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项植保创新技术示范引领农药减量增效

 深海之星ccpsl0 2022-12-04 发布于湖北


      8月10日,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在上庄镇西马坊村“京西稻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基地”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无人机防治水稻和玉米病虫害的启动仪式,现场展示了生物食诱剂诱杀、信息素协同农药增效等多项植保创新技术,将无人机飞防与新型施药技术结合、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有机结合,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海淀区农药减量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活动现场,全体人员观摩了植保无人机防治京西稻主要病虫害的过程。此次飞防主要针对水稻稻瘟病、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虫害,并适量添加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将防治病虫害和提质增产相结合。
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该防治方案还创新性地在农药中混合螟蛾类害虫食诱剂,将害虫成虫集中诱杀,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害虫的产卵数量,将传统的灭杀幼虫改为成虫和幼虫统一杀灭,可以说是害虫防治领域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极大增加了对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
据承担此次飞防任务的企业负责人介绍,此次将对1400亩京西稻无人机施药,预计在2天内完成,抓住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节点,采用无人机自动施药,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强了施药效率。
“自2018年首次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以来,海淀区已连续4年利用无人机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向敬阳介绍,智能植保无人机代替人工喷洒药物,不仅省时省力省人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推动了农业的绿色发展。“今后,我们还会将水果等其他作物都纳入到飞防范围之内,增加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进海淀农业的绿色发展,为稳产保供夯实科技基础!”
据海淀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郑禾介绍,2022年,海淀区农技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内绿色防控企业以及海淀的种植园区多方合作,集成了一批新型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技术,形成了一套病虫害防治新体系。
该体系包括螟蛾食诱剂、夜蛾食诱剂诱杀技术,害虫信息素协同农药增效技术,多种赤眼蜂混合释放技术,以及无人机撒施缓释颗粒剂防治玉米害虫等新型技术,这些新技术更绿色高效,对环境更友好,对作物更安全,在海淀区乃至北京都是首次使用。

图片

未来几天,玉米病虫害飞防工作也将如期开展。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梅向东介绍,此次海淀在北京市采用无人机防治玉米病虫害,首次使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的新型缓释颗粒剂与无人机撒施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玉米喇叭口期,通过无人机将生物农药颗粒剂撒施滚落到玉米喇叭口中,从而能够极大地增加持效期,保护玉米在此时期不受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甜菜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危害。这一新型防治技术与传统化学农药喷雾相比,防效至少提高36%。
与此同时,海淀区还将首次通过无人机在玉米田成对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增加了害虫的防治范围,常见的玉米害虫都将被赤眼蜂寄生。该技术采用特殊结构的释放器配合无人机,一次释放两种不同种类的赤眼蜂蜂球,两个蜂球用细线链接,降落时有极大概率悬挂在玉米上,可以避免雨水天气影响,提升赤眼蜂的孵化效率,极大增加防治效果。
此外,海淀区还引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如害虫信息素协同农药增效技术,将夜蛾食诱剂、蓟马食诱剂、蚜虫报警信息素等与生物农药混用施药,通过信息素调节昆虫的行为,增加生物农药与害虫接触机会,从而大大提升防效。
此次启动会通过展示上述植保创新技术,进一步宣传推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的应用与示范,为海淀区农药减量示范推进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片


技术简介

1

生物食诱剂诱杀技术

生物食诱剂是通过提取多种植物中的单糖、多糖和植物酸,混配成具有吸引和促进害虫成虫取食的物质。将食诱剂包裹在高分子缓释载体中,在田间持续高浓度释放植物芳香物质和昆虫信息素引诱物质,用以引诱靶标害虫到混有少量快杀型杀虫剂的诱饵中,以“集中诱杀”代替传统“全田喷洒”的方式,使用少量生物农药就能达到诱杀成虫的目的。能够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在雌性成虫产卵前,可同时诱杀雌性和雄性成虫。能降低害虫种群基数,一般每诱杀一头雌性成虫,可平均减少300-500头幼虫。

生物食诱剂不含有任何农药成分,不接触农作物,无农药残留,不污染水源和土壤,对食品和土壤环境安全,属环境友好型产品。目前能够成熟应用的包括实蝇食诱剂、夜蛾类食诱剂、螟蛾食诱剂和蓟马食诱剂等。

2

害虫信息素协同农药增效技术

昆虫信息素是昆虫之间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包括:性信息素、利己素、协同素、聚集信息素、追踪信息素、告警信息素、疏散信息素等。
其中一些信息素种类可以用来作为农药使用的助剂,跟农药一起喷施后,通过影响昆虫的行为习性,增加害虫与农药的接触,从而增加防效。

3

多种赤眼蜂混合释放技术


用特殊结构的释放器配合无人机,一次释放两种不同种类的赤眼蜂蜂球,两种类型的赤眼蜂的寄生习性不同,寄生习性有互补,防治范围增加,增强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同时两个蜂球用细线链接,降落时有极大概率悬挂在作物上,可以避免雨水天气影响,提升赤眼蜂的孵化效率。

4

无人机撒施微小缓释颗粒剂

该项技术以生物农药颗粒剂代替农药雾滴,充分利用玉米植株顶部叶片生长形成的天然喇叭口和无人机的下压风场,使无人机撒施的微小颗粒剂能够有效达到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的危害部位,防治效果与喷雾相比,可提高36%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