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继恩 屈指一算,我来上海已经五年多了。上海临港这个地方,人少车少,绿色多,空气好。由于开发时间不太长,所以这儿的道路平坦而宽阔。故此,五年来,我几乎天天早上都要骑着自行车遛上一两个小时。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截止现在,换了前后内外胎、脚踏子、车座、前后手刹。其实不奇怪:按每天10km计,这辆车子已经跑了一万七八千公里啦! 骑得时间长,免不了要出点儿事儿。 那天,沿着环湖西三路由北向南,通过临港大道。斑马线两头儿亮着红灯。我一看两边无车,脚一蹬就想闯过去。不料刚一起动,左后方一辆小轿车在我面前一个右转弯儿,扬长而去。轿车后部,带偏了我自行车前轮,我身子一歪,连带着车子向左倒去。亏得左脚着了地,连蹦了几下,勉强站住,没有摔倒。 显然我违反了交通规则,只是我的自行车恐怕也没有挂伤人家的轿车,所以那个司机也没有下来找我的麻烦。 和这次几乎相同的事故,发生在沪城环路和方竹路的交叉路口。那天早晨,在这个路口,稍等了一小会儿,绿灯亮了。我的车子刚一启动,左后方一辆电瓶车,一个右转弯,从我面前疾速驶过,一下子带偏了我的前轱辘。和上次一样,我不由得连车带人一下向左倒去,幸亏左脚急速着地,连蹦了几下,勉强站住,万幸没有摔倒。 可恨电瓶车的女司机,竟然回头向我吼了一嗓子:“当心”! 这一次我没有闯红灯,那个女司机也没有违反交通规则。那么,这个事儿应该怨谁呢?不知道。 大约是前年夏天,我和老董相约去东海农场。出了家门,我俩一前一后骑行在宜浩佳园小区1m多宽的小路上。没走多远,前面遇上一个十来公分高的小台阶。我懒得下车,脚上一使劲便直冲上去。不成想我的车轱辘小,一下没过去,前轮儿一歪,连车带人摔倒在右侧的冬青上。还好,除了胳膊腿上被修剪过的冬青扎破了几处(穿着半袖,短裤),其他并无大碍,自行车也完好无损,可算万幸。摔倒在冬青上响动不大,前面二十多米处的老董专注骑车,竟然没有发现。 我现在居住小区的东门,一条二十多米长的车行道垂直连通着东边的大马路。车行道的南北两侧,各有一个小门、一条小道(不到1m5宽),供行人出入。这两条小道连通着大马路西边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那一天我遛弯儿结束,骑着自行车,由南而北(这在上海也叫逆行,不过管的不太严)穿过小区门口的车行道,车头向左一拐,上了进门的小道。 ——这可是不折不扣的90度急弯啊! 小道的北边儿边缘,就是松软的绿色草地,又加前轮儿下的瓷砖早就松动,随便摆放在那里,所以一个急弯儿,一个侧滑,我便连人带车向左倒去。 这一跤不太幸运:右腿膝盖内侧的突出部分,一下磕在瓷砖的边缘上。所幸仍然磕得不重,站起身,扶起车,揉揉膝盖,回到家中。 晚上,感觉膝盖伤处,疼痛较重,略微影响行动。于是我便在伤处揉啊揉,揉啊揉,揉了五六百下。好像疼痛稍缓。 次日,我一如既往,照旧骑车遛弯儿;晚上照旧揉啊揉,每次揉他五六百下。 就这样反反复复操作了一段时间之后,疼痛大减,不碰伤处,没有感觉。 现在,就是碰到这个伤处,也完全没有疼痛的感觉了。 不过我现在出入小门都是下车推行,分外小心。——咱们不能在一个地方连摔两跤啊! 除了在附近遛弯儿,我经常光顾的较远的地方共有四处:书院、芦潮港、东海农场和东海大桥。 从我们家到芦潮港,九公里多路,多半程都要行走在塘下公路上。 