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问:驴上山的时候,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卫立煌不知如何作答

 猎户ywysh4sdge 2022-12-05 发布于山东

前言

卫立煌早期是国民党军人,是蒋介石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极具指挥才能。在抗日战争中,卫立煌取得多次胜利,击败过日本名将冈村宁次,并收复郑州,还带领远征军收复了滇西,打通中印公路。
负责中印缅边境战场的美国将军史迪威曾评价卫立煌:“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但是卫立煌并非蒋介石的亲信和嫡系,两人政见时常出现分歧,蒋介石对卫立煌诸多猜忌,卫立煌也不满蒋介石的一些做法。
1938年,一次特殊的机会,卫立煌和毛泽东见面了,并对这位中共领导人产生了几分钦佩之情。新中国成立以后,卫立煌弃暗投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是怎样凭借一面之缘,让卫立煌放弃蒋介石,拒绝去往台湾,反而在新中国政府中任职呢?

西安事变中,卫立煌对中共的印象大为改观

卫立煌是安徽合肥人,父亲早亡,他一直跟着大哥卫立炯生活。他大哥辛亥革命之后加入了孙中山的革命队伍,卫立煌在大哥的影响下,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17年,卫立煌被选入孙中山的卫队,并逐渐得到重用。1920年,孙中山送给卫立煌一张自己的单人照片,卫立煌一直小心翼翼地收着,非常爱惜。
1925年孙中山病逝,蒋介石经过斗争成为国民党政府的领导人,卫立煌转而开始跟着蒋介石打仗。卫立煌打仗很有才能,而且作战勇猛,立下了非常多战功。1936年,卫立煌被任命为徐海绥靖分区司令官,并授衔陆军上将。
绝大部分国民党人最初对共产党人都没什么好印象,蒋介石一向在国民党队伍中摸黑共产党,在不了解的前提下,互相自然是没什么好感的。卫立煌也是如此。
但1936年,卫立煌亲自经历了西安事变,对中共的看法大为改观。12月初,卫立煌收到蒋介石的电报,要他带人去西安参加会议,卫立煌依言行事。接着就发生了西安事变,不仅蒋介石被软禁了,卫立煌等20多名国民党参会将领都被软禁扣押起来。
卫立煌等人虽然被软禁了,但还是能得到外面的消息,只是不能和外界联系而已。南京方面的官员态度强硬,不愿意向张学良、杨虎城妥协,坚决不同意国共合作抗日。
南京方面的目的昭然若揭,第一是想存心害死蒋介石,第二是想让国局势陷入混乱。最终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这种行为让卫立煌深为唾弃,在民族大义之前,南京剩余的官员却只顾自身利益,着实令人心寒。
共产党的态度和处事方式却截然不同,多次派出中共党内高级代表前来西安和谈,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和平共同抗日。最后西安事件能够和平解决,少不了中共的努力额和推动。
这件事对卫立煌触动很大,他恢复自由身之后,主动加强了和中共之间的合作,并和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高级领导人熟悉起来。两党联合抗日初期,卫立煌任地热战区副司令员兼敌前总指挥,在山西、河南一带作战。
卫立煌不受蒋介石信任,身边缺少作战英勇善于谋略的干部。中共得知消息之后,专门给卫立煌派了几位抗大的毕业生去共同工作。卫立煌见中共送来人才十分高兴,并都给安排和合适的职位,双方的关系逐渐密切起来。
而且在抗日战争中,在没有得到蒋介石授意的情况下,卫立煌积极和中共军队配合,取得了很多大小战役的胜利。
在长期和中共接触的过程中,卫立煌难免对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他已经见过周恩来、朱德多次,但还从未见过毛泽东。他心中一直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才能在极其艰难的境况下,让这样一批有才华的人物跟着他一起革命。
延安这几年的变化很大,不少年轻人都前仆后继地赶赴,希望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能加入革命和抗日。卫立煌简直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很快他就等来了一次面见毛泽东的机会。

