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百家民宿 | 周敦颐后人的百年故居,山间野趣童年梦——周庭

 知易行难nev5ph 2022-12-04 发布于河南

图片

青丘小栈——《探秘百家民宿》

图片
图片

眼前的这个她,眼眸中带着江南烟雨里的温婉波光,中短黑发显得干练沉稳,再细听她的声音,仿佛清脆的百灵鸟,儒雅中带着一股韧劲。我想这便是一个知识女性时下最好的状态,坐在她的对面,我会羡慕她表达思想时的言辞凿凿,推翻陈旧格局的勇敢和魄力,以及面对逆境的无限力量。

——她是周毅老师,浙江诸暨周庭民宿的主理人。

《但是,还有周庭》第一集

《但是,还有周庭》第二集

图片

《探秘百家民宿》

一个家族的齐心合力

缘 起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宋 周敦颐

图片

驾车从西施故里——诸暨市内出发,按导航向西北方向行进,半小时不到就可以到达 五泄镇十四都村的周庭 。山水潋滟之间,瞥见这里的族人,据周老师说他们都属于北宋大儒周敦颐的后代。五百年前,先祖清三公带着族人从余姚搬迁至此。占地3亩的周氏宗祠就在不远处的藏绿村,高古肃穆。


图片


说起周敦颐,就想起那篇耳熟能详的《爱莲说》,不仅仅是朗朗上口的美文美句,更打动人的是莲花的高尚品性。每每回忆,都有清明纯澈之感。

图片

久居都市,一不小心就让一串串密不透风的日子占据了日常。
但是,还有周庭,一处古朴静谧的清代民居,有百米长弄堂,或许可以成为你寂寥时光中的吉光片羽。

图片

周庭的古宅里,是周毅姐弟仨从小长大的地方,他们是周敦颐先生的第39代孙。从小生活在这幢清代宅院里,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流淌着他们童年生活的清朗和欢愉,这是一个乡村孩子精神发育最原初的露天课堂。残存的砖雕、木雕,有根,有物象,有丰富内涵,又无不包藏着生态、民俗、历史、和美学等信息。

图片

长大后,这姐弟仨在不同城市打拼,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孩子们一天天地长大。看着日渐年迈的父母逐渐蹒跚的步履,渐渐有了落叶归根之意。

图片

周老师是这姐弟三人的老大,自然肩负起最大的责任重担。她曾是校长、书记、语文教师,几年前辞职创办了一家书院,不久之后,她还要成为周庭的主人。

图片

“你看,'荷’是'合’的谐音。”周老师扬起眉毛欢乐地说道,“古语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意思是任何一件事都是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合’又寓意着齐心合力,一家人共同努力,家才可以蒸蒸日上。”

图片

这几年恰逢乡村振兴,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年前,姐弟仨就决定重修老宅,当地政府和左邻右舍的族人都很支持,他们开始了缜密的规划和设计,周老师说道:“老宅面积比较大,一部分辟作生活区,用于父母养老;多余部分,辟作民宿,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和我们一起重温乡野生活的优美音色。

只有让人住进来,才是对房子最好的保护。

图片

周庭位于乡野山间,远道而来的客人,可以在鸟鸣蝉语里品茗、品尝特色佳肴、闲眺山景。远处,翠波郁葱,层峦叠嶂;近处,杂花生树,飞舞轻扬。乡村独有的气息氤氲其间。

于是,一份质朴的眷恋之情就在这里萌芽了。

图片

创办民宿亦如同创业,过程是无以言语的艰辛。光设计师就换了五六波,还要时时和家人磨合,一次次协商,一回回修改,周庭,终于有了雏形。

好几次在梦中,那个依稀重建的周庭都近在眼前,但却又遥不可及,梦惊醒来,才发现老宅的断壁残垣,还需要大把的心力付出。

老宅的重新建造,说简单了是装修房子,说复杂了是对自我认知极大提升的过程。作为一名从业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师,要学着琢磨每个角落的设计细节,思考用什么布局什么材料,才最适宜周庭的气质。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审美的历练。

图片

刚开始一年完全都是在支出,随着账户里的经费逐渐耗空,周老师肩上的重担一下子又沉了起来。虽然她早已经知道会有样的压力,但这个女子怎么就会轻易被生活打败呢?

很多个日夜,房间是大理石还是实木地板?浴室是瓷砖还是玻璃砖?床品如何让客人有一个舒适的睡眠?浴袍和拖鞋用哪一款?木梳子用绿檀还是紫檀?那种反复权衡、精挑细选带来的烦躁至今都深印在周老师脑海里。

图片

最让周老师骄傲的,是转眼可触的荷元素,那一份独属于女性的温情与风雅,在各个角落流转,房间名,灯,木梳,钥匙圈,肥皂盒……淡淡的荷香幽幽飘忽。

图片

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半,凭借一股韧劲,在家人的鼓励加持下,周庭逐渐有了现在的模样,好看,舒适,清雅。

图片

《探秘百家民宿》

以“荷”为贵,书香四溢

来到周庭,推开那扇老旧的木门,“吱呀”声中,步入的是爱莲堂,正门玄关处有“兰亭七子”梁文斌博士的狂草题壁《爱莲说》,恣性颠逸,手心两忘,生气灌注中,数枝清莲袅然而出,你,找到了几枝呢?

