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德浩 | 回谢庄记

 大河文学 2022-12-04 发布于河南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想家的人,漂泊在外头。乡思,是一根扯不断的线。乡愁,是一壶陈年的酒。

和居住在城里的很多老乡一样,我的故乡在谢庄。

魂里梦里,故乡的一切还总会浮现。偶然的相逢,经年的往事总被惊醒。

我其实离故乡并不遥远,从凤雏台到卧龙岗的距离,就是我和故乡的距离。

有些年住在麒麟岗,不远就是百里奚故里碑。那是一个靠近先贤的地方。

后来我从卧龙岗复岗工程项目建设中得知,卧龙岗遥连嵩岳,北障紫峰。麒麟岗和卧龙岗,本来就是一道山岗。

却原来,无论我在故乡,还是在家乡的这座城市,我和故乡之间,始终都是息息相通的。

一道山岗,有通往故乡的路。一条梅溪河,有来自故乡的水。甚至,紫山的那座龙凤陵园,是许多南阳城里人人生的后花园,我所敬爱和崇拜的二月河老先生也埋在那里。

住在城里的故乡人,逢了节假日,偶尔三三两两回故乡去,或探望家乡的亲人,或有了亲友的红白喜事,或者郊游踏青,也或者去园林采摘,甚至惦记着掘地坪的美味卤肉。

原来故乡,连着城市的文明和喧嚣,保持着乡村的诗意和宁静,是一个心灵可以栖息的地方。

我内心有一种深深地自责了,责备自己为什么要离开谢庄了。四十多年之后,我才日甚一日了解了谢庄的好。

其实很多人又何尝不和我一样呢?原来谢庄也是人生的一座城堡,城堡之内有现世的安稳,城堡之外是人生的梦想。所以,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到最后,我们都在来来去去的中间了。

前几日中学时的老师、区委办公室退休干部周金明老师邀约,说夏庄寨的史家大院正在修缮,希望我们回去看看。我先前知道这个史家大院,在毛田村夏庄寨组的庄子中间,离原来的毛田小学也很近。我在中学工作十年,一位老同事就是这个大院的后人,现在退休还在夏庄寨居住,当然已经不住这个大院了。

这是一个地主家的宅院,据考证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属于明代建筑。这个地主家庭,历经多年的积累,建成了这一处三进的院落。解放前斗地主、分田地,这个地主家的宅院这被没收。这个院子先后做过区公所、村公所,再以后成了村办小学。小学存在几十年,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院内的有些房子成了险房,大队才另选了现在的村部附近建了教学楼迁出。史家大院从此也就成了闲置的院落,有些房屋由于缺乏管理和修缮倒塌了。

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物保护的意识也逐渐增强。经过镇党委政府申请,文物部门鉴定,2016年2月,史家大院被确定为“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来还成为“南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又拨付了数百万专款来修缮。这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也是对谢庄人民有益的好事。

冬月初四上午,应周老师之约,我开车载张光星、龚广涛、王世成三位老师以及家属,驱车回谢庄去。城市到谢庄的路都是柏油路,车跑起来很顺畅,很快就到了刘庄村的梁庄路口。我向左打了一把方向,沿着村村通的公路穿梁庄过漫水桥向夏庄寨村部驶去。停车时,周老师以及支书梁长军,还有一位村干部已经在一楼等候。

简单的寒暄过后,他们引我们上了村部二楼的接待室,其时谢庄籍的十几位老领导、老教师和媒体人已经在等。有的我比较熟悉,也有些是第一次见面。大家相互握手问候,熟悉地聊着什么。

人到得差不多了,周老师组织大家去看史家大院。大院在村子的中间,门口已经挂上了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安全责任公示两块牌子。工人正在施工,院内堆放了木料和施工工具。这处400多年的建筑,斑驳陆离,有些房屋已经倒塌,正在按照计划修复。院内的墙壁上,依稀可见文革时期的标语,镌刻着历史的记忆。院子南北两侧,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被村民建房占据了,甚是可惜。不过院子的主体部分,这么多年能够保存下来,已属难能可贵了。同车的龚广涛老师还在惋惜他们龚家大院被毁的遗憾,那是一处比史家大院历史更悠久、气势更恢弘的院落,龚老师曾经在他的文章中写过。

