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有人密告韩信造反,吕后趁刘邦外出将韩信杀了。韩信临死撂下一句狠话,刘邦听后,当即大怒:“给我马上搜捕,我要杀那个人。” 韩信是淮阴人,年青时家境贫困,又品行不佳,既无人推他做官,又做不了生意,总是到别人家里吃闲饭,时间久了,大家都不欢迎他。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韩信带剑投奔了项梁,项梁死后归到项羽帐下。可惜的是,项羽并不重视他。无奈之下,韩信又投奔到刘邦阵营。但那时的刘邦也没有看重他,只让他做了一名接待宾客的小官。 后来,韩信犯了事,被处以死刑。正要处刑伏法时,韩信大喊:“主上不是要天下吗?为什么要杀一下可以帮他取得天下的壮士呢?” 韩信这一喊,可把命捡回来了。他的喊声引起了刚好经过的滕公夏侯婴的注意。滕公见韩信长相不凡,就让人把他放了。 经过与韩信的交谈,滕公觉得他谈吐不凡,于是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刘邦没觉得韩信多奇特,就给他安排了一个管粮食的小官。 这此期间,萧何与韩信有交往,他觉得韩信很有军事才能,也向刘邦推荐韩信,但刘邦没当一回事。 秦朝灭亡,刘邦要到巴蜀之地当汉王。由于巴蜀地远偏僻,很多人悄悄地逃走了。此时的韩信觉得在刘邦手下没希望,也想趁此机会逃走。 萧何知道消息后,来不及禀告刘邦,自己就骑马去追韩信。萧何的手下不知状况,见此情形就跑去报告刘邦,说:“丞相萧何跑了。” 刘邦一听,想不到自己重用的人也跑了,一时间又惊又慌。不过,很快,萧何又回来了,身后还跟着韩信。 刘邦见到萧何又气又高兴说:“丞相怎么逃跑了?”萧何说:“我怎么可能逃跑了。我是去追韩信。” 刘邦听后不信,大骂道:“逃走的将领有几十个,你都没去追。你却去追韩信,你是不是在骗我啊?” 萧何说:“普通的将领很容易得到,但韩信不一样,如果大王想得天下,那必须用韩信!” 刘邦听后半信半疑,但看在萧何的面子上,还是打算给了韩信一个将领当。但是,这样还是让萧何不满意,他说:“如果只任韩信为普通将领,他迟早还是会跑的。” 刘邦听后,无奈按照萧何的要求任韩信为大将军,还为韩信举办了隆重的拜将典礼。 之后,韩信没有让刘邦失望,帮助刘邦攻打魏、赵、齐三国,很快将魏国、赵国打败了。 当韩信带兵打下齐国时,他遇到了一位名叫蒯通的人。 蒯通游说韩信叛变刘邦,说:“将军功劳太大了,当臣子功劳太大,会让主子坐立不安的。就好像猎物都杀光了,猎人就会杀了猎狗来烹饪一样。因此,将军本事那么大,为什么不自己做主人呢?” 韩信听了后马上反驳道:“如果没有汉王,就没有今天的我。我怎么可以做忘恩负义之徒呢!” 后来,项羽战败自刎而死,刘邦一统天下,建立大汉帝国。他将韩信改任为楚王。 公元前201年,有人上书控告韩信谋反,刘邦自此有猜忌之心,后将韩信被贬为淮阴侯。 此时,韩信想起蒯通的话,不禁感慨道:“难道真的如蒯通所说吗?猎物射光了,就要良弓藏起来吗?” 从此,韩信总是推说自己生病,不再上朝。虽然,韩信想淡化自己,但有人却不放过他。那人就是吕后。 吕后待刘邦外出平叛之际,找了一个借口,将韩信引诱至长乐宫的钟室将其斩杀了。 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孺之辈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刘邦回来后,听说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问吕后:“韩信死前有说什么吗?”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 刘邦一听,马上派人去将蒯通捉来,说要将蒯通烹了。蒯彻说:“为什么煮死我,我是冤枉啊!” 刘邦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 蒯通说:“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那时候,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况且天下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您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 刘邦听了,觉得蒯通说得有道理,把蒯通放了,赦免了他的罪过。 千百年来,众人都对韩信的结局意难平,其中就有杜甫。他在《韩信庙》写道: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杜甫对韩信的才华是赞赏的,认为他是盖世的英雄,他的结局,警示着后代登坛受拜的将领,一想起韩信来就怕立功。 即使是有韩信的前车之鉴,但历史是不断地重演,如后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在战争时代,臣子的超强才能是给掌权者如虎添翼,可以充分利用,但在和平时代,臣子的超强才能则给掌权者带来危机感,因此像韩信那样的结局是难免的。 如果当初韩信听了蒯通的话,他的人生是不是另外一个结局呢? 这是《给孩子的史记》中关于韩信的故事。 司马迁的《史记》是留给后世人一笔真正的历史遗产,但是《史记》对孩子们来说较难阅读。因此,建议大家给孩子们读《给孩子读的史记》,这书通俗易懂,主要讲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讲智慧以及成语、词语的来源和意思。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要上头条# 写给孩子的史记全5册 |
|
来自: [南国风] > 《野史秘闻,野史杂文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