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学习制定战略计划的方法

 河南奇兵 2022-12-05 发布于河南

#头条创作挑战赛#毛泽东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65年7月26日接见李宗仁先生和夫人)

2022年底已至,2023新年将来,又到了每个单位,每个人总结一年工作,作新一年计划的时候。此时,重温毛泽东1947年9月1日写的《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或许对我们的总结计划有巨大帮助。众所周知,正是这样的战略方针为1948年9月12日开始的三大决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图片1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一九四七年九月一日)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毛泽东之重视总结,源于其实践论。在实践中历练,在实践中总结,不断学习提高。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毛泽东之重视计划,源于其认识论。认识具有能动性,主动识变应变,然后以规划(计划)求变,争取战略主动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战争没有绝对的确实性,但不是没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

01.总结:成绩(经验)+问题(风险)

“计划”是建在“总结”基础上的大厦。“总结”做的好,地基才能打得牢,“计划”才能建的起。

做总结,无非是两点:成绩(经验)+问题(风险),也就是“扬长+避短”,夯实来年计划的基础。

两点中必定有重点,至于成绩(经验)是重点,还是问题(风险)是重点,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灵活把握。

毛泽东在文中,总结的内容不多,大概占1/10篇幅。重点是总结成绩,鼓舞士气,坚定必胜信心。

第一年作战(去年七月至今年六月),歼灭敌正规军九十七个半旅,七十八万人,伪军、保安队等杂部三十四万人,共计一百十二万人。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一胜利,给了敌人以严重打击,在整个敌人营垒中引起了极端深刻的失败情绪,兴奋了全国人民,奠定了我军歼灭全部敌军、争取最后胜利的基础。

突出“重点”,但不能忘记“两点”。所以,文中也提到了问题。“不惜付出三十余万人的伤亡,大块土地的被敌占领”。更深层的问题是:蒋介石企图通过在解放区的战争,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

第一年里,在解放区内的内线作战,虽消灭了112万的蒋匪军,但我方也面临着人力物力巨大消耗,难以持久的严峻考验。——这是最大的问题(风险)

02.计划:提出战略任务要求

战略任务也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

A.重点任务(基本任务)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重点任务(基本任务)是战略重点,蕴含着未来一段时期的战略走向,是趋势性决策

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毛泽东作出外线战争的战略决策,这是全党全军在新一年的基本任务。

这一决策,不仅能打破蒋介石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阴谋,也进一步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就是执行这一决策的利刃!

B.部分任务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学会弹钢琴,统筹兼顾,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内线战争未结束,解放区作为最稳固的后方阵地,必须继续内线歼敌,收复失地。

03.预设战略实施的困难

毛泽东说“为着领导,必须预见”(《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5月31日))。

预见,最主要的是预见困难。只有如此,才能“准备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一九四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我军执行外线作战、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方针,当然要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到国民党区域创立新根据地需要时间,需要在多次往返机动的作战中大量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建立人民武装之后,方能创立巩固的根据地。在这以前,困难将是不少的。

外线作战,战略意义重大,困难更是重重

最主要的困难是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战略支点),这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需要系列配套措施,让群众有所得,有所依,离不开:

  • 军事上要大量歼灭敌人,争取更多战略时间,鼓舞孤军奋战将士和群众的士气。要为人民建立地方武装,增强群众坚持斗争的能力和信心。
  • 政治上要积极发动群众,深入群众一年,开展宣传教育。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赋予民众民主权利。
  • 经济上开展土地革命,分配土地,给民众以切实的经济利益。

有困难不怕,困难无处不在,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最怕的是,无法预见困难是什么,也就是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毛泽东预见到外线作战建根据地的困难,但也看到解决困难的希望和信心。

外线作战,我们“有广大地区作为我军机动作战的战场,可以求得运动战”,这更能发挥我方作战优势。而且,敌军的战斗力和士气也比去年低落,“广大民众是痛恨国民党拥护我军的”。

总结起来,取胜不难,只要做到三个方面:军事上“善于捕捉战机,勇敢坚决,多打胜仗”+政治上“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经济上“使广大群众获得利益,站在我军方面”。

大道至简,人民战争的胜利秘诀就在这三招!

