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曾国藩(10) 曾国藩故事

 闹市孤猴 2022-12-04 发布于湖南

曾国藩的故事

一、鸡蛋案

一天,曾国藩放学归来,见父亲正在发愁,便上前询问,原来,母亲总共煮了五个鸡蛋,现在只剩四个,另外一个鸡蛋不知道让谁吃了。曾国藩略加思索,端来了一个盆和一壶水,然后把家里所有人都叫来,让他们每人喝一口水吐到盆里,曾国藩在旁边观察。这时,一个佣人吐得水中含有鸡蛋黄粉,曾国藩便轻而易举的抓到了偷吃鸡蛋的人,曾父很高兴,认为儿子聪明绝顶,有当大官的潜力。

二、被梁上君子耻笑

曾国藩小时候,读书特别努力,每天必背一篇文章,否则绝不睡觉。一天,一个小偷潜入曾家,想等曾家人都睡着了行窃,于是便偷偷藏在了房梁上。曾国藩正在背诵《岳阳楼记》,无奈自己太笨,读了好多遍都没有背下来,但是曾国藩锲而不舍,不背下来绝不睡觉。梁上的小偷左等右等也不见曾国藩有睡觉的意思,实在等不及了,就跳下来,从头到尾大声背诵了一遍《岳阳楼记》,并挖苦曾国藩说,一篇文章有什么好难的,我听都听会了,就你这笨样子还读什么书?说罢扬长而去,只留下目瞪口呆的曾国藩,久久合不拢嘴吧。

三、蟒蛇转世

曾国藩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曾梦见有巨蟒缠绕自家房梁,便认为孙子是蟒蛇转世。凑巧的是曾国藩患有牛皮癣之类的皮肤病,浑身上下长有像蛇的鳞片一样的癣,以至于读书时,天在热也穿戴整齐。曾国藩很喜欢吃鸡,却又特别惧怕鸡毛,古时如果有紧急文件,会在文件封口处放一枚鸡毛,俗称“鸡毛信”,曾国藩每次见到,都会毛骨悚然,让别人拿掉鸡毛后,才敢拆阅文件。古人曾有言:焚烧鸡毛,毒蛇闻气即死。这也难怪连曾国藩自己都认为是蟒蛇转世了。

看完这些趣事,你认为曾国藩是聪明人还是笨人,或者真就是蟒蛇精?

老桥妙对

永丰镇老桥,又名定胜桥,始修于宋祥符年间,起初是该镇肖、龚、彭、李、贺、谢、唐七姓集资修建的。这桥并不怎么出名,倒是相传这桥还有一副对联却是有名的。据说当年曾国藩很善对对联,一次他在同行面前夸下海口,讲他家乡(即现今的荷叶乡)三岁孩童都善对对联,同行不信,也就下去“考察”。来到永丰镇定胜桥上,正是冬天,见桥上晒着许多荞麦,于是考察官即兴吟出上联:“定胜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考察官很是得意,望着陪同的曾国藩微微一笑,没想到,曾国藩看到定胜桥河边不远处有一棵桑树,马上触景生情,吟出下联:“河边桑,桑上霜,日晒霜溶桑不溶。”倒让考察官大吃一惊。

打翻神王菩萨

清道光二年(1822),曾国藩12岁时,他家屋场对面有一条小河,河边一个神王庙。每到凉爽天气,国藩带着弟弟到小河里摸鱼捞虾。有时也与邻居小伙伴到河边打水仗,累了就进神王庙憩息。有一次,与伙伴搭神梯,国藩率先爬到神龛上,一不小心,把神王菩萨撞翻在地,吓得伙伴们一溜烟各自回家去了。曾鳞书得知后,当即对国藩一顿训斥,并叫打扫庙宇,出资给神王菩萨重装金身。同时,为了让子城安静求学,将他送至距家六里的九峰山古锣坪定慧庵读书,早出晚归。国藩不服气,每天早上路过神王庙时,将驱赶马的棍子,用绳子系着放在神王爷肩上,并说:“搭帮你,我被送至九峰山去读书,可今日你要给我看好马,如果我的马儿走了,一定饶-不了你。”以泄怒气。其父被弄得没办法,又只好将其带在身边读书。

“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君子”

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这个成龙,无非是成官的代名词。曾国藩年轻时功名心极盛,后来又为官几十年,却并不像众多父母一样希望儿孙都当官。他多次明确表示:“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尔曹惟当一竞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原因有二:一是“天下多难”,“虽大福大贵亦靠不住”,选择作官并不是个好前程;二是官场险恶,福祸横生,他自己就身怀疑虑,几次欲辞官归里,当然就不希望子孙再走官宦之路。

“讽考官”

曾国藩这条犟牛,由于才学超群,考场中自小一帆风顺,乃至眼中对考官大人也不乏傲慢。大概是道光7年间,曾国藩参加一次省城府试,试后自己感觉良好,准定要名列前茅的。未料揭晓后,他算是考上了,但排次却不高,只取得了第7名,他大失所望,感到颇不光彩,气得自个咬牙切齿!那次的主考官本叫张启庚的,国藩早认识,且略知其为人既贪且懒。但却没有去巴结他,只管一心一意作自个的文章。不料判卷后竟如此。曾国藩非常怀疑,他的考卷,不知是这张启庚贪财牟利,张冠李戴,弄虚作假去了?还是这“懒鬼”未忠职守,没有认真细阅,牛屎马粪没分好歹呢?反正他的卷阅得不公平,牢骚满腹!

