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继刚(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转型刚刚好) 最近的多起P2P爆雷事件,让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归,他们被称为“金融难民”。 这其中,有不少是积攒多年的养老钱,还有子女的教育准备金,有些还是辛苦多年的积蓄。那些跑路的骗子们,才不管他们的疾苦,那种血本无归,又得不到任何补救措施的挣扎与绝望,并非所有人都能体察。 除了要严惩那些挨千刀的,我们该反省什么: 1、那些承诺收益回报超高,甚至高的离谱的投资标的,是如何让你心甘情愿的拿出真金白银去投资的? 2、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平台本身,还是过往案例,都有过投资风险提示和预警,在点击同意之前,是否真的想过防范风险的问题? 3、不管是朋友的推荐,还是被商家的广告所吸引,重要的是,在投钱之前,是否真正思考和判断投资标的的风险和收益,不仅仅是停留在诱人的预计回报率上? 至少,这些反省能让今后的投资决策更加谨慎。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绝不能被别人换个马甲后样子所欺骗,继续被人牵着走,一次又一次中了高回报的毒。那样的话,真的就成为骗子们的目标客群,等待被收割了。 猪没了,只留下一地猪毛。 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前两年还是创业者眼中香饽饽的“互联网金融”(P2P居多),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急先锋,却为何一瞬间相继暴雷,跑路的跑路,自首的自首,只剩下痛苦的投资者挣扎和追债?说好的互联网风口,说好的模式创新,难道都是鬼话?当年那些P2P的创始人们,不都说自己要成为“风口上的猪”吗?现在,猪特么都去哪了? 猪没了,只留下一地猪毛。 风口重要,还是猪重要? 提到“风口上的猪”,人们往往首先想到雷军。自2013年开始,雷军就经常提“飞猪”理论,大意是:台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后来,雷军不止一次的解释过: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风口,而在于猪。任何人在任何领域,都需要苦练实干,如果没有基本功,空谈飞猪就是机会主义者。《快科技》(驱动之家)有篇文章,专门考证谁最早提出了“飞猪理论”,他们发现,2006年7月4日,海尔张瑞敏应邀出席《中外名家》论坛并做主题演讲。在开场白中,张瑞敏提到:有很多人说海尔目前在国内还算是一个比较知名的优秀企业,其实,有一句俗话叫做“台风来了,连猪都会飞”。我们海尔就是那只“会飞的猪”,如果不是国家改革开放20年的市场环境好,我们也很难做到今天的效果。 顺势而为+修炼内功 对比雷军和张瑞敏的话,核心都在强调顺势而为。但,并不等于说,一家公司只要坐等风口,就可以什么都不做,像拆迁户那样,碰到风口,生意好的不得了,可以天天数钱了。首先,要成为地段好的拆迁户,除了父母的命好,还要看过去的积累;其次,即便是拆迁户,也不乏那种“钱来的快、去的也快”的人,毕竟,风口送来的钱,留下也会有点难。说白了,如果打铁先得自身硬,德不配位、能不及命,即便来了台风,最后也可能摔下来。 这就需要我们回答最根本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猪到底能不能飞上天?第二个问题是,台风过后,猪去了哪里? 关于第一个问题,逻辑上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让猪长翅膀 这比较难,属于基因进化的问题,往往都得以千百年计。至少眼前的猪,耗不起呀。现实中,指望一家企业改变产品和文化基因,其实非常难。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企业学习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最后成了比艰苦、比加班、比谁更惨,这连东施效颦都算不上,只能是照猫画虎,适得其反。 第二种方法,让猪搭便车 确切的说,是搭便机。但,前提是,必须买上票,必须不误点赶得上,不能遇到恶劣天气取消。现实中,企业是可以搭便车的,但必须有良好的关系、靠谱的资源、足够的实力,否则,其他企业(合作伙伴等)连搭便车的机会都不给你。 第三种方法,让猪遇台风 要求猪正好处于风口(除了命好,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多年的准备,而且要熬过无数个见不到台风的日子,至少企业要活下来),而且方位和方向要好,否则不是飞起来而是被抛出去,抛到哪里,结果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第二个问题,有三种结局: 第一种结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那些熬过了创业期,有差异化优势,满足客户需求,建立起核心竞争力,经历过行业的多次洗礼的公司,在台风到来后,终于一飞冲天,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非典时的阿里巴巴、开拓运营商业务初期的华为、推出手机之前的小米、微信推出前的腾信,都属于这种情况。无法想象,如果这些公司本身就是皮包公司,就是靠特殊资源垄断市场,怎么可能会有后续的加速增长。因此,那些有着良好管理内功、强大文化基因、独特产品优势的企业,才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第二种结局:没风凑合活,有风死翘翘 有些企业,平时还可以靠一些资源活着。特别是有业绩的时候,往往能掩盖住所有的管理问题,半死不活的向前发展。一旦台风来了,在带来更好业务发展的同时,也会相应的放大过去被掩盖的问题。机会多、问题更多,一旦过去积累的问题接着台风大爆发,甚至超过了机会所带来的业务增长,那么生存就会是个问题,更不要说抓住机会了。比如,国内很多的僵尸企业、在盈亏边缘勉强存活的企业、靠国家政策占据垄断优势的企业等等,台风来了,或许也是他们自我变革的时刻,要么革命,要么被革命,这将是一个分水岭。 第三种结局:不说了,你懂得 因此,任何时刻,做强业务、做强能力、做强文化和管理,都将是一家公司的基本功和天然使命。反过来,不创造客户价值、没有让客户满意的“绝活”、天天玩概念、总做着白日梦,即使台风来了,又有何价值? 再回到管理。对于那些上有领导、下有员工的中层管理者而言,如何才能练好内功、提升管理,在风口到来的时候,能够扶摇直上?点击“阅读全文”,看中层管理者“扶摇直上”解决方案 ¤点击“阅读全文”,即刻获得千聊独家《扶摇直上: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进阶课》¤ 本文版权归属“转型刚刚好”公众号 欢迎大家分享,如要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TOP1:一声巨响,能否唤醒三星重生DNA TOP2:苹果转型:万亿背后的三大战略洞察 TOP3:管理者,别让道德绑架理性 TOP4: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胡扯,是认知 TOP5:游戏化管理:团队管理的正确打开方式 TOP6:赋能有毒?别错把赋能变“负能” TOP7:以人民的名义:达康书记转型记 TOP8:天吉,地利,正转型 TOP9:万科是谁?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TOP10:剑桥思行记:战略新接力,转型刚刚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