这条南北走向的二车道公路,应该有些年成了:整修不久的路段,还算平坦,那些亟待整修的路段,又是鼓包又是水洼,简直不堪行走。 公路两侧,高大笔直的水杉,枝叶茂密。西边,一条小河(在咱们西北应该算是大河了)与公路平行。公路和小河之间,同样长满了高可参天的笔直水杉。这些水杉茂盛的枝叶在头顶交叉,严密地遮蔽了阳光。炎热的夏天,一旦进入塘下公路,顿觉凉嗖嗖的——比较外面热处,起码能有五六度的温差,真舒服! 大约去年10月份左右,我从芦潮港回来,由南向北,骑行在塘下公路上。过了一个交叉路口,左前方迎面不太远处,一辆卡车正常驶来,我也不紧不慢,相向而行。突兀之间,这辆卡车的后面,一下冒出一辆高大的红色卡车,速度极快的要超过前面的卡车。而此时的我恰恰骑行到前面一辆卡车的近前。可恨这辆红色的大卡车,既不鸣笛,也不减速,径直就朝我撞了过来。 我吓坏了!急忙之间,车头向右一扭,连人带车下了路面,拐进了旁边的小沟。所谓小沟,也就比路面稍低一点,所以我也没有摔倒。 而那辆可恶的红色卡车在我面前略无减速,呼啸而过,绝尘而去。 好险哪! 这个塘下公路上常常有此类卡车驶过。我感觉它们一般跑的挺快,路过行人既不注意减速,也不太注意和行人的距离,带起的风好像能把人刮倒。故此,遇到他们,我一般都停车靠到路旁让过他们,自以为安全无虞, 事实证明,即便如此,也仍然不能完全避免险情。 刘树海(我的朋友)曾经告诫过我:大卡车那是马路杀手,要特别小心。嗯,这一次我彻底领教了。 此事之后好几个月了,我再也没敢踏上过塘下公路。 [2022-03-14] 郭继恩于上海临港 后记:上礼拜的某一天晌午,骑行了一个来小时之后,我顺着环湖西三路由北向南,过了绿园桥,又走了五六十米的下坡路,来到了花柏路。左手,横穿花柏路的路口上,三、四辆电瓶车正在等待绿灯。 就在我缓缓骑车经过这几辆电瓶车后方向西(他们向南)而去的瞬间,一辆电瓶车突然从右后方驶来,一下子闯到我的前面,一个左拐,越过花柏路口。这辆电瓶车的后轮带偏了我的前轮。我的自行车倒了,毫无防备的我,非常幸运:右脚蹦跶了几下竟然没有摔倒!再看那个肇事的年轻女司机(不知道该叫她什么),笑嘻嘻一回头敷衍道:“没事儿吧”?随即一溜烟加速逃离——这个年轻人精明得很,就怕粘上我们这些老家伙,惹出无穷的麻烦。 虽然没出大事儿,但是被带倒的自行车还是把我的左脚腕上部刮破了几处。 碍于这几处刮伤,为防感染,一个多礼拜了,我都没敢洗澡。偏偏这几天热浪来袭,三十四五度,浑身上下黏糊糊的,难受死啦! 有时候,千小心万小心,坏事儿照样会找到你的头上。 是祸躲不过呀! 尽管有些后怕,我还是体会到:每天上午的骑行,如果稍稍快一些,一个多小时下来,尽管天凉,也能骑出一身汗来。对我们这些腰腿不太利索的老头们来说,还是达到了一定的运动量,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适宜的运动方式。但是,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一定不可疏忽:首先一定要选择平坦的好路,其次尽可能选择僻静人少的路段,最要紧的:穿越路口,是最危险的时刻,一定要万分注意:确认周围一切正常,绝对不可能发生冲突,然后通过。总之,安全第一! [2022-10-4] 郭继恩于上海临港首府 ![]() 投稿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