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治喘10法,传承1800余年,后世治喘不再愁!

 空谷幽兰80 2022-12-04 发布于广东

郑重声明

这里所公开的方药,都是全国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结晶,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子。因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不同,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喘以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为特征,是以证命名的一种临床常见疾患。

《内经》曰:“邪在肺则上气喘”,“肾病者……喘咳身重”,“劳则喘息……故气耗矣”。

仲景禀承经旨,且深入阐发,对喘一证主从肺肾入进手,体现了上焦邪实,从肺而治,下元多虚,从肾而洽的辨治思想,并具体地创制出诸多法、方,对后世临床颇多启迪。

图片

一、解表宜肺法

适应病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病因病机:特点是风寒犯肺。


缘风寒束表,内合于肺,致其失于清肃,而为表实喘逆之疾。


治疗方法:宗《内经》“因其轻而扬之”,立辛温解表,宣肺平喘法。方用麻黄汤。


其中麻、桂合用,解表宣肺,杏仁利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服法:“不须吸粥”,乃虑其有过汗之虞。


二、清宣肺热法
适应病证:身热或外无大热,有汗或无汗,喘咳鼻煽,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

病因病机:特点是邪热壅肺。多由风寒表证失治成误治,邪热内传于肺而致。


治疗方法:宗“热者寒之”,创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法。


方用麻杏甘石汤。


方中麻黄不伍桂枝,而与大剂石膏相合,一则制其辛温而使本方变为辛凉,且使发汗力甚微;二则功专清宣肺热,杏仁苦降,协麻黄利痰止喘,甘草调合诸药。


三、通降肠腑法

适应病证:但热不恶寒,潮热澹语,大便不通,手足濈然汗出,腹部胀满硬痛,喘冒不能卧,甚或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喘而直视,苔焦黄或黑,燥裂起刺,脉沉实。


病因病机:特点是肠腑燥结。因肺气下通大肠,若胃肠中邪热与糟粕互结,壅塞不通,则可致浊气上干,肺气无以下降,上逆为喘。


治疗方法:宗“其下者,引而竭之”,立峻下热结,通降肠腑法。



本证系阳明燥实极期阶段,来势凶险,变化迅速,特有阴枯液涸之危,非此急下峻下,不能解其燃眉之急。


方用大承气汤。方中主用大黄苦寒,峻泄通便,辅芒硝之咸寒,泻热软坚润燥;厚朴、枳实破气消满。其煎服法:“先煮二物……内大黄……去滓,内芒硝”。


四、涌吐痰实法
适应病证:脘膈胀满,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喘促烦懊,脉浮滑,以寸为甚。

病因病机:痰食壅塞脘膈,致肺失肃降。


治疗方法:宗“其高者,因而越之”。


本证为痰食停聚膈上,因其病位高,且系有形实邪,故可采用因势利导,使痰食由上涌吐而出,肺不为塞,喘自当平。


方选瓜蒂散,其中主用瓜蒂味苦性涌,具峻猛催吐之功,赤小豆乃谷类之品,借谷气以保胃气,使快吐而不伤正。


煎服法:上二味为散,以香豉煎汤送,温服。如吐不止,葱白汤可解。


五、化饮降逆法
适应病证:喘咳干呕,发热,或兼渴、利、噎、小便不利、少腹满,苔多白滑,脉弦紧。

病因病机:特点是寒饮射肺。


多为内有宿饮,外兼表寒,饮为风寒诱发,相互搏击,壅肺作喘,余证均系寒饮流窜上下而致。


治疗方法:化饮降逆,兼解表寒,方用小青龙汤。

方中主用麻黄发汗利水,宣肺平喘;配桂、芍调和营卫,驱散外寒,配姜、辛、夏温阳降逆,蠲行内饮,更以五味之酸收,甘草之甘缓,制其辛散太过,且使药力周到。

六、逐水通阳法
适应病证:喘咳身肿、脉沉。

病因病机:特点是饮停阳滞。


恙由脾虚失运,水气内停。


及至饮储体内后,它既是病理产物,同时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一则反过来困阻阳气之畅行,进而使饮邪菀陈愈剧;二则由于饮逆迫肺,致成喘咳。


治疗方法:逐水通阳,降逆止喘为主,方用泽漆汤。


在上述这种水气互为因果的恶性病理循环中,水饮的高度莞陈,已成急待解决的首要矛盾,故急施逐水通阳法


(泽漆、紫参逐水,桂、姜通阳散水)主以治标;多配合补脾益气(党参、甘草)辅以治本,并酌伍他药。


七、开肺逐邪法
适应病证:支饮,喘逆不得息。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咳逆,喘鸣迫塞不得卧。

病因病机:特点是实邪闭肺。


因痰水、风热、痈脓诸邪阻肺,壅塞气机,而令喘咳。


又“肺为水之上源”,今上闭可令下涩,致肿喘旋甚。


治疗方法:开肺逐邪,下气平喘,方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方中葶苈苦寒而辛、性滑利气,直泻肺中痰水,邪热脓血,因虑其猛峻戕伤肺气,以枣汤纳而煎之,取甘温和缓之性。


八、通阳豁痰法

适应病证:胸痹,喘息咳唾,短气,苔白腻,脉沉迟或弦紧。


病因病机:胸阳不振,痰浊阻肺。


治疗方法:宗“结者散之”。立通阳散结,豁痰行气法。


方用瓜蒌薤白白酒汤。


其中瓜蒌豁痰散结,薤白温通胸阳,更借白酒温行气血之力,以加强本方通阳散结之效。


九、滋阴降逆法

适应病证:肺痿,喘息上气,咳唾涎沫,咽喉干燥,舌红而干少苔,脉虚数。


病因病机:胃肺虚热,气火上逆。


治疗方法:宗“燥者濡之”。


施滋养胃肺、清热降逆法,方用麦门冬汤。


方中主用麦冬滋肺胃阴,兼清虚热;辅以参、梗米、草、枣养胃益肺,使胃津得充,虚火得息,金不受灼,则喘嗽自平,更佐半夏以下气化痰。


十、温肾纳气法

适应证病:虚劳喘息短气,动则为甚,尤以吸气不利,腰肢冷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或频数,水肿喘促,舌淡胖,脉沉弱,尺尤甚。


病因病机:特点是肾气不足,失于摄纳、气化。



肾寓真火,火衰则摄纳失权,气不归元而喘;又化气功能失职,水聚而上泛射肺,亦可致喘肿。


治疗方法:宗“衰者补之”“损者温补”,立补肾纳气,温阳化水法。


方用肾气丸,即六味地黄丸加桂、附。


王太仆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盖谓之此。

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