04.大数据分析为战略规划提供科学指引

大数据分析,虽是二十一世纪的时髦产品,但数据分析却一直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毛泽东在文中用了近1/3的篇幅,详细分析了国民党的军队规模,留守和地方性机动作战、战略性机动作战的军力配比。结合我军每月歼敌8个旅的传统,得出蒋匪军“势将被迫在全国一切地方处于防御地位,到处受我攻击”的结论。

敌军(连同被歼灭和受歼灭性打击的在内),一共248个旅,150万人。加上特种部队、伪军、警察、后方军事非战斗人员约370万人。其中:

  • 顾祝同:117个旅中,被歼灭或受歼灭性打击的63个旅(占53.85%),能用于战略性机动的只有32-35个旅(占27.35%-29.91%),其余均只能防守或作地方性机动。
  • 程潜和其他七个旅,只能作防守(占100%)。其中一个旅曾被歼灭性打击。
  • 胡宗南:33个旅,其中12个旅(占36.36%)被歼灭或受歼灭性打击。能用于战略性机动的只有7个旅(占21%),其余只能做防守。
  • 东北:26个旅,16个旅(占61.54%)被歼灭或受歼灭性打击。
  • 孙连仲:19个旅,8个旅(占42.11%)被歼灭或受歼灭性打击。
  • 傅作义:10个旅,2个旅(占20%)被歼灭或受歼灭性打击。
  • 阎锡山:15个旅,9个旅(占60%)被歼灭或受歼灭性打击。
  • 后方:21个旅,只能用于防守。
  • 计划:国民党在美国援助下,计划征兵100万补充。但“征兵纯用捕捉和购买方法,必难达到百万,而且逃亡甚多。

综上数据分析,国民党目前能用于战略机动的也就50个旅左右,其军队补充十分吃力,而且还有逃亡,加上我方在外线作战,缩小了蒋匪军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战争的天平已日渐向我军倾斜。

“只要我军能如第一年作战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在第二年再歼敌九十六至一百个旅(七、八两月已歼敌十六个半旅),则敌军将进一步大受削弱,其战略性机动兵力将减少至极度”。

05.新一年我军作战方针

战略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和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地方是歼敌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须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这样的战略方针,也就能解释为何我军会主动放弃已掌握的最大城市石家庄,为何会战略放弃延安。

如何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是战术方针问题

  • 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 先取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 或,给予歼灭性打击: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之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
  • 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上有胜利之把握
  • 发扬勇敢战斗、不惜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

如何保守或夺取地方,虽是辅助性的,但也有战术方针计划。

  • 力求调动敌人打运动战,但同时必须极大地注重学习阵地攻击战术
  • 加强炮兵、工兵建设,以便广泛夺取敌人据点和城市
  • 一切守备薄弱之据点和城市则坚决攻取之。
  • 一切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又环境许可之据点和城市则相机攻取之。
  • 一切守备强固之据点和城市暂时弃置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也有战术方针规划

外线作战,远离解放区,运输不畅,武器和兵员主要向敌军和国民党区域求补充,只有一部分向老解放区求补充”。

解放区作为坚固可靠的保障基地,“必须坚决实行土地改革(这是支持长期战争取得全国胜利的最基本条件”,同时,还要“发展生产,厉行节约,加强军事工业的建设”。

06.小结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计划、规划,是统一团队思想,应对不确定性的最有效办法

高水平的计划(规划),源自实事求是地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源自对现存问题和将面临困难的深入剖析,不回避,不逃避。

未来该做什么,既取决于未来是什么,更取决于你是什么。

建立在对自己情况的具体分析,才能量身定做出适合自己的未来应对之策。

对未来的计划,增强的是未来的确定性。

这里的确定性有两个支点:长远的战略目标+具体的战术目标

战略目标是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的长远任务,决定了所有战术的方向,像一个人的大脑

战术目标是围绕战略目标实现,而推出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像一个人的手脚没有她,战略目标就只能是幻想。

战略目标+战术目标=一个科学、完整,相互支撑的计划(规划)体系

文中所有引用和红色字体,未指明出处的,皆出自《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一九四七年九月一日)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