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14返回在即!返回舱打靶36公里瞄准点,航天员三个阶段恢复期

 有趣探索 2022-12-04 发布于安徽

神舟14号航天员乘组于2022年12月4日晚返回,现在可以说是返回在即,返回舱将瞄准长、宽分别为36公里着陆点,随后航天员将进入三个阶段的恢复期。

6个月的太空逗留让神舟14号乘组完美地完成了数百项既定任务,他们也是中国航天史上“最忙”的乘组,如果任务评分满分是10分的话,相信很多国人一定会给神舟14号乘组打12分。

神舟14号航天员开启问天实验舱、完成数十项重要设置、安装了包括陀螺仪在内的多个设备,完成了对小机械臂的功能和性能测试,从气闸舱出舱,安装问天舱泵组和抬升全景相机,完成了问天舱转位对接。

神舟14号航天员在问天实验舱内开展了首次“太空授课”,并体验了问天实验舱的生活环境和三个“竖式”睡眠区。

2022年11月,神舟14号航天员执行了第3次出征任务,完成了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连接设备的安装,完成了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连接设备的安装,并搭建了一座行走的“天桥”,航天员通过外部“天桥”可移动到天和核心舱外部。

所以,神舟14号的确是史上“最忙”的乘组,现在,“最忙”的乘组马上就要返回了,2022年12月4日晚返回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返回舱瞄准长和宽都为36公里的预定着陆点。

根据“神舟14号搜救回收任务东风着陆场示意图”显示:36*36公里的预定着陆点位于东风镇的西北面,黑城的西面,萤石矿场的东北面。从卫星地图上看去,该区域较为平坦,适合返回舱着陆。

东风着陆场幅员辽阔,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但气象条件是出了名的恶劣,现在正值寒冷的冬季,一名接受采访的搜救队员表示:现在东风着陆场夜晚低温达零下25℃,这给搜救队和搜救设备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是东风着陆场首次夜间低温着陆,容不得半点疏忽,为了适应低温环环境,舱天搜救队对搜救设备和车辆进行了多项改装,例如在电池上增加了保温措施,给救援车辆和直升机增加了照明器材。

舱天搜救队“空地协同”在低温环境中进行了多次救援演练,就在2022年12月4日凌晨时分,舱天搜救队趁着夜色完成了最后一次救援演练,现在他们在36*36公里的预定着陆点外严阵以待,做好了一切准备,等待神14返回舱的到来。

神14航天员长期在微重力环境中,会出现多处肌肉萎缩的情况,尤其是腿部肌肉,骨质疏松症也是航天员最常见的症状,回来后的神舟14号航天员将进入三个阶段的身体恢复期,身体机能才恢复正常。

三个阶段分别为:隔离恢复阶段、疗养恢复阶段和恢复观察阶段,在隔离恢复阶段,航天员们不能随意走动,除了专业护理人员,不能随意与外人接触,站立不稳的航天员可能要重新学习走路。

进入疗养恢复阶段代表航天员行走自如,可以接受体能恢复训练,跑步、自行车及其他的项目的运动,增加肌肉量,恢复体重,体能恢复训练由短变长,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快速提高,直至身体机能完全恢复。

完成疗养恢复阶段就意味着了航天员身体基本康复了,可以与大家见面了,不过,医护人员还会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观察,这就是“恢复观察阶段”,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归队了。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返回东风着陆场,2021年12月7日,结束疗养恢复阶段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与大家再次见面,他们的身体恢复期为81天。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返回东风着陆场,2022年6月2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与大家再次见面,只用了短短74天时间就恢复了身体机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