但在旧时的考场中,考取了的学生,不管或高或低,都得要给主考官送礼物,以表示谢恩!这次的曾国藩,离省回家时,给这位主考官,当然不能不送点礼的。但该厚?该薄?他却在再三衡量中。想来想去,实在没有别的礼物可就了,只好从市面上,左挑右挑,挑了一副老而又老的老花眼镜,白纸包来红纸封,郑重地送到张启庚家中。张启庚笑嘻嘻接下后,当场一看,一非金,二非银,竟是这么副眼镜儿。开头还以为这镜子不是水晶的,也会是黑晶的,乃至鼻上一架,方知和尚捡着套梳篦,全没有用呢?便问起曾国藩:“你没长眼睛,咋不知我啥也不用戴呢。”“啊,你还不晓得么,再想想吧!”曾国藩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那个张启庚当时还没想出来,只把眼镜搁下,对着曾国藩的背影思索了好一阵,才最后明白过来,曾国藩原来是讽刺他:这场考试主考有眼未识泰山,“两目无光”呢,气得要死,也没奈何!

曾国藩和慈禧的对话

同治七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上任之前,受朝廷召见,举朝上下,面对这位重臣,极表推重。慈禧太后一连三日在紫禁城养心殿召见,极为关心这位重臣,于是向曾国藩发问:“汝夫人在家做何事?”

曾国藩随口回答:“不瞒太后,臣之夫人在家做些七七八八。”慈禧太后听曾国藩的湘乡土语,似懂非懂,又反问道:“七七八八是什么?”曾国藩意识到说话太土,又是湘乡方言,使太后难懂,顺便解释:“七”即指柴、米、油、盐、酱、醋、茶;“八”是指孝梯、忠信、礼义、廉耻。

慈禧太后听了,称赞地点头道:“好个'臣之夫人’,大事管那么多,小事管那么细。“在旁的诸臣无不称赞曾国藩机智灵敏。

曾国藩出生时,祖父曾经梦到有一只巨蟒缠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认为曾国藩是巨蟒转世,曾国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树竟然重新焕发出了生命,让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转世这一梦语。而凑巧的是曾国藩患有类似“牛皮癣”一类的皮肤病,(有一说“火蟒藓”),浑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鳞片一样的癣,所以曾国藩也相信了巨蟒转世这一梦语。曾国藩还有一个奇怪的爱好——爱吃鸡,却最又怕鸡毛。当时紧急公文,在信封口处往往要粘上鸡毛,俗称鸡毛信、鸡毛令箭。每当曾国藩看到这种信,总是毛骨悚然,如见蛇蝎,必须要别人帮他取掉鸡毛,他才敢拆读。古时候曾有这样的说法:“焚烧鸡毛,毒蛇闻气就死了,龙蛇之类,也畏惧这种气味。”曾国藩对鸡毛害怕到这种程度,难免也被人理解为蟒蛇转世。在岳麓书院学习时因为怕别人看到身上的鳞片,所以夏天燥热时还穿戴整齐地读书,让先生大加赞赏。

爱好:抽纸烟、下围棋

审案局里的“曾剃头”

曾国藩,人们都叫他“曾剃头”,但这不是因为他杀太平军而获得的外号,而是因为他在长沙开审案局,杀了太多的所谓湖南“土匪”而得到的外号。杀错的人有没有呢?有。当时长沙的知府叫苍景恬,他写了一份回忆录,里面就记载曾国藩的审案局,就因一个案子,就错杀了至少4个人。那是一个冤案,但是曾国藩把好人杀了,把坏人放了。

审鸡蛋案

一天,天气晴朗,年幼的曾国藩从学校回到了家里。刚放下书包,其父就焦急地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于是就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煮熟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少了一个,不知是哪个偷吃了,快帮你母亲查一查。” 曾国藩思索了一下,答到:“这个很容易,我有办法查出来。” 说罢,曾国藩端出一个脸盆,倒了几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拢来,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察,结果有一个佣人吐出的茶水里夹有鸡蛋黄粉。曾国藩的父亲高兴极了,觉得儿子聪明,将来能当官审案子。

“千年死一个”

富厚堂,是曾国藩的故居。大门口悬挂着“毅勇侯第”四个金色大字。“侯府”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曾国藩委托其弟在家营造的。据说建房的时候,曾国藩兄弟对匠工师傅款待很好,而对一般徒弟则有所刻薄。新屋建成的时候要诵“上梁文”,砌工老师傅尽赞美语,操着荷叶土音为之颂曰:“两江总督太细喱,要到京里做皇帝。”

读书当如曾国藩

“买书不可不多”,是曾国藩的观点。道光十六年,自京师“贷百金,南归过金陵,尽以购书”。归家后,“侵晨起读,中夜而休,泛览百家,足不出庭户几一年”。

“看书不可不知所择”,是他的另一观点。他最终所择者,于四书五经之外,就是《史记》《汉书》《庄子》及韩愈等人的文章。

毛泽东“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年轻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泽东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泽东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蒋介石推崇曾国藩

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曾文正家书及书札......,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埔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曾国藩被后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