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一名中医爱好者,但现在多了一个职业中医的身份。爱好者是怎么样的经历体会我深有感受。 我在十几年之前就开始接触中医了,当时对中医的了解不多,虽然也希望成为职业的中医,下半生以中医为职业,一直做到老做不动为止,但现实很残局,中医的范围太广了,加了很多群,看了不少的医书,比如刘力红的《思考中医》,还看过罗大伦的科普中医读物,看过《四圣心源》、《圆运动古中医学》,为黄元御精妙的理论而惊叹,以为看病就是一个圆,不管什么病都归于土湿木郁水寒,理论很好但实际上不懂得看病,所以对这一套理论有点失望,觉得不适合自己,又看了某某大师的视频,把中医说得无所不能,把西医说得一无是处,我承认他确实有水平,但有很多观点已经是非常偏激了,有失中医的”中“字这个理念。每天在中医群里除了吹水之外,还学会了抬杠,对自己的医术水平没有任何的提高,因为中医的理论太多,如果不是在同一个频道没办法交流。就像我不认可某某大师的理论一样,肯定也有部分他的粉丝不认可我的观点,抬杠是免不了的。 这样断断续续地看医书,曾经放弃,但面对疾病无能为力时又在网上找中医,或是自己又重新翻书,再次学习,一直混到2016年遇到我的师父,跟随他学习经方之后才算入门,之后在他的指引下考了执业资格,终于成为职业中医。以我亲身的经历,我认为中医爱好者如果要想提高自己的中医水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建议花点钱找一个老师带入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有收获肯定要有付出,自学中医不是不可以,问题是自学比较难找到正确的方法,比较难坚持。专业的事业交给专业的人士做,有人愿意收学生,只要是收了学费,通常都会尽心尽责地将自己所学教会自己的学生的,因为只有更多的学生成材,这样的老师才能实现自己价值。 二、不要追求面授的师徒情缘。中医如果能面授,以传统的师带徒方式学习,日常能跟在老师身边接受老师的言传身教,肯定可以比较快学到真本事,问题是,大部分的爱好者都有自己的工作,走进社会之后已经很难有机会脱产再学习了,大多数人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家要照顾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每天能抽点时间看看书已经很不错了。虽然社会也有一些中医短训班,但基本上都是只讲几个重点的方剂,每一次的讲座内容都一样,甚至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每次讲的笑话都是一样,这样的短训班是学不到多少东西的。 三、建议接受网络学习这个观点。很多人之所以不接受网络学习中医,原因是网络学习学不到脉法,以我的观点看,把脉只是中医的一部分内容,并不会影响大局,很多时候脉法只是一个辅助而已,比如说伤寒论的脉法就比较简单,不需要面授也可以学得会,张仲景并没有说把脉怎么样诊断出肾结石多大,并没有说怎么把脉能知道病人身上有过手术的伤疤。网络学习最大的好处是时间相对自由,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在跟老师网上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学会一定的技能。至少说,网络跟师学习一定要比自学强一百倍,有部分会有专业的指导,而不会出现在中医群里问别人或是百度,一个问题得到可能有几十个答案。 四、学习中医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浪费在玄学方面。虽然说传统的四柱,易经,道法,佛法等等和中医有一定的联系,但只是很小的一个交集而已。很多人说医道同源,医易同源,把大部分的精神花在道学,易学方面,这是本末倒置。有专家说,人和猴子(或是猩猩)都是同源,有共同的祖先,但我没见有谁会找一个猴子去结婚呢? 五、如果想从事职业中医的话建议尽早考证。我在之前的文章多次说过,很多民间中医或是爱好者对国家的政策非常不满意,认为谁有本事就应该免考试直接发执业资格证书。其实国家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出现鱼龙混杂的问题,既然有民间中医也有民间西医吧?是不是西医也应该免考试直接发证?谁说自己有资格做手术直接发证就好了?如果不是科班出身但又想从事中医职业,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经过师承之后考出师证,二是有多年实践经验直接考确有专长,两种途径都可以考执业助理,之后再考执业资格。或者直接考专长资格执业也可以,只是专长资格执业证通过率很低,难度极大。总之,要想有收获就要有付出,不要总是异想天开哪一天国家直接发一个执业资格证,这是不可能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