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析《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2022-12-04 | 阅:  转:  |  分享 
  
浅析《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董欣欣 西乡中学 七年级六班 辅导老师:石吉梅摘要:《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记录了孔子的待人处事,与弟子们以及和别人的谈话,以及孔子弟子们之间的谈话。在这些谈话中包含着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很
有意义。《论语》中既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情怀;也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问之道,有仁者爱人的悲天悯人,也有
推己及人的忠恕思想,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也有有教无类的一视同仁。关键词: 教育 好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材施教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这是三字经中关于论语的论述,用一个“善”字对这本书做了浓缩的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就是其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穿过孔子同弟子们对人对事的论述和探讨的迷雾,从字里行间领略孔子豁达乐观,好学忘忧的人生情怀。面对弟子们不同的疑问,他一视
同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是为人师者的典范。一:快乐积极的学习精神。芸芸众生的我们,常常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总觉得
老师谆谆教诲的作业太多,家长的喋喋不休的期望太高,各科的似乎不多的学习任务太重,学校的三令五申的纪律太严。似乎看不到学习的乐趣。然
而,孔子在学而的第一章却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一项知识或者技能,然后复习它,实践它,把握其中的内涵,领会其中的奥妙,让
学习外在的压力转变为内在的动力,学习的乐趣也便油然而生。孔子自己就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他这样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
如丘之好学也。”一般人可是没有我这么爱学习的呦。有人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的时候忘记吃饭,获得乐趣的
时候忘记了忧愁,不知不觉就到了人生的暮年”。(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因为喜爱学习,
所以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十五岁的时候将继承传统的华夏文明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依靠所学的知识
自立于世。正是这种快乐的学习精神,给发愤图强者一份心灵的慰藉,给艰苦跋涉者一份前进的勇气。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态度。有人问孔
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生受益的。孔子说,有一句差不多这样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这
句话在西方被称为与人交往的黄金法则。在于人相处的时候,应该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替对方着想,如果自己处在同样的环境中,是否也有类似的
思想和言行。站在对方的角度,是否可以接受自己的期望。孔子还说过与此类似的一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希望成就自己的人,
也愿意成全别人;希望通达自己的人,也愿意帮助别人通达。“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也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宽容了别人,也就放飞了
自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同样也是这种思想的写照。受到老师的影响,孔子
的学生子贡也说:我不想做别人强加给我的事,我也不想把这种事情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际内涵深广。这样
的思想得到实践,生活中就会多一分包容和宽厚,少一分焦躁和不安;就会对人多一分体谅和理解,少一份抱怨和忧伤。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关于因
材施教,有一个很有趣的孔子和学生的对话。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路,有一天问孔子:“我听到了一件认为正确的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它?”孔子说:
“有你的父亲和兄长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又一天,另一个学生冉有刚好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你应该马上去做”。刚好一个叫公
西华的学生听到了孔子对同一问题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回答,他就觉得很困惑,问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却答案相反。孔子告诉他:“冉有处事常常退缩,
所以要激励他。子路胆大冒失,所以要压制他”。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孝”也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孔子也有几个学生问什
么是孝,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孔子也做了不同的回答。对待孟懿子,孔子说:“无违”。生老死祭,要符合礼仪。对待孟武伯,孔子说:做父母的
最担心儿女生病;要他注意自己,别让父母担心。对待自游,孔子说:孝不仅要能赡养,还要尊敬。对待子夏,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最难。不要
仅满足于替父母劳动,把饮食做好。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回答,皆因为学生们的家庭出身,脾气性情,生存环境各异,所以孔子也就有了不同的教育
方法。白云悠悠,沧海桑田,二千多年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这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论语》中关于教育理念的思想很多,上面提到的
只是沧海遗珠,山间碎石。开卷有益,每次打开书本,似乎都可以看到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邃,或勤奋好学,或忧国忧民。
在不经意中,如入芷兰之汀,自己也得到了成长。教育永远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古老话题,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开中国平民教育的先河,弟子三千,贤
达七十二人。编纂成书的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虽然历经数千年,仍然有许多积极的营养,指引者今天的我们,快乐的学习,宽厚的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情怀;也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问之道,有仁者爱人的悲天悯人,也有推己及人的忠恕思想,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也有有教无类的一视同仁。我们都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参考文献:(1)
献花(0)
+1
(本文系jdong11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