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壶的七个层级

 浙东书风 2022-12-04 发布于浙江

关于紫砂壶,我一直想用简短的篇幅总结一点评壶的经验,而且尽量做到有规可循。直接用好或不好来评价一把壶,都过于极端;有很多紫砂壶既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说是平庸的存在还比较恰当。如果从传统的料工型三方面切入,每一方面都要絮絮叨叨讲很多,而且不论讲多少都有挂一漏万之嫌。像泥料专家李洪元先生不久前出版的《宜兴紫砂矿源图谱》算是泥料界的扛鼎之作,但就是这么厚的一部专著也不能保证把紫砂泥料完全彻底讲明白。再比如说当下有一位挺有名的摹古高手,一把壶要五位数价格,但经常被壶友讥为“只有一千块的做工水平”,像这种情况也不能仅用做工细致程度来衡量壶价。最后我决定从紫砂壶的七个层级分类入手,就像互联网公司员工职级那样清晰明了。这七个层级是我浸淫多年的原创总结,是针对紫砂壶作品本身来分层级的,和作者名气职称、壶的价位高低以及出售壶的商家都无关,也就是说,大师壶也有可能归到低级别,不知名的毛头小子做的壶也可能归到高级别。而每一层级之间壁垒相对分明,可能会有介于相邻两个层级之间的壶,比如介于第三和第四层级,但绝对不存在既属于第三层级又属于第五层级的壶。壶本身刻在骨子里的属性和信息,尽管不一定能让大伙都洞若观火地看出来,但这些信息一旦形成就不再会发生变化,第三层级的壶过一百年也进化不到第五层级。

第一层级:灌浆壶、手拉壶、低劣机车壶。这些壶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紫砂壶,既没有紫砂泥料该有的质感,也没有紫砂壶的美感。这些壶造型上也往往以夸张怪异风格为主,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是被做旧之后送到文化市场的地摊上了,主要销售对象是“国宝帮”。但国宝帮没有能力消化掉这么多壶,就连惯于“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某些紫砂直播间都不屑于卖这种一眼假的壶,所以还有另一个常见去处:礼品壶。这一层级的作者我们很难把他们称之为紫砂艺人,只能叫工人,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本质上就是工业生产,和紫砂行业其实没什么关联。

第二层级:入门级半手工紫砂壶和工艺精细的机车壶滚压壶。从第二层级开始,才开始初步具有紫砂壶该有的美感。但若是半手工壶,做工都比较敷衍粗糙,一般出自外地赴丁山打工(可能也没打算长久干这行)的工手之手,只追产量不求品质,器型也不到位,就算模具开得很好,工手们在装嘴把时也毫不走心(他们喜欢一边干活一边听有声书或者开着各种直播APP,动不动就瞟两眼,或者边干活边聊天),装的位置走样是常事。至于机车壶滚压壶,由于可以在起身筒的工序大幅降低时间成本,所以工手在别的工序上就能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因而成品壶的成本与粗糙敷衍的半手工壶差不多,但精细程度好多了。这种精修的机车壶滚压壶作为实用壶是可以的,没有证据能表明它“对身体有害”。至于某些商家把这种精修的机车壶滚压壶当成“纯全手工”卖高价,那是商家吸金能力强,和壶本身无关。

第三层级:精制半手工壶、流水线全手工壶。从这一层级开始,紫砂壶的美感大幅度增加,会让人感觉“看起来是一把不错的壶”。从这一层级的作者开始,我们才可以称之为紫砂艺人。由于这一类的壶看上去气质很不错,所以第三层级的壶也是代工壶大量存在的层级(俗称敲章壶)。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助工还是职称高至正高级的“大师”,都喜欢找这一层级的壶来做代工壶,因为壶“看起来不错”,所以价格范围可以有较大空间;而从代工角度讲,这一层级的代工者工价都不高,可以节省找人代工的成本。代工壶从前很吃香,但现在这个时代,代工壶经常在互联网上遇到“撞壶”的尴尬局面:两位八竿子打不着的作者,“做”出两把分毫不差的壶来,除了底款不同,料工型都一样。所以说,第三层级的壶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如果不是对紫砂行业或者紫砂工艺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就会被第三层级的壶难倒,从而无法理解后面更高层级的壶“好”在哪里。这一层级的作者数量庞大,有很多是外地人(据我的调研大多数来自安徽河南),也有一些丁山本地人,学艺经历一般是从帮紫砂作坊老板打工做起,慢慢积累起自己的手艺,然后独立门户开始做壶。他们做壶时会用比较靠谱的紫砂泥料,在做工方面称得上是尽心尽力(但绝不能叫做尽善尽美),工艺上最大的特点是熟练流畅、按部就班,萧规曹随,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由于忙着赶活,或者严格按被代工者的要求来做,也不存在产生自己想法的条件)。从这一层级的壶也可以看出,紫砂壶的制作并没有多神秘、多难,对于大多数手脚协调的人而言,找位师父用心学上一年半载,做出一把过得去的壶并非难事。但若是要更进一步,把壶做出鹤立鸡群的那种气质,难度就是几何级数增长了。对于不追求紫砂艺术属性只看重泡茶实用性,同时也没什么兴趣持续深入地去了解紫砂壶的壶友,购买第三层级的壶是最划算的选择。

