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脱实向虚、轻资产、劳务外包、扁平管理——给出版及发行企业生产自救的几点建议

 路边小石杜辉 2022-12-04 发布于北京
                  文/杜辉
行业啥情况,市场什么状态,数据已经很清楚,今年也写过不少文章分析,感兴趣的自行翻吧。现在的情况,说出版及发行企业到了需要生产自救的地步,也不算夸张,算应景吧。这里说说个人的几点建议,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活一天珍惜一天吧。
前文给过企业及个人一点建议,帮助大家在汹涌大潮中活下去。企业方面有四点建议:1.压缩规模,裁减非核心、弱盈利的产品线;2.谨慎扩张,减少投资;3.裁撤冗员;4.少做多琢磨,没想明白就别做,想明白就下决心转型求生。
个人也有几条建议:1.既然这个工作不能糊口或者即将不能糊口,那就多学些新技能,接触一些新领域。2.如果所在的平台看着没机会转型活下来,也没必要殉葬,避免温水煮青蛙。3.放低预期,减少支出。4.少看自己已经熟知的事物,多了解未知的世界。
今天再就企业经营管理上说几点建议,这个建议大体对出版及发行企业都有参考意思,当然纯经济以外的因素不考虑,那些也不是个人能说的事。
一、 脱实向虚
发行企业,尤其是开实体店的,还是要果断转型。关停部分甚至全部门店,或缩减营业面积。现在网络发达,网购的生活、消费方式已经成为主流,死扛门店的情怀没意义,还会拖死自己,不值得。销售平台,销售方式很多。有大网商的自营店、加盟店;有自媒体的直营店;有社群销售的平台;有个人或企业的代销店,等等。反正方式很多,渠道不比传统的少。大企业留一些旗舰、客服性质的门店即可,其他都可关闭。中小企业不留都行。门店的房租、人力、水电暖物业等成本是多少,不用分析了吧?把销售渠道从实体转到网络能节约多少成本?扣除情怀和虚的因素,性价比应该很有诱惑力吧。
作为出版企业,实体店的销售已经下滑了一半以上,你还坚守这块阵地的风险是否太高了?首先,销售下滑,货卖不动,那自然退货、损耗、压账、账期就会在已经很高的基础上再攀新高。其次,门店销售下滑,那自然结账频率、周期也会下降。再次,在前两点的叠加下坏账概率会大大增加,这时候还坚守实体店渠道徒劳无功,有害无益,这就不如把销售渠道网络化。最次,维护网店渠道所需要的人力多少比实体店要少,管理费用更低,也是节流增效的一种选择。这种转型最起码损耗小、压账小、结算周期短、成本低。当然网络就是争头部的模式,二八定律,你的产品如何是二而不是八那就是自家本事了。卷生存模式下,强的更强,不强的那只有死得更快。但你不去卷肯定是必死,而且很快。
二、轻资产
减少固定资产、不动产的投资,对于需要投入大量资本的项目谨慎、谨慎、再谨慎。固定资产是消耗品,当然必要的、良好的办公设备是需要的,比如电子设备、办公设备等,但这些以外的则可以压缩。房地产这类不动产更是少碰。现在啥行情不用说了吧,未来只会再降。就算确实需要,也不着急现在买。未来大部分设备、房地产都是买不如租的行情,所以留着现金吧,最起码踏实。
新项目的上马同理,或者是已经上马但还需要继续大量填钱的项目能终止就终止,别犹豫。当然科技创新上的投资是必须和有益的。创新弄好了,有实际的突破,那未来你就是幸存者甚至是新星。但一定是真创新、有突破,口炮,抄袭、复制已有的技术和模式,这些没用,啥时候了,别自己哄自己玩了,要命的。务虚忽悠的时代过去了,只有创新才有未来。
三、劳务外包
劳务外包不是用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是能节约一些成本,但这种模式弄得同工不同酬,有失公允,对企业发展、士气、管理有太多的腐蚀性,个人认为得不偿失。这个劳务外包是把工作分解成不同专业分工,然后找对应的服务商、兼职等完成工作。核心的、把控质量的环节肯定还是要自己来弄。但既然很多工作外包了,那自然就可以压缩岗位,节约人力成本。人少了,办公、房租等成本也会相应减少,这不就是属性加成嘛。
同样的费用你雇用一个人,对方也许很难满意。因为这里涉及到办公、管理、社保、税费成本。最后员工的纯收入是大打折扣的。而且既然有员工就需要有管理,岗位多了,人多了,人力成本、其他成本都会增加,想想就心疼银子。但如果是劳务外包,你只要找对了合适的服务提供者,那用同样的价格你会得到很好的服务,不错的人脉。只要管理到位、核算精准,同行费用下你不但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还能节省下一些成本,性价比不错的选择。
四、扁平管理
作为企业,中高层是财富也是负担。如果企业架构合理,中高层真有能力,企业用人得当,那中高层确实是巨大的财富。但现实中,大部分企业的中高层不但不是财富反而是负担。一个中层管理者的薪资是干活员工的多少倍?少了是一点几倍,多了就是几倍。到了高层那就是几倍十几倍的差距。但很多人真的值这个钱嘛?很多岗位的存在,非但不能给企业创造效益、管理团队,反而是内斗的发源地,反而会拖累效率,阻碍业务开展。所以企业如果要在人力资源上瘦身,那中高层是最佳切入点。效果大,代价低,而且很可能对企业还有正面作用,何乐不为呐?
况且既然中高层少了,那企业的管理、运作自然就扁平化了,效率不是更高?如果老板大方点,把裁撤中高层节约下来的费用,给留下干活的人提高待遇,那在这种倍卷的大环境下,大家对企业能不以身相许、同生共死嘛?士气杠杠的,想想就开森。
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你做什么都是要打破以往的习惯,都要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有利益就有纷争,就闹心,就难受,但为了生存,必须有所改变,有所牺牲。谁是代价,只能去评估取舍。个人嘛,大环境如此,只能提高生存力,跑赢其他竞争者。没辙,我们拼尽了全力,只是为活着不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