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时代结束,从不打一声招呼。

 z55j03b55 2022-12-04 发布于江西

Image

作者:仲念念

01.

没有人可以看透生死,因为活着的人都不曾真正的死过,而死了以后的人,无法去诉说。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写作的意义。

时间万物皆不相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些东西你没有经历过,就永远不会懂。经历了,懂得了,也为时已晚了。

后知后觉是我们的通病,也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不存在感同身受这回事,每个人哪怕只是做好当下的自己,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比如,我写过很多关于要珍惜生命的文章,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听的,他不会体会到那种与死神对话的恐慌,在他眼里,我写出来的字,都变成了流量。

今年五月份我去上海,当时一个关系很要好的朋友得了肿瘤,我很怕,特别的怕,从来都没有哪一刻那么害怕失去过。

那时的我,满脑子就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在能活着时候,一定要好好的活,生命无常,我们想要的太多太多,但实际能抓住的真的太少太少。

手术很成功,她现在完全像变了一个人,重新刷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按时睡觉,按时吃饭。不再把工作当成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是在工作之余,好好珍惜。

活着的人不曾死过,死过的人无法诉说。

这一生究竟要怎样活才值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无所谓对错,只要无悔无憾,都是值得歌颂的。

Image

02.

每天都会有人出生,有人离开,我们说了不算,轮回是宿命,也是永恒。

10月25日的凌晨,央视主持人李咏去世,今天,据港媒报道,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

我在朋友圈里曾经说过,有些事件我永远不会去追,不消费逝者是身为媒体人的底线,但是今天我还是决定写这篇文章,因为我渐渐意识到,无论我写或者不写,逝去的人都不会再回来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离开以后,叹一声惋惜,然后再警醒一下自己:珍惜当下,就已是最好的活法。

很多人都在说,一个时代结束,从不打一声招呼。

有的人说走就走了,在我们毫无心理准备的时候,始终学不会从容的告别,是我们这代人的通病。

我第一次经历人生中的死亡事件,是在九岁那年奶奶去世的时候,她跟李咏一样,也是死于癌症。

那时候我最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死去的人都去了哪里?

今天是晴天还是阴天,是刮起了风还是阴雨连绵,今天发生了哪些事件,谁考试得了第一名,谁跟谁结婚了,谁生病住院了等等,这些事情,他们不在了,还能感受到吗?

如果说他们走了以后,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他们都不知道了,无法再感受到了,那岂不是会很孤独,很无助,很害怕?

这些问题经不住去想,因为越想就越是恐慌。

我始终畏惧死亡,因为我很清楚的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等着我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想去的地方,还有梦想没有实现。

我对世间留恋,是因为我尚且有遗憾,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还自己一个无悔无憾的人生,才能算得上是不辜负这一程。

Image

03.

想明白这一点以后,我就不再恐慌了。

既然死亡是无法避免的,那就坦然接受吧,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畏惧死亡,而应该畏惧没有活出一个无比通透明朗的人生。

死亡是既定的,已知的,但是死亡之前的路要怎么走,这一生具体要怎么活,才是未知的。未知的都是值得期待的,有期待就有希望。

有的人去世是因为意外,有的人是因为疾病,也有的人是因为无灾无痛,寿终正寝。

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无法左右,唯一能左右的就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竭我所能的完善自己这一生的路程。

一个时代结束,不打一声招呼,某一个人的突然离开,亦如是。

还是那句话,没有人可以看透生死,没有看透的人是幸福的,因为这一生本就是一个探索和追求的过程,我们跟时间赛跑,完善我们的一生,当某一天突然看透了,也就不在了。

在时间面前,我们都是失败者。

但是在人生面前,我们赢了。

有的人只是身体不在了,但是精神和灵魂依旧在,在我们的心里;而有的人,身体还在,灵魂却没了,无异于提前死亡,延迟埋葬。

人都会离开,我们都要学会告别,当百年之后的某天,我们能够从容的告别自己,才能算得上是一个体面地人生。

在还活着的时候,好好活着吧,不要辜负这趟旅程。

这样在到站的时候,才能以最美的姿态告别,无悔也无憾,这一生才真的算得上是圆满。

Imag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