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赣江吉安县永和镇古丹沙渡的记忆

 01一线 2022-12-04 发布于江西

(诗歌)赣江吉安县永和镇古丹沙渡的记忆

/01一线

当年,北宋苏东坡东贬北归时,同吉州泰和知县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在永和讲经论道。他对恩师庐陵欧阳修的家乡很有感情,永和吉州窑久负盛名,因而,在吉州城和对岸的吉州窑所在地的永和逗留了很长的时间。所到之处,他都作诗题词,他对吉州城后河两岸的风光赞道“此地风光半苏州”。明代徐霞客西南之行江右游历吉安期间,从永和对岸的张家渡,搭乘小船顺流北下行十里,指着江左岸樯桅林立、商贾云集、车辐辘辏、舟东西南都会,对同伴说,“那里有个集市叫永和”。至鸡冈山下的丹砂渡码头,上岸去游历了对岸的青原山净居寺。丹沙古渡,见证吉州和永和两岸弦歌宴舞,春风得意的赣水泛起的金浪。南宋永和周必大和吉水杨万里等诸多达官显要文人市会在此川流不息,留下了许多佳话。

2022年3月,吉安县永和重建丹砂渡码头,并将在10月开通吉安段赣江通“永和吉州窑——吉州城白鹭洲(当年徐霞客歇宿上岸码头)——吉水桃花岛——峡江水电站”水上观光旅游热线,唤起宋代曾经的水上热闹情景。为此,2022524日应吉安市公共机构征集生态文明宣传作品活动(202256日至525日),写下了《古丹沙渡的记忆》这首诗歌,连同《七律·吉安赣江大桥重建通车》和散文《桃源仙境映庐陵》投稿参加了此项活动。据昨天(123日)吉安县机关事务中心的彭文军同志告知说,6月,市里经专家评审小组评比后,我有一篇作品获奖。2022121日从县文联得到杂志后,才看到散文《桃源仙境映庐陵》20227月选登在吉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井冈文艺》(总第45期)杂志期刊(奋力建设三区专号)P31-P33

由于本次吉安市公共机构征集生态文明宣传作品活动规定,参赛作品在评选之前要求作品应为原创且未发表过,为此,在得到《井冈文艺》(总第45期)杂志期刊(奋力建设三区专号)后,才记起曾经写的《古丹沙渡的记忆》这首诗歌,今天得以刊出。敬请大家点评!
鸡冈、丹凤仙岭、金凤山,
丹崖石下丹砂泉。
这里流传王、匡二位道仙炼制长生不老的丹砂故事。
清晨,山冈飞翔的丹凤引领周围的雄鸡起鸣,
叫醒了赣江两岸的永和集市和西北吉州府城,
勤劳的士民工商开始了乘舟渡水往来东西。
那一幕,是土壤叫见了种子的心跳,
向寂静和黑暗挑战,宛如复苏的生命。
赣江、禾水,螺川,激动的人们,
在此发现吉州、永和、青原之美。
山水之美,如凤岭群峰低昂,佳木天章丛茂,
山水之美,如汇水樯桅林立,渔商泛舟云集。
渔歌唱晚,或为风荡;含宫喧逐,或为韶歌。
曾经名公钜卿,来游其间,必有歌咏,以记其胜。
吉安此地风光半苏州,青原山水叠江南。
永和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
唐代吉州司户参军杜甫的祖父杜审言,
唐代鲁公吉州司马颜真卿,
宋代文学宗师永和欧桂里人欧阳修,
北归的大文豪苏轼和他的学生泰和知县黄庭坚,
归隐永和老家的宋代丞相周必大,
和他的同窗好友杨万里、胡铨,
南宋吉州太守创办白鹭洲书院江万里,
探访永和祖居地的南宋文天祥、同窗诗人刘辰翁
和他们的老师白鹭洲书院山长永和人欧阳子道,
明代吉安府庐陵知县的心学宗师王阳明,
吉安当地永丰状元曾棨、旅行家徐霞客等等名士大儒,
无不来往其间留墨记忆,唱响永和,留下故事。

东昌,永和古镇、丹沙渡,
徐霞客顺舟豪情指向了这个江左的集市,
东汉末年孙策置东昌县治而开埠。
唐代大兴佛寺至有南唐道教清都观。
唐末五代,“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置“柴草市”。
宋代因瓷业的兴盛,带动了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辟坊“三市”和“六街”。
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宴舞。
曾经民物繁庶,舟车辐辏,商贾云集,
成为江南重要商埠,名列“天下三镇”。
唐宋至元是那样的繁华,
奠定了吉安古称金庐陵、江南望郡的基础。
如今,是随风潜入夜的细雨,扶起了种子的勇气。
吉州窑是种子的灵魂,又一次被土壤发现。
种子在土壤里眺望着未来,甚至看见了星星的眼睛,
听见了不远处的赣江清流和周边熙熙攘攘。
从此种子从恩泽里渐渐走向黎明,
它遇见了阳光,遇见了和风,
遇见了河流遇见了芸芸。
它在夜色里奔跑,在晨曦里跳跃。
这里,土壤因种子而厚土,种子为土壤在复活。
土壤因种子而廉价,种子为土壤在升值。
从此种子春华秋实,土壤不再平静。
年复一年向土壤母亲交出最好的成绩。
我们在用四季的脚步,丈量着峥嵘岁月。
永和古镇丹沙渡,在对着种子微笑,
又在向赣江、禾水金道再次真诚表白。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猜您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