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音乐与我

 司安民 2022-12-03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与古典音乐相遇、相知、相伴

在有限的生命里,欣赏世间最美好的音乐-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之所以称为“古典”,是经历了数百年之后依然被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喜爱与认可的音乐。

能够让一部作品流芳百世,源远流长的,一定是凝聚着前人的智慧结晶,那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欣赏它,理解它呢,花上一些时间是值得的。

文章图片2

我的最爱古典音乐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1号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in b-flat minor No.1,Op.2)

这是把我领进古典音乐大门的乐曲,也是我最喜欢的钢琴协奏曲之一,至今依然爱不释手,百听不厌,每次都被这震撼的音乐感动到忘了一切,在它的旋律里畅想、遨游到天际,净化着灵魂……

文章图片3

01 相遇

-遇见了我一生的挚爱

在我年幼时,一次意外的机会从一位朋友家里的手摇式唱机的黑胶唱片上欣赏到了这首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1号钢琴协奏曲》曲子;

我当时非常惊讶,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音乐,让人听后,感觉心灵颤抖;

我第一次感到音乐还有这样无比的魅力与震撼着的力量,太神奇了;

我很执着的听了几遍,后来有机会就去听,当时从心里渴望有一台这样的一台唱片机和唱片;

在1969年因为当时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在学校都是学唱革命歌曲,听到收音机里也是样板戏等;能够听到如此如此不一样的音乐真是难得啊!

我当时就在心里默默的说,这就是我最喜爱的音乐,没有其他。

我想去查资料,当时很少关于介绍古典音乐以及柴可夫斯基的资料。

我在心里一直记着这个旋律和柴可夫斯基的名字。

文章图片4

02 相知

-与古典音乐相知相爱

又慢慢地过了近十年,我上了大学,我还惦记着这个作曲家和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去学校的图书馆找到了一些资料,当我阅读后,感到非常荣幸的认识了俄国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也知道了这种音乐属于古典音乐;再后来有机会买到磁带了,我尽可能的把他的作品都买了,我就反复听,感觉太好了,但是依然还是最爱这首《降b小调第1号钢琴协奏曲》;

通过这部作品慢慢的接触了古典音乐,方知古典音乐的广阔与深奥;也慢慢地爱上了,慢慢去解读和了解这广阔无边的古典音乐;

“人类内心世界的感受是那么细腻和微妙,它需要艺术来表现,音乐就是最擅长表现人类内心这一难以言传情绪体验的艺术。”

-选自罗曼.罗兰的《音乐笔记》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古典音乐是我最亲密的朋友,爱上了、深陷其中,与他们相识相知是一生的财富,它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

文章图片5

03 相伴

-在岁月中不离不弃陪伴着我

在2013年夏天,我带着一本书叫《Vienna for the music lover》去了音乐圣地维也纳,追寻着音乐大师的脚步印记,去聆听在音乐神殿里的音乐会,拜访了音乐大师,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的墓地;参观了维也纳最大的音乐厅,看到了音乐厅的后台如何运作,如何将一台巨大的钢琴运到舞台上,指挥家的休息室等;

我住在施特劳斯的花园旁边的酒店,每天清晨在花园中散步,望着施特劳斯的小金人像,耳边响起圆舞曲的旋律;

在花园中有一个不大的室内音乐厅,一周内有几个晚上都有音乐会,那里只演奏施特劳斯的曲子,在一首《蓝色多瑙河》的伴奏下,美丽的舞者跳着轻盈的舞蹈,仿佛来到了蓝色多瑙河边;

短短的旅行让我流连忘返,维也纳也是我最喜欢的欧洲城市,希望疫情后,能够再次到访。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我非常喜欢热情洋溢的钢琴家朗朗,他诠释了崭新的古典音乐,让音乐带着不一样的风格来到你面前

文章图片8

二十年前,有一次朗朗到深圳演出,我有幸在现场欣赏了这部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1号钢琴协奏曲》,看到了年轻的钢琴家朗朗热情奔放,把古典音乐作品演绎的惟妙惟肖,鲜活的带有生命一样,非常喜欢他的演奏!

朗朗在他十八岁时,第一次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出色的完成这部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1号钢琴协奏曲》作品的演奏。

郎朗弹出了比以往任何一次演奏都要好的水平,芝加哥交响乐团洪亮的铜管声部配合着他的钢琴,让他发挥出了超常水平。

当他结束最后一个音符时,场下一片寂静,接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如雷贯耳的“Bravo!Bravo!”欢呼声传向舞台。那是他终生难忘的时刻,也是他艺术生涯的开端。

文章图片9

6年前,当我得知朗朗将在西雅图演奏这部作品时,早早买了票,驱车3个小时从温哥华到西雅图音乐厅,再次欣赏了这首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1号钢琴协奏曲》

现场的感觉太神奇了,是听再多遍CD也替代不了的。

文章图片10

结束语:

音乐教授田艺苗说:“我不确定生命中是否一定要有古典音乐,但当那些交响曲奏响的时候,你心里会升腾起一种生而为人的尊严感,如同仪式,如同洗礼,让你备受鼓舞,暂时忘掉生活中的卑微烦恼。这是其他音乐类型难以给予的,如此它便值得我们为之付出时间与精力,去聆听感知,去借助它开拓生命的幅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