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房对联选萃:未必玄关别名教,从来书户孕江山

 流水春风的小馆 2022-11-25 发布于山西

据说明代大才子、书画家徐文长(1521-1593)有这样一副书房联:

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


这副对联,在网传“古人最美书房联”里出镜率很高。但文辞是什么意思,好像有点说不清,这里试着探讨一下。

这里下联好理解,须知书户孕江山”,大意是——小小的书房可以孕藏万里江山,与常说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小小书本藏宇宙”,意思差不多。

但上联“未必玄关别名教”,想说什么呢?——“玄关”和“名教”,怎么未必有什么区别呢?

名教”好理解,即儒家所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亲亲爱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等,是儒家推崇的一整套群体生活基本伦理。

但“玄关”是什么意思呢?

查《辞海》,将“玄关”解释为“原意为佛教中入道之法门”。

拿禅宗里故事做个参考:

俱胝和尚,凡有诘问,唯举一指。后有童子,因外人问:“和尚说何法要?”童子亦竖起一指。胝闻,遂以刃断其指,童子号哭而去。胝复召之,童子回首,胝却竖其指,童子忽然领悟。”(《曹山语录》)

这里的“玄关”法门,即是老师在关键时拉你一把——在你马上要突破时,点化一下,你一下子就明白了。

除了佛学,道家也有类似的“玄关”。全文81章的《道德经》,第一章就开宗明义讲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大家看,这第一章的归结处,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的也正是“玄关”。

如此说来,“未必玄关别名教”,意思就是——按照儒家的行为规范去行事,似乎就是成佛得道的法门。说得再简单一些,你只要尽好人伦义务,当父母的做好父母,当子女的做好子女,在单位做好员工,在社会做好公民,做好这些,你就能领略到佛学道家的高明智慧。

这样理解“玄关”与“名教”的关系,到底对不对呢?我们看最爱探讨这一问题的魏晋名士,曾经怎么说:

阮宣子(修)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衍)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世说新语·文学》)

这一段的大意是:阮修学问大、名气大,太尉王衍问他:老子、庄子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有啥异同呢?阮修说:莫非就是一回事吧?王衍觉得说得好,安排阮修做自己的助手。

要知道,太尉可是朝廷极品高官。阮修就凭这三个字,四两拨千斤,得到了个前途光明的好职位。

大家看,这里的“将无同”,不正是“未必玄关别名教”吗?——“玄关”和“名教”,看来似乎真是一回事。

那有人会说了,“玄关”和“名教”,一个是佛道的无为、出世,一个是儒家的有为、入世,怎么可能是一回事呢?

这里我们看冯友兰先生的两段话: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对于超越尘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中国哲学简史》

大家看,这就是儒、释、道的对立统一,就是宗教精神与世俗事务的对立统一。王阳明讲: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菜根谭》云: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以及常说的“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都是这个意思。

再推而广之,一切伟大宗教要通达的境界,似乎都是教人更自觉地去爱山水花草,去爱父母子女,去爱邻人敌人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苏东坡、弘一法师是这样的,特蕾莎修女、曼德拉也是这样的。

最后,再补充一点,我们现在称“门厅”为“玄关”,也正是因为这里是“登堂入室”的咽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