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热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散风,凉可去热,故有发热散风之功。可治感冒风热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恶寒,头痛目赤,咽痛口渴,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表证。 部分药物兼有清头目,利咽喉,宣肺,透疹之功。对于因感受风热而致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疹出不畅等证均可用治。 【薄荷】唇形科植物。 主产地江苏太仓,浙江,湖南等地。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 【药性】辛,凉,归肺,肝经。 1.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配银花,连翘等。(银翘散) 2.清利头目:风热头痛,配白芷,川穹等,目赤多泪,配桑叶,菊花等。 3.利咽:①喉痹,咽喉肿痛。配桔梗,僵蚕等。②口舌生疮,配栀子,板蓝根。 4.透疹:①麻疹不透。配竹叶,牛蒡子等。②风疹瘙痒。配荆介,防风等。 5.疏肝行气:肝郁气滞,胸协帐闷。配柴胡。如逍遥散。 此外,薄荷芬香辟秽,兼化湿和中,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逆,配香薷,厚朴,银花等。 【用量用法】煎服,3-6克。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长于行气和中。 【注意事项】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蝉蜕】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知了壳) 【药性】甘,寒。归肺,肝经。 1.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喉暗哑,配薄荷,牛蒡子等。(胖大海+蝉蜕→开噪) 2.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配荆芥,防风等。如消风散。 3.明目退翳:目赤翳障,配菊花,决明子等,如蝉花散。 4.解痉:惊风抽搐,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 此外,还可治小儿夜寐不安,该药有镇静安神,故用之有效。(止啼散) 【用量用法】煎服3-10克,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桑叶】桑科落叶乔木。 【菊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产地浙江,安徽,河南等省。四川,河北,山东等省亦产。9-11月花盛开时采摘,阴干或烘干,或熏蒸后晒干。生用。 菊花有黄菊花和白菊花,按产地和加工方法分为①亳菊②滁菊③贡菊(黄山)④杭菊(白色)。 桑叶、菊花: 相同处:轻清凉散,均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之功。可治外感风热,肝火上炎所致目赤翳障,肝肾不足,目暗不明等症。 不同处: 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且能清肺润燥,治肺热,肺燥咳嗽。兼能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 菊花:长于平肝明目,兼能解毒,疏散风热用黄菊花(滁菊),平肝清肝用白菊花(杭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