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兖州府志》中的金一凤之三:重修南楼夕月景观

 日月存心 2022-12-04 发布于山东

观兖州 知天下


《兖州府志》中的金一凤之三:重修南楼夕月景观

杜心广 杨忠敏 校注

一凤纂修《康熙兖州府志续编》(以下简称金志)卷三,建置志记:“《知府金一凤重建南楼碑记》。记曰,语有之,文以人传,地以文著。盖山川胜景,一经名人游践题咏,则后之览古者莫不留恋其际,虽千百年不能湮没焉。重其文耶?地耶?重其人耳。遑予牧于蜀之眉州,多取少陵逸迹葺而新之。兹为兖守于郡治东里许有培塿曰少陵台者,既旧南城楼址,少陵登楼赋诗之地。明分鲁藩扩南城而大之,于是楼建于今城台留有旧址。今楼圯,垂二百年,徒令览古者怅望于荒烟蔓草城头落照间。岂所以重少陵耶?予惟少陵诗歌多发于忠君忧国之念,因省父兖州司马临眺有作,雄浑苍奇,括尽兖之形胜,其系念君国,当于趋庭日即然。故曰:重其人也,而其诗其地自并传而益著矣。
康熙丁酉夏,予亟捐俸重建,乃题曰南楼,不惟与少陵存,亦以固金汤而壮形胜也,且镌刻于碑首及楼之间,而又扁杜诗在上字取太白,崔颢题诗在上头之义,盖眼景少陵巳道。予即欲不傚太白之搁笔得适落成于九日,予偕宾友登高览古而为之记”。
注解:

自古就是文以人传,地以文著。山川胜景,亭台楼阁一旦有名人游历题詠,流传于世,就会吸引好诗文的览古者流连忘返,这一崇文理念经千百年岁月风雨,不仅不会消失,而且因名人的效应,越来越被后人重视。人们在珍爱重视名诗名著的同时,更加对名诗名著的诞生地越发珍爱重视。更何况兖州少陵台是诗圣杜甫赋名诗《登兖州城楼》登临赋诗之地。千百年来,少陵台作为一个文化胜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诗人墨客到此观瞻追思诗圣,留下很多不朽诗篇。

兖州知府金一凤作为一个文化官员,在四川眉州任知府时,就曾多次对杜甫在眉州的文化遗址修整如新。他无论从政到何地,都以捐俸重修被毁坏的名胜古迹,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兖州府署东临的少陵台是明朝之前的南城门楼。明代扩城后,为纪念诗圣杜甫曾在此处登临赋诗,而专门留下这段城墙遗址。唐代的南城楼已毁圯二百多年了,清顺治年间滋阳知县在少陵台上建的八角楼也因康熙七年的特大地震震毁五十年了。金一凤任兖州知府五年之间,先修复了泗水大石桥,金口坝闸,南城门楼,恢复了官道上的交通枢纽和城防。之后,他来到少陵台上见被地震震倒的八角亭台附近长满了荒草树木,一片荒凉凄惨之景象,令慕名前来的访古者只能止步怅惘,心中暗想:自己要恢复这一名胜古迹。

金一凤认为,世人之所以尊称杜甫为“诗圣”,是因为他的诗作多发于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为念。当年他来兖州看望当司马的父亲杜闲,登临南城门楼赋五律《登兖州城楼》,该诗意系念君国天下,雄浑苍奇,括尽兖州府周边山水名胜,文物古迹。该诗作为杜甫年轻时期的成名诗,倍受世人尊崇,被收录《千家诗》中。尊重崇拜诗圣,更应该重视名诗的诞生地,千百年来,很多名人墨客登少陵台怀古,写下了许多缅怀诗圣的诗篇,兖州也因这首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知名度。

康熙盛世是文化发展时期。康熙皇帝南巡到曲阜祭孔后驻跸兖州府,他在《南巡笔记》中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十一月十八日,去孔林祭孔子墓后,出林门即西发,“行三十里驻跸兖州府,杜甫所谓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是也。”(注1)一代明君在这里把杜甫的名诗句,当成了兖州府城的代名词。

金知府作为康熙王朝的忠臣,对圣祖仁皇帝更有一番忠爱之心,他认为自己捐俸重修少陵台名胜也正合康熙皇帝尊崇诗圣《登兖州城楼》名诗之意。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夏,金一凤捐出俸银,差人清除了少陵台上的荒草杂树,重建八角楼,并在楼门上重题"南楼旧址""纵目处"匾额,楼内供奉杜甫画像诗碑。重修后的少陵台八角楼固若金汤,又成为府城八景之一的“南楼夕月”名胜景观。为了更好的突出少陵台的声望,金知府认为不应仿效诗仙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注2)诗搁笔之法,题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和太白赞黄鹤楼的两首诗。刊碑立在少陵台上,意为诗圣杜甫《登兖州城楼》名诗可与崔颢,李白赞黄鹤楼的名诗相媲美。

重修后的少陵台落成之日,金知府偕宾朋好友登上少陵台怀古,心中又为自己修复了一处兖州府城的名胜古迹而感到欣慰,特撰文并书丹《知府金一凤重建南楼碑记》镌刻碑文立在少陵台上,供后人瞻仰。

注1、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版《兖州府志》卷之首下第五页,圣祖仁皇帝御制文《南巡笔记》。
注2、崔颢,唐开元间大诗人,官至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雄伟。最为人们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曾为此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本文少陵台老照片为禚永谦先生提供)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