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观展

 秋气不惊堂内燕 2022-12-04 发布于甘肃

  2019年5月25日下午1点多,我和老伴兴冲冲地赶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准备参加中央电视台原新闻联播主持人薛飞的讲座《朗诵艺术的创作与欣赏》。走到报告厅楼下才看到通知,讲座因故延期举行了。我们只好调整计划,把行程改为参观博物馆。


在博物馆建筑四周散布着一些雕塑,彰显着高雅的艺术氛围。








这一组雕塑是国学四位导师,从左至右依次是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


博物馆报告厅入口不远处的雕塑。


博物馆展厅的入口


我们乘直梯来到四层,居高临下看着从一层直至四层的台阶步道,感觉很有气势,可惜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爬不动啦。



四层的临时展厅正在举办清华美院2019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我们重点看了雕塑,感觉学生的作品还是很有创意的。








剪去三千烦恼丝,化做自得一微尘。这件作品整个都是用类似头发的纤维材料制作的。


尖锐——当时没有注意看这组作品的名称,做美篇时我给它起了这个名,不知与作者的想法是否吻合。




瓶子+瓶子+……+瓶子=大瓶子




除了临时展厅,四层大部分是常设展览,有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藏品来自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织绣藏品内容丰富,其中不乏明清时期的名品杰作。



巨大的手工编织地毯,蔚为大观。


天蓝缎地平针绣五子夺魁肚兜——肚兜,又称兜肚,挂系胸前用于遮护胸腹的贴身小衣。



红纱地戳纱金玉满堂女氅衣



湖蓝绸地戗针绣蝶恋花裙门

        裙门是一种用于服装上的装饰,通常在裙子的正面与背面各装一幅,用以修饰体形,在清代妇女裙服中广泛使用。



扶桑止水——王纲怀捐赠和镜展

        中国铜镜兴盛于战国,繁荣于两汉,辉煌于隋唐,宋代以后在总体上却是一种江河日下的状态;日本铜镜自平安时期起,逐步发展,至江户时期,已完全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几百年中款式丰富、争奇斗艳。这里展出有100多面铜镜,让人一饱眼福。



下面几幅是从铜镜背面拓印下来的图案,也极具美感。






方形的铜镜比较少见。


翰墨流芳——清华藏珍书画展





精美的册页













清代颜体大家钱沣作品欣赏

        钱沣所处时代,是满朝上下皆学董其昌书法的时代,而惟有他对鲁公情有独钟。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










随方制象——清华藏珍家具展









二楼展厅也是学生的毕业展,时间关系,只能匆匆一瞥。



从展厅出来,已是暮色初现。图中白色临建是针对游客开放的清华东门安全通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