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话科幻文化与产业新发展 增强中国科幻文化国际软实力论坛在京举行——中国青年网

 singer0852 2022-12-04 发布于北京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张亚云)11月2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增强中国科幻文化国际软实力论坛暨年度科幻新作发布研讨”线上会议举行。 

  其间,文学、出版、影视、传播、游戏、动漫等文化科技界嘉宾线上相聚,就如何增强中国科幻文化与科幻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讨。论坛还举行了年度科幻作品《天幕征途》的首发仪式。 

  新分享:星际文明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宇宙有文明生态链 

  科幻是人类想象力与科技的结晶。它作为一种文化风格、创作类型,兼具着极高的包容性,甚至超前于时代的意义。《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一直是广大读者广泛探讨的话题。会上,《天幕征途》一书的作者朱宇清提出星际文明“山峰优势”法则,对《三体》“黑暗森林”法则做出了再思考,引发与会嘉宾的思想碰撞与热烈讨论。 

  “'山峰优势’法则是指'如果一个文明比你更发达更强大,在你发现她之前,她往往能够先发现你;虽然这并非绝对,但自然概率如此。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之间,好比站在山峰与平地上的两个人,往往是站在山峰之人先发现平地上的’。”朱宇清分享。 

  与会嘉宾认为,无论是“山峰优势”法则还是“黑暗森林”法则,没有对错之分,都是对宇宙文明的一种探索与思考,都是由中国科幻作家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科幻作家独特的想象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联合会理事长原平方认为,科幻创作者要突破从单一的地球视角看宇宙的自我局限性。他指出,周有光老先生曾提出要“从世界看中国”,《天幕征途》的写作手法是从宇宙看世界、看地球的视角。 

  在研讨中,朱宇清还提出了“宇宙文明生态链”的概念。他认为,科幻作品需要打破常规的二元对立结构。当下,在美国的一些科幻大片中,整个宇宙中只有两个正在发生冲突的星球,星球间除了战争就是战争。朱宇清认为,星际文明未必是简单的二元对立体系,而应该是宇宙文明生态链。 

  谈创作:要让科幻意识变为有趣的故事,要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中国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表示:“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为我国文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所以在拯救人类未来命运的科幻世界里,中国的科幻故事、科幻英雄不能缺席。”  

  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信息处处长王志祥认为,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优秀科幻作品,但相比欧美科幻大国,科幻文学数量偏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较为匮乏。归根结底是我国科幻创作的原创力还不够,需要更多科幻作家积极参与,让科幻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幻编辑部主任王卫英表示,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眼界在拓宽、品位在提升,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科幻文化作品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我国的科幻界创造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科幻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 

  核工业学院副校长朱向军谈到,科幻承载着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双重任务,中国科幻就是要讲好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故事。“面向未来,大力发展科幻文化,营造科幻产业生态,是全社会极为重要的课题。” 

  “中国科幻作品及其延伸的文化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等待挖掘。”中国科普作协科影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育智认为,我国目前诞生了许多前沿科技成果,如何将这些看似离大众遥远的内容通过科幻想象融入国人的认知,让科幻意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影响更多人,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聚焦产业:原业态潜力不断释放,“科幻+”生态有望形成 

  科幻创意产业是美国第二大创汇产业,好莱坞科幻电影不仅成为美国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还占据了全球科幻文化市场的绝大份额。那么,目前中国的科幻产业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呢? 

  据掌阅科技副总裁陈永倬分析:“中国科幻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从科幻小说到影视,游戏,周边,主题乐园,科幻演绎等原业态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他认为,在未来,有望形成“科幻+”的产业生态。 

  保利文化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李卫强认为,中国如何想象未来,中国人如何看待科技和人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将极大地影响未来世界的走向和格局,不论是小说《三体》还是电影《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都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深刻结合,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展现了中国人对未来的忧患意识与历史担当。 

  “我国国家科幻产业起步虽然晚,但发展非常快。”国创智库理事长兼秘书长房呈军介绍,2019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700亿,同比增长超四成。2020年,我国科幻产业总值也达到了551.09亿元。当然,与美国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全球外交官之夜秘书长许云祖表示,“科幻产业整体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除了现代科技手段的呈现,最重要的还是国家软文化的输出和广泛的认同感。只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能将蛋糕做大做强。”  

  如何为科幻产业赋能,助力中国科幻产业更加自信地迈出国门?商汤科技数字首席文化官张宛娴表示:“AI技术可以让科幻场景逐渐走进现实生活。”她认为,未来无论是故事创作、绘制图片,AI都可以帮助科幻创作者将脑海中的想象化为炫酷的实体。AI还能赋能科幻电影行业,解决拍摄科幻素材中遇到的困难。 

  快手副总裁周晓晗说:“根据平台的数据分析,喜爱科幻的更多是年轻人。对于科幻创作者来说,需要根据人群,对科技时代发生的风起云涌的变化有充分的感知力,并将对时代变化的思考反映到科幻作品中。”她认为,科幻创作应该打破小圈子,积极跨界,打破科学、人文、艺术、教育之间的隔阂,与“圈外”融合,营造共融的生态,产生更大的动能。 

  “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深厚土壤、有根基,现在我们有更发达的科技,还有14亿人口的市场,所以中国发展科幻文化有优势、有潜力、有信心。”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