站在史家大院,遥想400多年的历史,多少烽火硝烟,多少烟雨沧桑。明末农民起义的队伍经过这里,满洲旗人的铁蹄踏过这里,抗日战争的炮火在这里炸响,解放战争的号角也曾在这里响起,还有官吏和土匪盘剥和掠夺,地主与佃户之间的相处与斗争……这一切,竟然都没有损毁了这个院子。我们不仅在感叹建筑的精巧与神奇之外,也要感慨这个院落坚强的生命力了。终于,雄鸡一唱天下白,历史还是为我们保存了这样一处有文物价值的院落。这样的一处院落,也终于要在今天,以致以后,再次被我们以及后人看见,重新发挥它的价值。它的背后,又隐藏着一段什么样的家族发展史?传承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启示?

然而,无论对这个家族,对这个村子,对谢庄镇,对看见这个院落的每一个人来说,这都是一种幸运。就如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河洛的康百万庄园,都是历史留给后人的遗产,都有值得探索的内涵,值得回味的故事。

看完了史家大院,周老师招呼大家去镇政府所在的谢庄村去参观钟灵湖,镇党委的高书记参加完活动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驱车经谢武路,很快就到了钟灵湖畔。经过塔子山附近的时候我在想,多年前,这还是一条崎岖不平容易被雨水冲坏的路。汶川地震发生时,我开完会从南阳回谢庄,按照时间刚好走在塔子山的这条路上,道路坑坑洼洼,摩托车起伏颠簸,我竟对地震毫无感觉。回到办公室,大家说起来,我才知道发生了地震。现在,一脚油门,毫无感觉的,十多公里的路程就走完了,柏油路面也没有胎噪的声音。

钟灵湖畔是谢庄村一个很大的文化广场和舞台。广场东边是钟灵湖,原来是一片废弃的稻田。广场西侧隔河就是谢庄小学和谢庄中心学校。在镇上工作十多年,原来的地形地貌我搜非常熟悉了。以前从谢庄一中去学校,最初雨天还要穿胶鞋踩着泥泞艰难行走,后来修了水泥路,如今已经是柏油路。河道也已经整修。

高书记做引导员,引领大家参观钟灵湖,一边介绍钟灵湖的建造史,一边谈人居环境改善给老百姓带来的幸福感。垂柳扶堤,曲水流觞,栈桥亭台,白鹤往来,不觉使人想起王维笔下的田园了。是的,这的确是心灵栖息的田园,给人“复得返自然”的感受。全市的坑塘治理现场会曾经在这里召开。

参观完了钟灵湖,我们再穿越谢庄街,走灵秀大道,到灵秀湖(原来的杨树岗水库)附近的驿站,看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看迷蒙的远山,看玫瑰种植基地,看湖上烟雨,看雨中湖边一动不动的垂钓者,一种轻松和闲情不自觉地涌上心头。

从灵秀湖回来,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我们又参观了一处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自然的丛林生态,别具匠心的野外丛林穿越项目,以及正在设计中的红色文化之旅,让我不禁感叹原来住厌了的这片贫瘠的浅山丘陵,原来还可以这样利用和开发。在这样的丛林里,我甚至想到可以带三五好友来野炊了。看来真正改变地方面貌的,首先得是思想和认识。也难怪上次回来,一些老干部和高书记座谈时说,要改变谢庄的面貌,我们就得无中生有。

一天的参观流程结束了,我感慨于谢庄方方面面的变化,谢庄的路况,谢庄的坑塘治理,谢庄的特色农业,谢庄的村容村貌,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谢庄还有采摘园、生态园、梅花基地、玫瑰基地,还有小游园、健身步道,还有龚河村刚刚批复的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项目,谢庄的未来大有可期。谢庄的文化现象,也已经引起外界的关注。

这些,都是在谢庄生活几十年的我所不曾预见和不敢想象的。曾经,我以为谢庄的岁月是冰封的、凝固的,谢庄的变化是龟速的、缓慢的。如今,谢庄已经进入发展的黄金期,迈入了快车道,谢庄的发展变化是我们所不敢想象的。

这是农业农村发展最好的时代,也是所有谢庄人和所有从谢庄走出的人所乐于见到的。

毕竟,这里是我们的故里,是我们的田园,也是我们的根脉所在。


作者简介

左德浩,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任职于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校。河南省青作协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