卫立煌访问延安

1938年,卫立煌从西安出发,坐汽车前往延安,十几辆大卡车组成的车队在道路上极为显眼。4月17日,卫立煌的车队达到延安延川县延水关,过了延水关,卫立煌注意到,一些重要路口张贴了欢迎的标语:“欢迎卫立煌将军访问延安!”、“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等等。
大部分标语都很醒目,是用中国传统书法写的,颜色艳丽,看着很振奋人心。卫立煌看了心中感动,不由得让司机加快速度赶往延安,他对这次的延安之行更期待了。
延安自古是偏僻之地,很少能见到浩浩荡荡的车队,不少百姓被吸引出来看热闹。离延安驻地距离越近,外面越是热闹,到延安城外时候,不少百姓专门来迎接,手里拿着红色的彩带和旗帜,还有一个小的安塞腰鼓队,腰鼓敲得震天响。
毛主席在延安和卫立煌合照
卫立煌见延安欢迎的气氛这样浓烈,一路上的担心和忐忑都消散了不少。他下了汽车,负责迎接的肖劲光、滕代远等中共领导就热情地迎了过来,几个互相介绍和寒暄。
跟着迎接的队伍向前走,很快就达到一处整洁小巧的窑洞。窑洞的门前,毛泽东已经在等待迎客了,看了人立马先伸出手和卫立煌握手,接着又和其他人员一一握过手。
卫立煌这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毛泽东,虽然以前在报纸上见过他画像,但远没有现在这样真实和亲切。他没想到中共领袖这样平易近人,浑身没有丝毫领导架子,对毛泽东一下子就有了好感。
“素闻先生雄才大略,今天一见果然气度不凡。我深感荣幸。”卫立煌率先开口。接着又称赞八路军大日本军队很厉害,自己来延安就是来学习的。
毛泽东听了卫立煌的称赞,谦虚地开玩笑说仅仅是坐享清福,也礼尚往来夸赞卫立煌和八路军友好,打仗很有头脑。两人没几句话,就热络起来,毛泽东极为健谈,和卫立煌聊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聊了和日本作战的方式方法,还和卫立煌认认真真分析当时山西战区的抗日形势。
山西是中日交战的主战场,双方交战非常频繁。毛泽东认为,日本军队之所以疯了一般的进攻山西,主要是为了夺取潼关这一交通要道。
潼关是陇海铁路线的重要连接点,一旦被日军占领,就会切断中国南北之间的连接、切断中国和苏联之间的连接,对国内战局非常不利。所以必须要死守黄河一线。
卫立煌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心中佩服的五体投地,看来这位中共领导人不仅有敏锐的政治眼光,还有超高的军事素养。几人又聊了一会儿,毛泽东就邀请大家一同吃午宴,一桌子坐了8个人,卫立煌等5位客人,毛泽东等3位主人作陪。
中共招待客人一向慷慨,虽然自身条件并不富裕,但依旧拿出最好的菜品。卫立煌和部下刚刚从山西战场回来,很久都没有安安心心坐下来吃顿好的,这一顿饭吃得极为畅快。
吃过饭后,稍作休息,毛泽东又带着卫立煌到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正式大学)参观。卫立煌对这所学校早有耳闻,知道很多抗日人才都是从这里培养出来的。因此在来延安之前,卫立煌就准备好了到抗大演讲的稿子。
在朝气蓬勃的大学校园中,他突然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晚上,毛泽东又叫卫立煌一起外出散步,顺便欣赏一番夕阳下延安的美景。
两人走着走着,遇见一个老农牵着一头驴迎面走过来。毛泽东突然开口问:“卫将军,问您个问题。这头驴上山的时候,是先迈左脚还是有右脚?”
卫立煌被毛泽东这个奇观的问题问懵了,他认真的想了想,不知道如何作答,只能无言的看着毛泽东。毛泽东就自问自答:“凭借我的观察,驴应该是先抬左脚,再抬右脚。”卫立煌去问那个老农,老农回答和毛泽东一样。
一时半刻,卫立煌没能想明白毛泽东的用意。毛泽东则笑着又解释:“日军就好比这头驴,又是踢又是咬。如果是我和日军作战,就先退避三舍,然后绕道后面,抓住尾巴给它屁股上狠狠刺一刀!”
卫立煌这才恍然大悟,毛泽东是通过驴的事情,提醒他可以先熟悉日军的习惯,再扬长避短发动攻击。
这次的延安之行,对卫立煌影响非常大。回到自己的军队后,以自己的名义给八路军发放了一大批物资,包括1000万发子弹、25万颗手榴弹、以及一些吃的喝的。

