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激流一舟 2022-12-04 发布于中国香港
夷陵之败后,刘备率领残部退守白帝城,一生戎马的刘备,将人生的最后时刻留在白帝城。临终之前,刘备召来诸葛亮、李严等人,对他们最后一次嘱托,将兵权交给李严,让他在自己死后“统管内外军事”。
刘备临终之际,“以李严为中都护”,将军权交给李严,委以托孤重任。然而,刘备生前一向信任诸葛亮,为何在临终前却并未将重要的兵权交给诸葛亮,反而交给了李严呢?

图片

刘备知人善任

刘备的大半生,都在为“匡扶汉室,重返旧都”而奋斗,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他死后的遗志。
昔日,刘备半生蹉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君臣二人茅庐之中畅谈天下,诸葛亮详细叙述《隆中对》,如同在刘备面前展开一张宏大的蓝图,令刘备茅塞顿开,如获至宝,将其视为后来事业发展的指路明灯。
刘备重用诸葛亮,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伟业,这是他知人善任的表现之一。除了诸葛亮以外,刘备知人善任的案例比比皆是,这里不作赘述。仅仅从刘备托孤之际,贬责杨仪、废弃彭羕,以及提醒诸葛亮不可重用马谡,就能看出一二。
在刘备重用的许多人之中,有一个人非常特别,这个人就是魏延。魏延是降将,却深得刘备器重,当年令魏延镇守汉中之时,诸多大臣表示反对,但刘备却力排众议,坚持将魏延推到了汉中重任之上。
刘备虽然贵为蜀汉开国皇帝,但他如此不顾群臣的反对行事,其实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多少臣子的内心,想着日后看刘备的笑话,恐怕就只有这些人自己知晓了。刘备固执己见,态度坚决,他不是不畏人言,而是对自己看人的眼光自信。
事实也证明了,魏延镇守汉中,是绝对的上佳人选,他在任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以实际行动堵住了悠悠众口。
从这些案例来看,刘备是一位知人善任的君王,他对臣子的安排,总能恰到好处,给臣子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空间。
所以,刘备在夷陵兵败之后,先是提拔李严为尚书令,又在临终前托孤李严,将兵权交给李严,并让他镇守永安。这样的安排显然是刘备刻意准备的,他对李严的任命和托孤,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他知人善任的表现。

李严已是镇守永安的尚佳人选

陈寿曾评价李严,“以干局达”,笔者以为非常准确。李严是一位干国之臣,最早在刘表手下为官,颇受刘表重视,有心培养李严,给了他很多的历练机会,为日后重用李严打基础。
“荆州牧刘表使历诸郡县”
然而,李严仕途并不顺遂,虽然在刘表手下得到历练的机会,却没等到刘表重用,刘表就兵败了。
李严在刘表兵败后,其实有两个不错的出路,一个是跟随刘琮投降曹操,一个是投奔刘备。但最终李严两条路都没选,反而是离开荆州,投奔了益州刘璋。刘璋待李严不薄,欣然接纳了李严后,安排他做了成都令。
可惜,李严辜负了刘璋,当刘备大军来袭时,刘璋命李严守绵竹,本想着李严替自己抗击刘备,却没想到李严竟然背叛了自己,投降到刘备阵营中去了。李严成为刘备的麾下以后,表现得非常积极,在他的促进下,加速了刘璋政权的败亡。
所以说,李严这个人是有“污点”的人,却并未遭到刘备的嫌弃,反而深受刘备重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并非因为刘备对降将有什么偏爱,而是李严这个人确实有能力。一来,李严对刘备成功入川是有功的;二来,李严的军事能力很强,加入刘备集团后,表现卓越。
例如,刘备率大军攻打汉中期间,盗贼马秦和高胜趁机率众起事,人数多达数万,对刘备的威胁很大。关键时刻,李严仅率五千人的军队前去剿贼,不仅顺利取胜,还斩下了贼首马秦和高胜的头颅。
从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李严是一个很有胆识的人,在刘备大军在汉中期间,临危不乱,果断应对,这才确保了这次数万人的暴乱没有对汉中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也展现出李严的军事能力,以寡击众的情况下,依然能迅速取胜,足可见他在军事方面的本事。
刘备在夷陵之败中损兵折将,许多优秀的战将在此战中战死,也有黄权这样的将领被迫投降曹魏。加上之前关羽丧命,张飞意外死亡,刘备昔日发迹时的左膀右臂损失殆尽。以至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蜀汉已是人才凋零,可用之人并不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选择将兵权交给李严,虽然有无奈的成分在里面,但主要还是因为李严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彼时,东吴虽然求和,刘备也答应了,吴蜀两家重归于好。但这种联盟多么脆弱,恐怕没人比刘备更明白了。所以,刘备极其重视永安的兵防,必须要派一个值得托付的人才行。李严是蜀汉中少有的军事人才,刘备嘱托李严镇守永安,抗拒东吴,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如此一来,曹魏方面有魏延镇守汉中,可保无虞,这边再由李严镇守永安,蜀汉的两个门户自然就安全了。

诸葛亮另有重托

李严固然厉害,却是一个降将,他镇守永安重地,肩负着抵御东吴的重任,难道就不怕他如当年那般背叛刘璋一样背叛自己吗?
刘备当然担忧,所以,刘备虽然在托孤时将兵权交给了李严,但也将皇权交给了刘禅,政权交给了诸葛亮。而且,诸葛亮才是刘禅的首辅大臣,李严只能算次辅,虽然从官位来看,李严似乎已经与诸葛亮平起平坐,但事实上,诸葛亮还是稳稳地压李严一头。
刘备临终前,嘱咐鲁王刘永,要与刘禅一起“父事丞相”;嘱咐刘禅,“唯贤唯德,能服于人”;嘱咐诸葛亮,“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从刘备这几句临终嘱托来看,足可见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之高,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有多深。有人认为,刘备托孤时,之所以将兵权给李严而不给诸葛亮,是为了让李严制衡诸葛亮。这种阴谋论固然吸引眼球,但事实上诸葛亮的地位要远比李严高。这一点从后来诸葛亮废掉李严就能看出来,李严远远没能有制衡诸葛亮的能力。
或许还有人会说,那是因为李严的能力不足,虽然善于军事,却不善于政治,这才被诸葛亮夺权。这个观点有一定的事实根基,也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刘备是知人善任之人,又岂能看不出自己死后,李严不是诸葛亮对手?
既然刘备能判断出李严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又怎么会在托孤这么关键的时期,愚蠢地让李严来制衡诸葛亮,难道不怕画蛇添足吗?
刘备之所以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并非是不信任诸葛亮,而是认为将兵权交给李严更合适,更利于蜀汉未来发展。
诸葛亮虽然军事能力同样不俗,但与其超然的政治能力相比,就显得有些逊色了。虽然诸葛亮乃“天下奇才”,却也精力有限,总不能事事亲自为之。所以,刘备才将兵权给了李严,让他镇守永安,而诸葛亮则另有重托,并非是刘备对诸葛亮不信任。
诸葛亮位列武庙十哲,是历史上忠心为国的典范,既有指点江山的本事,也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凉。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诸葛亮都是屈指可数的奇才。之所以会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略逊一筹,也是与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才能相比而已。
否则,司马懿又怎么会在看了诸葛亮的营垒,也忍不住要赞一句“天下奇才也”呢?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奇才,是一位忠君爱国死而后已的忠臣,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固然阴谋论和一些新奇的猜测更吸引眼球,但历史是公正的,笔者还是希望诸葛亮在今天依然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参考资料:《二十四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