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气血虚证常用中药 补气药是用来裨益脏气或者改善气虚证的药,适用于脾气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形体消瘦、脘腹胀满、饮食不振、大便溏泻等;还适用于因肺气虚弱而引上进心的气短少气,微言声微,自汗以及心气虚弱引起的心悸怔忡、脉微等。补血药是用来消除或改善自虚证候的药,适用于血虚引起面色菱黄、唇甲苍白、心悸征仲、失眠健忘、耳鸣头晕、月经不调、经量少色淡等血虚证。◇补气药 【简介】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于春秋两季采挖,用时切片或研粉。【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温。归心经、脾经、肺经。【药物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宁神益智。用于治疗虚脱、心衰、气短、喘促、自汗肢冷,心悸怔忡、久病体虚、神经衰弱等症。(1)煎服可治疗气虚欲脱证;和附子同用,可治疗阳气衰微,证见四肢逆冷等;与酸枣仁、龙眼肉等同用,常用来治疗心气虚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2)与黄芪、五味子配伍可用来治疗因肺气虚弱引起的气短、自汗、咳喘等;与白术、茯苓、甘草配伍,用来治疗因脾气不足引起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3)可与麦冬、山药等配伍,消渴,治疗热病气阴两伤证。(4)冬季养生可切成薄扯,每天噙化,或者煎汤频饮,每天总量不宜超过6克。【用法用量】煎服,每次服用3~9克;如果研末吞服,每次服用1.5~2克;如果用于治疗急重证,可用15~30克文火另煎兑服;养生用时,如果有气虚而又有火热的表现,可改服西洋参。【简介】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及同属多种植物的根。春、秋两季均可采挖。用时切段生用或蜜炙。(1)与当归、孰地黄同用,可治疗因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2)与黄芪、五味子等配伍,可治疗肺气亏虚引起的咳嗽气促:与白术、山药等同用,可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简介】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根。春、秋两季均可采挖。切片生用或蜜炙用。【药物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1)与熟地黄、当归等同用,可治疗气血亏虚;与当归、鸡血藤同用,可治疗气血虚弱引起的肌肉麻木或者痹痛;与党参、白术同用,可治疗因脾肺气虚引起的头昏乏力、气短少言;与升麻、党参、柴胡同用,可治疗因中气下陷而致的脱肛及内脏下垂。(2)与防己、白术同用,可治疗气虚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与白术、防风配伍,可治疗表虚自汗和气虚外感。(3)与白芷、穿山甲配伍可治疗气虚疮痈内陷、脓成但不溃;如果疮痈久溃不敛,可以和人参、肉桂同用。【用法用量】煎服,每次9-15克。炙用适用于补气升阳,其他宜生用。【使用注意】如果阴虚阳亢、内有积滞、表实邪盛、疮疡阳证实证等病证,均不宜用本药。【简介】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秋季采挖,生用,切片。【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寒。归心经、肺经、肾经。(1)西洋参与生地黄,麦冬配伍。可治疗热病气阴两伤所致的烦倦口渴;单用也可治津液不足,口干舌燥。(2)与麦冬、知母、川贝母等配伍,可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咳喘痰血。【简介】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冬季采挖。可切片生用,也可麸炒、土炒用。(1)白术常与黄芪、砂仁配伍,治疗因脾气虚弱引起的胎动不安症;与党参、甘草配伍,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便溏,食少乏力。(2)与黄芪、防风配伍,常用来治疗表虚自汗症;与桂枝、茯苓配伍,可治脾虚湿盛所致的痰饮;与陈皮、茯苓同用,可治脾虚湿盛所致的水肿。【用法用量】煎服,每次12克。生用时燥湿利水,炒用时补气健脾气,炒焦使用则可以健脾止泻。【简介】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春秋两季采挖。用时直接切片或蜜炙用。【药物功效】益气补脾,调和药性,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1)常与党参、白术配伍,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与桂枝、党参配伍,常用来治疗心气不足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2)与金银花、玄参等同用,常用来治疗疮疡肿毒,咽喉肿痛;与白芍同用可治疗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3)可治疗咳嗽气喘。与石膏、麻黄同用可治疗肺热;与麻黄、杏仁配伍可治疗风寒;与桔梗、黄芩同用可治疗风热。(4)常用于复方中,用来降低或缓和药物的偏性及毒性:【用法用量】煎服,每次15~9克。生用时清热解毒效果较好,补中缓急宜炙用。【使用注意】有胀满严重、浮肿等症状,不宜服用本药。另外,甘草反芜花、大戟、甘遂、海藻。【简介】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根茎。冬季采挖。可切片生用,也可炒用。(1)党参、麦冬同用可治疗肺虚咳喘;与白术、党参同用可治疗因肺脾虚引起的食少倦怠、妇女白带等。(2)与覆盆子、炎实、山茱萸配伍,可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遗精、尿频等症。【用法用量】煎服,每次15~30克。用于健脾止泻时宜炒黄。【简介】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肥润均匀。色泽黄白,没有根须太子参,质量最佳。