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埃及:追求“永恒”的美!

 遇事明言 2022-12-03 发布于甘肃
       古埃及是一个极度追求“永恒”的国度木乃伊、金字塔,所有这些都是他们为了“永恒”而创造出来的东西。

这一点我当然早就知道,
只是等我到了埃及以后,我才更深刻地认识到为什么古埃及人会对“永恒”如此执着。

吉萨金字塔群 Pyramid of Giza c.公元前2570年


因为这里的一切事物,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

天气一直都很热,没有明显的“四季更替”,
一百年都不会下一场雨,
卢克索哈特谢普苏特纪念神庙 Memorial Temple of Hatshepsut

四周的风景就更固定了,

走到哪里都是“沙漠”,

唯有一条“尼罗河”,从头到尾贯穿了整个埃及。

埃及卫星地图

所以古埃及人才会觉得万事万物,
就应该像他们所看见的那样,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他们才会去追求“永恒”。

但是只要你生而为人,就肯定不会“永恒”
因为你必然会“死”!

而古埃及人为了将“死亡”纳入他们的“永恒”里,
便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死亡系统

古埃及人死后的灵魂“巴”(ba)
@ 卢克索德尔麦迪那 
Tomb of Anherkha, Deir al-Medina 

古埃及人认为: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
因为死去的人会再度“复活”

最终,他们还会去到一个叫“芦苇之原”的终极乐土在那里永远地快乐生活着。
芦苇之原 Aaru
@ 卢克索德尔麦迪那 
Tomb of Sennutem, Deir al-Medina 

但是,“复活”的过程并不简单,

而是要历经层层磨难的,

首先,尸体要做成“木乃伊”,

因为人死了不要紧,但尸体必须要保存好

唯有这样,因为死亡而离开人体的“灵魂”才能重新找到自己。

专门负责制作木乃伊的阿努比斯大神(Anubis)
@ 卢克索德尔麦迪那 
Tomb of Sennutem, Deir al-Medina 

接下来,就是要为木乃伊建一个好墓地了,

因为木乃伊必须被妥善地存放起来。

全埃及最有名的墓地大概就是“金字塔”了,

那是“法老胡夫”的家族墓地,

只不过在胡夫之后没多久,

造金字塔的技术就失传了

于是,法老们的墓地才搬去了卢克索的国王谷

卢克索国王谷 Valley of the Kings


法老们都想造一个异常隐蔽的墓穴
一方面是保护自己的木乃伊,同时也防止盗墓贼,

但事实却很残忍,几乎所有古埃及法老的墓地,
最终都被偷个精光!

只有一位法老幸免了,
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图坦卡蒙”。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c.公元前1323年

Mask of Tutankhamun 

开罗埃及博物馆 Egyptian Museum

随后,再来说说古埃及的那些法老雕像吧,
它们遍布在古埃及的各个神庙中,

这些雕像的体量是那么巨大

即便是我一个现代人站在面前,
都觉得自己如蝼蚁般渺小

那我就更不敢想象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了.......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 卢克索神庙 Luxor Temple

很有趣的是,神庙一般是献给“神”的,

但在里面最显眼的,往往都是法老的雕像,

这是因为在古埃及人眼里,

法老他就不是“人”,而是在人间的“神”。

法老的身上流着神圣的血液,是绝对不能外流的,

这就导致了法老会大量的近亲结婚

娶自己的妹妹甚至是女儿做老婆,都是很正常的,

拉美西斯二世就曾经娶了自己的女儿。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 阿布辛贝神庙 Abu Simbel Temples

还有一点更有趣,那就是法老的雕像其实都很像,


他们一般都是“杏仁眼”,随后配上微微笑的神态
给人的感觉非常地安详、恬静。

左: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
右: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
@ 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

这主要还是因为法老他不是“人”,而是“神”,

所以他的雕像是不需要反映自己容貌的,

它所需要强调的就是“永恒”

因此工匠们在制作雕塑时,

其实都有一个固定的模板,

而这个模板永远是简洁、僵硬的,

这样做就是为了消除时间的观念,凸显出永恒

图特摩斯三世雕像 c.公元前1490年
Statue of King Thutmosis III 
@ 卢克索博物馆 Luxor Museum

这种法老雕像的艺术规则,

沿用了3000一直都没变过,

唯一的例外就是法老“阿肯那顿”,

他出于“宗教改革”的需求,

向根深蒂固的传统艺术发起了挑战,


让古埃及千年不变的艺术风格,出现了一股清流

法老埃赫纳顿雕像 King Akhenaton c.公元前1350

开罗埃及博物馆 Egyptian Museum

这也就是为什么阿肯那顿的皇后,
著名的“纳芙蒂蒂胸像”会如此之美,
纳芙蒂蒂胸像 Bust of Nefertiti c.公元前1345年 
@ 柏林新博物馆 Neues Museum, berlin

因为那时的艺术家完全摆脱了“永恒规则”的禁锢,
他是真的细致而写实的描绘了皇后的绝世美颜!

纳芙蒂蒂有着美丽的高颧骨、长脖子
这些都是她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
所以希特勒才会对这件“纳芙蒂蒂胸像”爱不释手,
他曾对埃及政府说“死都不会归还给他们”!

我想他是应该非常清楚,
这件“纳芙蒂蒂胸像”的特殊意义,

因为在那个如此追求永恒的古老国度,
能诞生出一件如此个性化的佳作

那才是真正的“神的旨意”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