字:“知道了。”毛泽东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理解。

70年代中期,两位巨人先后离开人世,他们两人的一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历史的缩影,在他们的较量中,中国走向了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国之列。不了解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懂得中国现代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