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吃掉了”我们手机的内存?作为消费者,我们凭什么要为此买单

 逍遥_书斋 2022-12-04 发布于河南

在消费者选购一部手机时,通过对品牌、像素、外观、处理器等因素的筛选,选定了心仪的手机型号。

文章图片1

之后,还要进一步选择手机内存。不同内存对应不同的价格,内存越大,价格越高。

从第一部智能手机的出现,到如今一代又一代智能手机的开发,手机内存逐步增加,消费者的内存焦虑却愈演愈烈,好像啥都没装,手机就卡成了砖头。那么,是谁“吃掉了”手机内存?

什么是手机内存

手机内存与电脑内存相似,分为存储内存和运行内存。

文章图片2

存储内存是指手机本身这个固定存储器,负责储存用户需要保存的文档、视频、图片等内容。运行内存则主要负责存储,各种应用软件,保障程序运行。

如果手机内存占用达到使用限度,手机存储空间不足,手机将会卡顿、无法运行,应用软件也会出现无法打开、闪退等情况。

占用手机内存的元凶

1、功能丰富的手机软件。科技发展与人才涌入,开发出了丰富多样的手机软件。

文章图片3

从休闲益智游戏到旅游出行工具;从通讯社交工具到教育学习平台;从高效办公应用到健康美容助手;手机软件的功能逐步完善,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最初购入时的几十款软件,到长期使用后的上百款应用,用户选择下载安装的软件越来越多,占用的存储空间也越来越大。

同样,出于巩固用户、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角度,手机软件的开发机构也在不断丰富内容、开发更多功能,这样手机软件的内存也随之增加。

文章图片4

而且,随着用户使用时间的增加,手机软件在运行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应用数据和缓存垃圾。

这些应用数据与用户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存储在手机中便于查询和使用,不能即时删除。

2、即时存储的强大功能。手机拥有强大的存储功能,已经逐渐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储存工具。

文章图片5

当用户外出旅行、朋友聚会、游览参观时,会使用手机,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美好瞬间。

当用户外出办公时,由于手机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办公工具。因此,需要存储大量办公文件。

当用户培训学习时,出于环保、便捷的角度,手机逐渐成为用户的智能笔记本,进行笔记记录、图片存储和音频记录。因此,储存功能也占用了大量手机内存。

文章图片6

3、追逐利益的生产厂商。同一型号,不同内存的手机在技术上并没有较大差别,生产成本差距不大。

但是,设置了不同存储能力,能够设定不同价格档位。消费者购买更高价格档位的产品,厂商就能赚取更多利润。

通过对于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厂商发现,通常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中等价位和最高价位的产品,设置更多价格档位也进一步扩大了利润空间。

文章图片7

同时,手机内存作为消费者选购手机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厂商可以以此作为卖点。掌握内存优势,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使厂商在同行业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推出更大内存的产品,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的内存焦虑,能够吸引用户主动更新换代,购买新产品,人为创造市场需求,促进商品销售。

或许大家已经意识到,近些年来,各大手机生产商推出的新品手机,其实并无多大新意,很多时候都是在摄像头上打转,几百万上千万像素之类。

而在这个时候,消费者因为内存原因不得不更换手机,这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文章图片8

或许也正是基于这一因素,许多开发者并不急于优化软件内存,同时对于手机电池寿命的研发投入,在总研发投入的占比也是不断缩减。

毕竟,如果真的“一机用三代”,又有多少人会不断更换手机呢?

节省手机内存的建议

手机中存储的垃圾文件,可以通过内存管理软件进行及时清理。需要存储的文件数据可以上传到网盘等云端存储,进一步减少对手机内存的占用。

文章图片9

用户要定时通过文件管理软件对手机中的文档数据进行整理,删除重复文件,压缩闲置文件。对于不常使用的闲置应用软件,及时删除。

出现手机内存严重不足时,可以将重要数据上传到云端备份之后,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

结语

消费者不必对于手机内存产生焦虑情绪,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减少手机内存占用。在选购手机时,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即可。

手机本就是需要定时更换的产品,不必为了延长使用时间而追逐内存最大。同时,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不同。

文章图片10

不常使用手机、不需要太多功能的用户,可以选择内存相对较小的手机,够用即可。

需要大量使用手机进行办公、学习的用户则需要选择内存较大的手机,以免因内存不够影响文件存储。一定要按需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