第四层级:带有作者自身风格的全手工壶。理论上讲,从这一层级开始,半手工壶就应该销声匿迹,做得再好的半手工壶,最好的也只能归于上一层级;但是做得非常出色的个别器型的半手工壶也可以归到本层级,例如洋桶、水平、虚扁等这几种器型。有一部分年龄偏大(一般都有在紫砂厂工作的经历)的艺人,很擅长做这几种器型的半手工作品,其成品壶还真不比大多数全手工的同器型韵味差,这种情况可以算是一种特例。也正是从这一层级开始,才能谈得上紫砂壶的鉴赏。壶友如果是两眼一抹黑,仅凭运气买壶,不论花多么夸张的高价,最好的情况也只能买到这一层级,碰到第五层级及以上的好壶,概率和中彩票大奖一样。找“熟人买壶,如果熟人恰好是个不懂装懂的,连这一层级也买不到,能买到第三层级就不错了。这一层级的作者,已经从重点追求产量的魔咒中跳脱出来,在做壶时用心和动脑的程度并不比动手少,就算是做同一种器型,每把壶也都不太一样。能达到第四层级水平的作者,只要其个人努力不躺平,也不被各种歪风带跑偏(但是初心难守,被带跑偏的太多了),晋升到下一层级的希望很大。由于产量有限,从该层级的壶开始,“整口”这一工序都是作者亲自来做,所以光看整口的水平,就能看出明显要高出前几个层级的壶很多。注意整口水平完全不等于口盖严密程度,也就是所谓的“气密性”,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好的整口工艺要求壶盖盖墙处尽量少“破皮”,第三以及更低层级的壶都是由专门整口的工人做的,经常把整口做得惨不忍睹。而后头更高的第五层级、第六层级的壶整口会比本层级更细致,甚至有的追求老味的作者直接省略掉整口这个工艺,所以壶盖在壶口上会有晃动的空间,这并不影响壶本身的价值。

第五层级:带有作者鲜明风格的全手工精品壶。这一层级的壶产量不可能很高,一个月五六把烧成的成品壶就算高产,另外作者自身的风格会比第四层级更加鲜明,甚至于壶本身不用上手就能看出是该作者或者该派别的风格。这一层级的作者制壶功力和天分缺一不可,另外必须有高手名师的指点,自学成材是不可能达到这一层级的。这一层级的作者以中青辈为主,甚至包含90后,他们处于制壶的黄金年龄。因为随着作者的年龄增长,体能和视力都会下降,到了60岁以后就很难做出精品了。

第六层级:收藏重器。顶尖级紫砂高手用心制作的壶,烧制过程中又没有什么闪失,烧成之后就是收藏重器。哪些人是顶尖级高手自不必讲,行业内都知道(肯定不是按名气分的)。顶尖级高手不能存在争议,若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那就不能算顶尖级。顶尖级,要让从业者们统统都服气才算——至于有些别有用心专门打黑枪的从业者或壶友不算,这一类从业者或壶友除了自己卖的壶,任何别人的壶在他眼里都不好,不是说料不好,就是工不好。要是料和工都无可挑剔,他们又会说韵味不佳,意境不高,进步空间不大之类,总之能挑出毛病。这一类收藏重器不太容易见到,像是有的商家或者壶友声称自己的壶个个都是收藏重器,那么不是他错了,就是壶错了;当然最大的可能是二者都错了。

第七层级:传世名作。其实最好的壶到第六层级就截止了,能跃升到第七层级是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才能造就,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顾老与江寒汀、吴湖帆合作的五把石瓢壶。再比如顾老的弟子高振宇先生的作品一直是拍卖会上的热点作品,但是他上拍的那些作品里哪些能成为传世名作,哪些不能,目前还真不好说。

任何一把紫砂壶,不论是古往今来,出自名门望族还是寒门小户,都可以用这七个层级来归类。至于把类别归准确的问题,也并不难。只要肯动动脑子(和制壶一样,不动脑子的制壶最高只能到达第三层级),总归是能分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