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五分钟,跟我一起轻轻松松学哲学(儒家)

 青白眼e1vedie6 2022-12-04 发布于江苏
今天开始,小伙伴们跟随我一起共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与《中国哲学史》,每天只要五分钟,带你轻轻松松地学哲学。

哲学一词是外来词,它是1862年日本哲学家西周根据希腊语philosophy一词中文意思智慧从汉语找到一个对应汉字,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哲学。后来还是康有为把哲学一词从日本引进到国内。
在国内,学哲学的人都一定读过《中国哲学简史》,该书原本是冯友兰先生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给外国人上课的讲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经出版就售出超过了10万册,成为中国哲学的奠基之作,直至今日还是中国哲学类书籍的畅销书。

中国哲学核心是“内圣外王”之道,根据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所记述,在孔子以前中国并没有的系统思想,所以就没有正式的哲学。所以,中国的哲学要从孔子讲起,他事实上是占开山之地位,后世称之为“万世师表
孔子编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能和技艺)来教授学生,从他教授的内容来看,也孔子是想让他的学生变成一个完全意义的人,而不是一个学者。

这也正如冯友兰说过: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孔子抱定有教无类的宗旨,他教的学生不分贵贱与资质,这也是开创中国历史的先河,在他之前并没有私学,教育是贵族才能享有的权利。
但是孔子的学说,却是维护统治阶级的贵族利益,他目睹当时周朝礼崩乐坏,要人们克己服礼,以为天下无道,所以他作《春秋》意在让乱臣贼子惧

孔子跟苏格拉底一样,都是以教化天下人为己任,以觉醒世人为使命。但他们都“述而不作”,他所有的思想,都是他的弟子帮整理记录才得以流传下来。
孔子对中国文化之贡献在于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并普及推己及人的思想,也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为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他发展了孔子推己及人思想,他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人性皆善。
并具体提出人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智之端也。

在孟子看来,只要是人必须要具备“四端”,否则他(她)就不是人。这也如亚里斯多德《伦理学》所说:饮食及情欲乃人与禽兽所共有,人之所以别于禽兽,惟理性耳。
不仅如此,孟子认为人皆有善端,所谓圣人,不过将此善端扩而充之,至于“人伦之至”而已。故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

当然,孟子也有不同于孔子的地方,他极重视个人之自由,主张人要“养浩然正气”之最高人生境界。
而且孟子还有革命的一面,在他看来,如果礼不合于时,或者君主不是最高道德的君子,就可以废弃礼或者推翻君主。后来为人们揭竿而起,纷纷反对暴秦的起义提供了思想武器。

由于孔子对人性没有明确的学说,就有了上面的孟子的性善论和后接下来同样是传承儒家思想衣钵的荀子,他却提出不同于孟子的性恶论。荀子正出于对人性恶的考量,所以推崇刑名之学,后来才出现了他法家弟子李斯与韩非。
虎狼之师秦国推李斯为相,一举消灭六国统一了全国。可惜,一向推崇秦国之治的荀子,却最终死在自己学生治下,这又是为何呢?每天只要五分钟,跟我一起轻轻松松学哲学,下次我们学习荀子与法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