太子参适合在夏季枯萎时采挖。(1)本品性凉,具有较好的补气健脾效果,常用于治疗气阴不足所致的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等症。【使用注意】太子参性凉味甘,患有高血压以及肾炎、胃炎者不应该多吃。【简介】大枣为鼠李科植物大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采收。可多种用法,例如生用,炒用或者泡用。(1)可用于治疗气血两亏带来的头晕、心失充养、心神不宁等症,常与小麦、甘草等配伍。(2)方剂中与部分烈性较强或者有毒性的药物混合使用,起着缓和药物毒性的作用。【用法用量】可生用,泡水用;煎服,每次6~12克。【使用注意】大枣味甘性温,体内有湿痰、虫病的患者忌用。不然会加重湿气以及病虫的滋生。【简介】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树的干燥假种皮。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壳、核,干燥使用。品具有较好的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的作用,单用或配以人参、当归、酸枣仁等用,可治疗心脾劳伤、思虑过度、心悸不安、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用法用量】龙眼肉可生用,也可熬制用,每次9~15克。【使用注意】龙眼肉味甘性温,热力较强,容易上火,所以,龙眼肉不合适体内有痰火者使用,不然会加重火气。【简介】蜂蜜为蜜蜂科昆虫,例如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蜜蜂,所酿成的蜜。(1)本品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可用于脾气虚弱、营养不良等。(2)泡水或煮汤食用,可润肺止咳,对肺虚久咳、气短乏力、生津耗损具有极好的补益功效。(3)单独服用或者配以生地黄、当归、火麻仁等药物,可治肠燥便秘。【用法用量】用水煎服或直接冲服,每次15~30克,大剂量时可达到30~60克。【使用注意】蜂蜜可润肠通便,所以便溏泄泻者不应该食用。◇补血药 【简介】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秋末采挖。可切片生用,也可酒炒用。(1)与熟地黄、白芍等同用,可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症;与桂枝、吴茱萸同用,可治疗血虚寒滞证引起的痛经闭经等;与川芎、延胡索同用可治疗血虚引起的气滞血瘀证。(2)与桂枝、白芍配伍,可治疗虚寒腹痛:与桃仁、红花配伍,可治疗跌打损伤所致的血瘀;与人参、黄芪配伍,可治疗溃后难敛,气血亏虚等。(3)与生何首乌、火麻仁等同用,可以治疗阴血不足引起的肠燥便秘等。【用法用量】煎服,每次6~12克。活血通经宜酒炒。【简介】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成的胶块。用时捣成碎块,或用蛤粉炒成珠。(1)常与当归、黄芪配伍,用来治疗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无华、心悸失眠、血虚闭等症。(2)单用时可用于治疗阴血亏虚引起的咯血、吐血、尿血、崩漏等出血证,临床使用时也可随证配伍。(3)配伍麦冬、杏仁等可治疗阴虚燥咳:与白芍、黄连配伍,可治疗热病伤阴所致病证。【用法用量】人汤剂时宜烊化冲服,每次5~15克。止血常用阿胶珠。【简介】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夏、秋两季均可采挖。可切片生用、炒用或酒炒用。(1)常与熟地黄、当归同用治疗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等。(2)配生地黄、牡蛎可治疗阴虚盗汗;与桂枝配伍可治疗营卫不和,表虚自汗。(3)与柴胡、甘草等同用,可治疗因肝脾不和引起的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拘挛疼痛等。【简介】何首乌为萝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秋、冬两季均可采挖。用时可切片生用,也可经黑豆汁炮制用。【性味归经】生何首乌味甘、苦,性平,归心经、肝经、大肠经;制何首乌味甘、涩,微温,归肝经、肾经。【药物功效】生何首乌解毒,截疟,润肠;制何首乌补益精血。(1)生何首乌与人参、当归等同用,可治疗因气血两虚所致的久疟不止;与火麻仁、当归配伍可治疗血虚肠燥便秘;与金银花、连翘配伍可治疗痈疽疮疡。(2)制何首乌常与熟地黄、枸杞子同用,可治疗精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与当归、酸枣仁等配伍,可治疗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失眠健忘等。【简介】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反复蒸晒而成。秋季采挖,用时切片。(1)常与当归、白芍同用,可以用来治疗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等症;与山茱英、山药等配伍,可治疗因肾阴不足引起的遗精、潮热、盗汗、消渴等。(2)与制何首乌、枸杞子等同用,可治疗精血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简介】桂圆肉为无患子科植物桂圆的果实。7~8月份采收,干制人药。【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心经、肾经、肝经、脾经。【药物应用】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有经不调、崩漏等症。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面对大姨妈问题该怎么办? | 自己研究中医书?中医知识复杂晦涩,不仅不容易研究透,还一不小心容易用错方法。 | 上网找知识?回答杂乱繁多,不知是真是假。 |去医院找中医?开药治疗,费用高还不一定见效,好像又没到这么严重的地步。 为了避免更多人在月 经问题上走弯路,我把31年的临床经验和35年的研究心得,提炼浓缩成了3大版块:经 前调气、经期行血、经后滋 陰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