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略的入口:要机会,而不要机会主义

 转型刚刚好 2022-12-04 发布于北京

机会是“时势”,机会主义是毒药

  文/杨继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转型刚刚好)

多年前,雷军那句“风口上的猪”点燃了很多创业者的激情与梦想,找到风口,并成为那只幸运的“猪”,就成为很多人的梦想所在。只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期望能成为“风口上的猪”的创业者铩羽而归。马云在谈到“飞猪理论”的时候说: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于是,那句“风口上的猪”顿时成了人人喊打的歪理邪说,彷佛创业不成功,全都是被“飞猪理论”所蛊惑,自己也是上当受骗的受害者那般。

显然,这样的结论丝毫经不起任何推敲。“风口”很重要,这是老天爷给的。以福布斯每年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为例,上世纪的能源、制造、商超,本世纪的金融、科技、互联网,除了像沃尔玛少数几个长期“霸榜”的常青树外,几乎是每过10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同属于一个新崛起行业的优秀企业。为什么他们会批量崛起?难道其他行业的企业管理就不优秀,运营水平就不高?显然,这要归功于“风口”,归功于产业周期与行业趋势。

01时势与英雄
—————————————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再看看包括福润富豪榜在内各个创富榜单,更是体现出各个发展周期内的行业“新宠”。比如,十年前的富豪榜,前十名几乎是都是房地产富豪。近几年的榜单,则多了不少互联网新贵的面孔。从这个角度而言,“时势造英雄”远比“英雄造时势”更有说服力。如果我们把“风口”当成时势,“风口上的猪”没任何毛病。只不过,成为“风口上的猪”,也需要资格,风口一定会过去,或者说,一定会有下一个风口,在某一个风口期飞起来,还能保证风口过去时,不掉下去,那才是真正优秀的“猪”。那种一直指望“风口”的力量,以为只要在“风口”上就万事大吉的企业,不仅仅是智商问题,还侮辱了老天爷的“神力”:给你机会,不等于一直总给你机会,要是不趁机“长出翅膀”(能力),用投机和走捷径来替代做企业的本分,那么风口一过,你不“摔死”都没天理。

事实上,雷军当年提到的“风口上的猪”,不仅表达了“台风一来,猪都能飞上天”,还特意提到的“翅膀”。多年前,雷军出席某互联网创业与投资机遇分论坛,在分享其本人的创业看法时,雷军说:“创业能否成功要靠命。所谓命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创业者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思考,如何找到能够让猪飞起来的台风口,只要在台风口,稍微长一个小的翅膀,就能飞得更高”。后来,在“飞猪理论”争吵不休的时候,雷军在微博上表态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我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创业成功的本质是找到风口,顺势而为”。为此,他还特意引用了《孙子兵法·兵势篇》上有关“势”的解读: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后来,雷军成立了顺为资本,也是取自“顺势而为”之意。

02猪与翅膀
—————————————

“风口上的猪”与“长出翅膀的猪”

这样看来,雷军的“风口上的猪”其实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要洞察“风口”,对企业而言,意味着,要洞察产业周期与行业规律,逆风飞扬,尽管勇气可嘉,但及其困难;第二,是要长出“翅膀”,正所谓,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哪怕是台风很大,没翅膀的猪也飞起来了,但那些首先长出点翅膀,或者随风而起后,想办法“长出翅膀”——让企业的经营管理正规化,提升内功,打造优秀的团队和文化,优化管理效率和效能。那么,这样的企业,即便是风口过去,也会有别样的活法。

而那些纯粹靠“风口”而生的企业,秉承的时候机会主义的逻辑,为“风口”而投机,到处找风口,而没有关注自己的内功,这将导致两种后果:第一,风口一过,掉下来摔死,因为没翅膀(内功);第二,侥幸没摔死,继续寻找下一个风口,然后还是不想怎么长翅膀,继续掉下来摔死,或者继续重复找新的风口的故事。而很多人忘记了,你又不是专业的投资机构,你又不是巴菲特,找风口也需要专业水平,否则,哪怕你找到了风口,恐怕也快到风向转换的时候,再上车只有接盘侠的命,被专业机构割韭菜,或许就是唯一的宿命了。

03机会与准备
—————————————

“洞察机会”与“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本质上,竞争力无处不在,即便是风口之下,也是那些有竞争力的企业胜出。因此,能敏锐的洞察到风口是一种竞争力,能在风口中长出翅膀也是一种竞争力。优秀的公司,应该两者兼备。但相对而言,“长出翅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方法很多,也可以向很多同行或跨界学习,但敏锐洞察风口(先见之明)的能力往往非常稀缺,这就意味着:能否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洞察到真正的风口(机会),能否有力排众议冒险决策及All in的勇气,往往是成长为顶级企业的关键影响因素。这就回到了经济学中经常提到的“企业家精神”:面对不确定性,敢于冒险,敢于决策,快速行动,既要“套利”还要“创新”(张维迎《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也正是这个原因,把握机会、制定战略,才是企业家最重要的角色担当。

有人说,很多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也没见他们刻意找什么风口,不一样做的很好吗?其实,他们一直在“风口”上。只不过,有些是十年一次的大风口,有些是每年都有的小风口(比如股票中的食品板块,刚需)。小风口有没有可能变成大风口?当然有可能。因此,表面上看,很多企业低头拉车,从未找什么风口,但事实上,他们一直在“风口”上,再加上,他们“长出翅膀”的能力很强,多年下来,翅膀已经超级强悍,无惧行业中偶发的危机和变化,就成了众人眼中的常青树。这才叫,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反过来,想想看,如果这些企业不在任何风口上,意味着,你所生产的产品,压根就没有需求,生存都是问题,怎么可能等到风口?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起风了,赶紧长翅膀去。

相关链接:刘强东的“京东三问”

TOP1:三招,解决业绩与价值观的长期背离

TOP2:不行、不会、做不到,“否认三连”的员工怎么办

TOP3:读完《瘟疫与人》,想和大家分享3个管理启示

TOP4:“偏执狂”杰克.韦尔奇:清教徒的3个管理遗产

TOP5:张文宏的率真,揭开了领导力的3个“真北”

TOP6:这三个“元凶”,造成了业绩与价值观的长期背离

TOP7:除了减税降费,企业还可以这样走出难关(五招)

TOP8:那些讨好员工的管理者,最后怎么样了

TOP9:苏世民:黑石50万员工,在我眼里是小微企业

TOP10:“创新”快听腻了吧,咱来说说企业的4个“不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