爱莲堂中间是一个可以喝茶闲聊的空间,老松木的书架、茶桌,古朴稚拙;整墙的玻璃通透明亮,可以一整天闲看斑驳的日光如何寸寸挪移。

图片

中间露天的地方是一个老式天井,旧石磨,老鱼池,游鱼,苔、蕨、瓦松,乌桕,睡莲,贴墙缠绕的络石和风车茉莉,景有尽,意无穷。

图片

周庭最多的是书,三个公共阅读区、每一个房间都有,抽一本心仪的书,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姿势,尽情享受一卷诗书带给你的愉悦,光阴都会葱绿起来。

图片

薄寒,轻烟,晚霞,佳月……浅笑低吟总有意,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重修后的周庭,是一个可以把心留住的地方,不迎合,不招摇,宁静,朴实,如花在野。你尽可以守着一个明月山间疏影横斜水的天地,兀自沉醉。

图片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周庭”源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民宿主题为“荷”,一则纪念先祖周敦颐的《爱莲说》;二则“荷”是“和”、“合”的谐音,谁不希望生活是和和美美、百年好合的模样?

中国人盖房子,都怀着一种永续精神,房子最核心的物件都被保留了。改建后的周庭,保留了徽派民居的风格,又有了一个个更安静、温暖的空间,有5个房间可供客人入住。房间的名称都有出处:

图片

风荷: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代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

雨荷:暝色投烟鸟,秋声带雨荷。——唐代白居易的《浔阳秋怀,赠许明府》

新荷: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宋代周邦彦的《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绿荷: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唐代李商隐的《赠荷花》

圆荷: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唐代杜甫《为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探秘百家民宿》

食在周庭,家的味道

早餐当然是免费的。可以尝到老母亲做的当地特色小吃——西施团圆饼、糖央、团圆果、莲子红枣羹等,再加一个黄灿灿的家鸡蛋,或煮一碗薄厚相宜的玉米糊,可以帮您找回一点舌尖上的美好童年;

图片

来周庭住的前两天早晨,我有幸品尝到了周老师的母亲亲自下厨制作的西施团圆饼。这味道的确使我毕生难忘,夹起一块西施团圆饼,蘸一点米醋,咬一口,鲜美的汁水瞬间在口腔漾开,回味无穷。

图片

西施团圆饼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图片

午餐和晚餐,桌上有当地特色的菜肴:西施豆腐羹,土鸡土鸭,火腿蒸黄鳝,蒸三鲜,香椿炒蛋,咸肉蒸笋……夹一筷菜,咪一口自酿的有“小茅台”之称的“同山烧”,一蔬一饭,一饮一啄,都是舌尖上的日常。民宿前有一大片菜园,可以挑马兰头,拔萝卜,挖土豆……高兴了,钻进厨房,做些自己喜欢的家常菜,让这段客居的时光有了家的感觉。

图片

图片

《探秘百家民宿》

周边美景,别有洞天

周庭门前有一座山,沿小径而上,赏山色,折野花。登上山顶,整个十四都村都在脚下,周庭在你面前又会呈现另一个好看的模样;山脚下有一个清澈的水库,坐在堤坝上,山风拂面中看微波粼粼,发一会儿呆也是极好的。

图片

饭后去村子周边走走,280余亩的荷塘围绕着整个村子,整洁干净的游步道蜿蜒在荷塘边沿。一池接一池的荷,在微风中袅娜着,荷尖上,时有各种野鸟、蜻蜓轻盈掠过。夏日夜晚,会邂逅萤火虫,若忍不住天真,备好一只透亮的玻璃瓶,尽可以扑几只入内。

图片

步行10分钟左右,邻村是省级文保单位——古建筑群马鞍山,占地面积比享有清誉的斯宅更大,保存完好,民风淳朴,值得一看;

宏大庄严的周氏宗祠就在周庭斜对面的藏绿村,占地3亩,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8年),坐北朝南,有门厅、中厅和后厅三进,有戏台,两边侧厢,建制完整,是浙江省保护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之一。

图片

图片

驾车15分钟,就到了“小雁荡”之称的五泄风景区,奇峰,冷泉,飞瀑,古树,扑啦啦掠过的珍禽,哪一样都可以荡涤灵魂,“到此已无尘半点,上去更有碧千寻”。

图片


图片

现在的周庭,不仅仅是放松身心的地方,更是一处可以沐浴文化魅力的宝地,定期举办经典共读、书画鉴赏等雅集。

而这样的周庭,将一次又一次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来周庭吧,它是那样地旧,又那样地新。在祖宅特有的气息和氛围中,过一段缓慢流淌的时光,享受难得的清静、放松、古雅,找回那些真正让我们沉静、温暖和稳定的东西。

价格:单间 ¥400-800,标间,大床

民宿地址:诸暨市五泄镇十四都前庄畈村,导航“周庭民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