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家口神秘的闪家大院——御制闪宅内幕(2—3)

 tweedle 2022-12-04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在中国长城以北桑干河畔张家口的涿鹿县有一个神秘的闪家大院,这是河北省张家口著名建筑,多年一直藏在深闺人未知,这座神奇的大院,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让我们慢慢揭开。

闪家大院又名御制闪宅,位于河北省张家口涿鹿县城西关,始建于明清年间,这是一个座南面北的大宅院,它由九座独立但又互相连通的院落组成,俗称“九连环院”。另外,还有一处后花园和一座漂亮的古式小楼。整个院落呈双“回”字形,分为9个大院,内套几十个小院,上百间房屋,建筑面积数千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闪家大院原有1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河北张家口南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原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闪家史料、闪家珍宝专题等的资料陈列。

闪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闪家”之说,名扬塞北张家口,誉满海内外。

为了揭开张家口神秘大宅院——闪家大院面纱,下面请看张家口文史学者薛春孝采写的《御制闪宅》:

二、闪义其人

闪义出身贫寒,天性仁厚,善教子孙,他先后培养儿子闪恒兴,从小教他习武,闪恒兴于乾隆三年(1738年)考中戎午科武举第三名。闪恒兴牺牲后,他又培养了五个子孙,长孙闪跃龙、三孙闪煜龙考上武进士,次孙闪焕龙、四孙闪熠龙考上武举,曾孙闪曙天考上武举,为国家培养了人才。

乾隆五十二年,涿鹿大旱,饥民们成群冲击集市,制造混乱,闪义出头组织队伍救灾疏导,平息了内乱,卒年八十八岁。

三、闪恒兴的传说和事迹

闪恒兴自幼便与众不同,是有名的大力气、大胆、传说儿时有一天和小伙伴们在晚上玩耍,忽然撞到一位巨人的腿上,那人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要力气”。从此后,闪恒兴的力量越来越大,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力士。民间说这位巨人是上天派来人间为人类脱困解危的“夜游神”。

有一天,一户人家在更换底部腐烂的房柱子时,不慎房檩下坠,房子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可巧恒兴打此路过,见此状急忙上前用双手将下坠的房顶檩狠劲托起。众人趁势将房柱换好。这才避免了一场房塌人伤的大事故。

闪恒兴自幼忠厚仁义,性格与父亲很相似。从不恃勇逞强与人争斗。当时,州城东乡有个武举人,听街头巷议说闪恒兴如何本事大,他不大相信,一天去登门造访。时值寒冬,恒兴请客人热炕上就座,在炕桌上摆茶聊天,功夫不大会儿,恒兴推说有事去去就回。结果客人等候良久,不见主人踪影,便下炕穿靴准备去寻找恒兴。当他穿好靴子往起一站,脚被割得生疼。低头一看脚上穿的不是自己的鞋子,将鞋子脱下来一摸,鞋底里面布满铁钉。此时恒兴回来,连声抱歉。二人换过鞋子,见恒兴行动自如,毫无疼痛之感觉。此时客人方信街巷议论恒兴本领如何了得不是妄言。从此以后,两人相交甚密。

闪恒兴于乾隆三年(1738年)考中戌午科第三名武举,在考场上他一已之力将八匹马所驾马车拉定,使其不能前行。录取后任乾隆侍卫。

据说有一天,乾隆皇帝在御花园凉亭中小坐,闭目养神忽听到半空中有马蹄声响,便朗声问道:“天上跑马何人”?天上有人应道:“我是二弟云长。”乾隆思忖:他既称是二弟,那我这就是刘备转世了,既这样那张飞,赵云现在如何?随即对空中又问道:“那三弟现在何处?”答道“三弟在某县为县令。”“四弟呢?”回声道:“四弟就在你身边。”

回答之间,马蹄声渐远去......

而后,又下道圣旨调某县令进京,意在昔日的义弟张飞、赵云能与自己朝夕相伴。哪知,那个县令却是胆小如鼠,接到圣旨后,以为皇帝要究办他干过的什么错事,竟然吓死了。

乾隆伸个懒腰,方知刚才休息中已然睡着而做了个梦。但他认定这是真事。看看旁边只有闪恒兴侍卫陪伴。此后,对闪恒兴愈加看重。

   有一次乾隆外出遇险时,闪恒兴及时出手,奋力解救,使皇帝化险为夷。事后,皇帝擢升恒兴四品武官授带刀护卫,并拨专项银款,在州城西关建造了这处宅院作为奖赏。连同半幅“执事”一并赐予闪恒兴(执事指古代衙门里摆放的、或官员们出行时用的开道铜锣和写有“回避”、“肃静”的各两块木牌。而只有铜锣和写有“回避”、“肃静”字样的各一块木牌即为半幅“执事”)。当时,因皇家避讳,闪恒兴救驾一事不能对外宣扬,只是在闪恒兴家族中口口相授,代代相传,所以清朝光绪年间版影印《保安州志》也就避开此事,未收录志中。

闪恒兴任职期间恪尽职守,屡屡建功,保得一方百姓平安。在剿灭一处盗匪行动中,官兵曾两次被山寨女匪首所败。第三次恒兴带兵前往清剿,在与山寨女匪首交战中,恒兴将其生擒于臂下,而女头领暗中将恒兴战靴上所插匕首抽出刺进恒兴肋间。闪恒兴感觉肋下刺痛,臂间用力一夹,顿时竟将女首领夹死了,自己也因流血过多而遇难。

乾隆帝听到闪恒兴阵亡的消息,悲伤不已,下旨谕祭,并萌子(由次子焕龙世袭皇上给父亲的封赏)。

事后,有戏剧班子编剧名《小金川》将恒兴之事传颂。

闪恒兴战死后,他的一位贴身侍从,周姓老兵将他的遗体护送回涿鹿老家,安葬在县城西的黄阳山麓。坟前竖有一块大型石碑,在碑顶端雕琢有两条在云雾中翻滚的飞龙。

周姓老兵因为没有家室,就再没有回原籍,一直留在闪家,由闪家后人为其养老送终。他的坟头就紧挨在闪恒兴墓的一旁。一直以来恒兴后人在扫墓祭祖时都把周姓老兵一起祭奠,并尊敬的称他周爷爷。在之后的一段岁月里,在闪恒兴墓的后边又陆陆续续竖起十多座大型石刻墓碑,都是他那些成才儿孙的墓葬。远远望去很是肃穆、壮观。只可惜,那些铭碑全都毁于那个动乱的年代。至今,在白塔寺村水渠上被当做桥梁用的石块,还能依稀辨认出墓碑的模样。上面的字迹已被风雨侵蚀得难以辨认了。

闪恒兴生前所穿盔甲及所用兵器等遗物也一并被带回涿鹿老家,使儿孙后代见物生情对先辈有个念想。闪恒兴所使用的兵器,有双锏大刀等,其中一柄铁杆大刀约重120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