卫立煌的艰难抉择

而且卫立煌从这以后,就开始更多地关注延安的动向,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还专门买回来研究。
卫立煌亲近共产党的情况受到了蒋介石的注意,1941年,蒋介石直接指责他总是偏袒八路军。第二年,又找借口解除卫立煌在国民党政府的职务,并剥夺了他的军权。
1943年,中印缅边境中国远征军作战失利,蒋介石趁此机会将卫立煌调离了熟悉的部队,派去带领远征军作战并打通滇缅公路,保证中国西南的运输通道。最终远征军取得了胜利,抗日战争也胜利了。
1946年,国内局势紧张,卫立煌不愿自己人之间兵戎相见,带着夫人前往美国进行军事考察。考察是对外的说辞,实际上卫立煌就是想避免陷入内战的尴尬。访问完美国,又接连去了欧洲的英国、法国、瑞士、荷兰等国家。
1947年下半年,蒋介石几次发电报催卫立煌回国。1948年初,卫立煌被迫回国,并被任命为东北剿匪总司令。东北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很多地方守军告急,但卫立煌认为不应该驰援,而是固守沈阳、锦州、长春等大城市。
蒋介石气急败坏,命令卫立煌将主力向南转移,卫立煌依旧没有接受这个命令。后来锦州失守,国民党在东北大败,蒋介石不但不反思自己指挥错误,反而认为是卫立煌不听命令,贻误战机。
蒋介石和卫立煌
就这样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甚至卫立煌自己都隐隐感受到不妙,蒋介石怕是要对自己出手。
果不其然,1948年11月,卫立煌被蒋介石撤职查办,陷于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和限制中。直到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被任命为代总统,卫立煌才重获自由。他趁着监视的特务松懈,带着家人去往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卫立煌与毛泽东的交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香港,卫立煌听闻后十分兴奋。他亲笔起草了一份电报,内容如下:
北京毛主席:
毛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从此全中华人民得到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驰贺。朱副主席、周总理请代申贺忱。
卫立煌在香港生活的日子并不自在,这里鱼龙混杂,有大量的各国特工,卫立煌为了安全很少出门。偶尔出门会见自己的老朋友,也是行色匆匆,很少在外面停留。
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舟山列岛、披山岛等江浙沿海一带的岛屿,国内一片欢腾。但此时美国和蒋介石签订了“共同防御计划”,明晃晃的插手台湾问题。
周总理对此发表声明,很多海内外人士对此发声,卫立煌和朋友聊天时,也以义愤填膺的说:“爱国的中国人就应当这么说,解放台湾,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不好的!”
周恩来得知了此事表示赞同,并准备安排卫立煌回北京。周恩来认为卫立煌心怀爱国之心,可以回来共同建设新中国。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换了个秘书叫韩德庄,正巧这个韩德庄是卫立煌妻子韩权华的侄女。
于是便委托韩德庄给卫立煌写信,内容很简单,就说姨夫曾在太原结识的朋友叫她写信,请姨夫和姨母回来。
卫立煌收到信,兴奋的在客厅里来回转圈,知道是周恩来让侄女写来的信。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从香港抵达广州,并将早已写好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交给新华社发表,并向北京致电。之后毛泽东回电,内容如下:

卫俊如(卫立煌,字俊如)先生:
三月十六日电报收到。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早日来京,借图良晤。如有兴趣,可于沿途看看情况,于本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毛泽东
三月十七日
1955年4月6日,卫立煌抵达北京,周恩来、朱德等老朋友亲自到车站迎接。几天后毛泽东接见了他,并办了宴会。
之后,卫立煌担任了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和政协委员。毛泽东对卫立煌印象不错,后来开会的时候,还经常将卫立煌作为爱国国民党人士的代表拿出来做例子。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重要讲话,其中讲到党和非党关系,说:“一切善意地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像卫立煌、翁文瀚这样的有爱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当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卫立煌被提到深感荣幸,更积极的投身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4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来华访问,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北京饭店欢迎接待,卫立煌也在陪同之列。
《人民日报》的记者记录了这样有趣的一幕,伏罗希洛夫和卫立煌见面,周总理为二人互相介绍。伏罗希洛夫望着卫立煌笑着开口:“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我们就是无敌的。”
周总理也说:“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了两次。”
毛主席反应迅速,加了一句:“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伏罗希洛夫
几人无非是在聊台湾的问题,共同希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归,共同期盼进入新的历史时代。
1958年五一劳动节,卫立煌受邀在天安门参加了庆祝活动。活动中感到身体不适,活动结束后去医院检查,被医生诊断为心脏病和糖尿病,立刻安排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医院探望,可惜卫立煌的身体情况越来越糟糕。1960年,卫立煌经抢救无效去世,去世的时候才63岁。
党和政府为了纪念卫立煌曾经的功绩,决定将他安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对于曾经是国民党的卫立煌,这是极大的认可和荣誉。毛泽东还给他送了花圈以示悼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