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助血压平稳过冬(内附降压食疗)

 lx7185 2022-12-04 发布于北京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耳胀、颈项僵紧、视物模糊等。最新的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显示,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6.9%、40.7%、15.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血压病人群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依旧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中国已有2.45亿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也在不断增加,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文章图片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王伟教授介绍,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可从服用药物与改变生活方式两方面入手,综合治疗与调护。《黄帝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

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治疗时从整体出发,注重脏腑间生克制化规律,通过调整全身机能活动,促进心、脑、肾多脏器病理改变的恢复,从而达到血压下降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

中医一般把高血压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一)肝阳上亢型:表现为面部潮红,烘热,头晕,头痛,项强,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治法以平肝潜阳,可予以天麻钩藤饮或龙胆泻肝汤。

(二)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遗精,咽干,五心烦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失眠多梦,舌红降,脉弦细数。治法以滋补肝肾。方药予以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

(三)痰湿阻络型:表现为胸闷恶心,肢体沉重,肌肤麻木不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裹,倦怠多梦,纳呆,舌淡胖,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治法以平肝化痰,祛湿通络。方药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

(四)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胸闷气短,面色暗,舌质淡暗或紫暗,边有齿痕或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治法以益气活血,方药可予血府逐瘀汤。

(五)心肾不交型:表现为眩晕头痛,心烦不寐,耳鸣健忘,腰酸梦遗,口干,舌红,脉细数。治法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予以交泰九。

(六)阴阳两虚型:表现为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胃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治法予以滋养肝肾,温补肾阳。方药予以大补元煎或金匮肾气丸。

(以上用药及治疗均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穴位按摩

高血压病患者除服用降压药外,如配以穴位按摩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头部按摩

有效穴位:百会、天柱、人迎、天鼎、桥弓等,及降压点、神门、心、肾上腺、皮质下等耳穴。

文章图片2

按摩手法 :

①按压百会穴50次,力度适中,以胀痛为宜。

②按揉颈部的天柱、人迎、天鼎各50~10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③用拇指指腹面向下直推桥弓,先左后右,各10~20次。

④用双手示指和拇指指端罗纹面着力,相对掐揉或捏揉两耳图中穴位;或分别按压耳穴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75次,力度以柔和为主。

手部按摩

有效穴位:关冲、少冲、劳宫、合谷、大陵、神门、太渊等穴

文章图片3

按摩手法:点揉或按揉劳宫、合谷、神门、少冲、关冲、太渊等穴各50~100次,力度适中。

手部有效反射区:肾、肾上腺、肝、大脑、颈椎、胸腺淋巴结、内耳迷路、血压区等。

按摩手法:

①在肾上腺、肾、心、大脑反射区上按揉50~100次。

②在内耳迷路反射区由内向外推压50~100次,力度适中。

③在血压区、颈椎反射区刮压50~100次。

足部按摩

有效穴位:涌泉、太溪、照海、太白等穴位。

文章图片4

按摩手法:

①用力点揉涌泉穴50~100次, 力稍重, 以酸痛为宜。

②单指按揉太溪、照海、太白30~50次, 力度适中。

足部有效反射区:肾、肝、肾上腺、大脑、垂体、颈项、腹腔神经丛、心、血压点等。

按摩手法:

①单指扣拳,在肾上腺、肾、心、大脑反射区上按揉50~100次。

②在血压点、垂体反射区上点按5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③双指扣拳,在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处刮压50~100次。

躯干部按摩

有效穴位:背部的心俞、脾俞、命门、肾俞、气海俞、关元俞,胸腹部的膻中、中脘、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穴等。

文章图片5

按摩手法:

①按揉背部的心俞、脾俞、命门、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各50~100次。

②按压胸腹部的膻中、中脘、天枢、神阙、气海、关元穴各50~100次。

饮食调养

饮这三款汤水,助血压平稳过冬

近日广东终于入冬,在这寒冷天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容易出现波动,除了要及时调整用药之外,配合降压食疗养生方,往往还能事半功倍。

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对防治高血压有重要意义的食材,如:茶叶、芹菜、菊花、荠菜、洋葱、大蒜、莼菜、番茄、茄子、苦瓜、山药、冬瓜、茡荠、豌豆、绿豆、槐花、西瓜、柿子、苹果、山楂、红枣、核桃仁、黑芝麻、黑木耳、银耳、紫菜、香菇、海带、淡菜、腐竹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顾颖敏主任中医师在这里为大家推荐几款美味汤水,让血压平稳度过冬天。

二菜汤

材料:淡菜10克,荠菜30克。
用法:锅内加适量水,文火煮淡菜半小时,再放入荠菜,水沸即成,喝汤吃菜。
功效:滋阴清热,平肝潜阳。
适应症:高血压并见眩晕,头痛。

食材解说:淡菜为贻贝科海生动物厚壳贻虫等的贝肉,气味甘美,药性清凉,专门滋阴,《本草汇言》称为补虚养肾之药也”。荠菜,性味甘平,不仅能清肝平肝,降血压,还是营养丰富,甘味可口的蔬菜,如《名医别录》言“主利肝气,和中”。

芹菜红枣汤

材料:芹菜200-500克,红枣60-120克。
用法:全部材料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煮汤,分次饮用。
功效:平肝清肝,养血安神。
适应症:高血压并见头晕,头痛,失眠。

食材解说:芹菜味甘苦而性凉,长于清肝热,利小便,安神健脑,降血压,《神农本草经》言:“养精,保血管,益气”。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的功效。

荸荠海带玉米须汤

材料:荸荠10个,海带、玉米须各25克。
用法:将荸荠、海带、玉米须洗净,入锅加适量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钟,最后拣去玉米须喝汤。
功效:化痰泻浊,平肝清热。
适应症:高血压并见痰湿内蕴证。

食材解说:荸荠(俗称马蹄),味甘性寒,具有祛痰化湿,清热生津之效,《本草纲目》言其“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海带性味微寒,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平喘、利水消肿、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功效;玉米须味甘性平,具有降血压功效。

中医理论认为,由于食材的性味有寒、热、温、凉之别,用途功效各有偏重,有的功在清肝火、平肝阳、化痰湿、有的功在养肝血、益心血、安神定悸。根据不同体质和症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谱,坚持服用可有良效。但同时要注意适量,过量则会带来不良反应。

文章图片7

生活方式改变

(一)精神内守:保持平和心态。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高血压与性格及情绪状态密切相关。长期的紧张、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压力持久不消除,易促发高血压。

(二)食饮有节:饮食有节,饥饱有度,进餐必须要有规律,饮食最好的状态是“三分饥,七分饱”。饮食清淡,切忌肥甘。中老年人日摄盐量应该控制在4g以内。

(三)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起居顺从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日常锻炼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运动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